正文 第3章 觀念更新,財源不斷(2)(3 / 3)

●斧頭形理財:比較穩健的理財方法

“斧頭形”理財法它比較適合於一些低收入女性進行理財投資。它側重穩健風格的投資策略,以放棄高收益為代價的選擇降低投資風險,把資產保值與適當增值當中理財投資主要目的,缺乏投資基礎,不願意承擔風險而又想獲取一定投資收益的女性可以采取此法進行投資理財。

王娟今年26歲,她和老公是同一家私人企業的普通員工,家庭月收入僅為2700元。工作三年以來,夫妻倆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累積了5萬元積蓄,因為將來購房、子女教育、贍養父母等家庭開支壓力較大,所以他們想尋求絕對穩健、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方式來使資產得到增值。

理財專家理財建議,王娟屬於低收入女性,這種女性的理財觀念相對比較傳統,承受風險能力較差,宜采用儲蓄占40%、銀行理財產品占20%、國債占30%、保險10%的投資組合,這種組合在結構上是一個梯形,也正好像一把斧頭。

保險的比率雖然隻有10%,但所起的保障作用卻非同小可,許多女性在保險上存在誤區,認為有錢人才適合買保險,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如果錢多得花不了,家庭即使出現風險也不在乎那點保險理賠,而收入低的家庭抗風險能力較低,萬一遇到意外,位於“斧頭”頂部的10%保險就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從而可以幫家庭渡過難關,解一時的燃眉之急;而儲蓄是“斧頭”最鋒利的部分,支持著家庭資產的穩妥增值;銀行理財產品和國債放在中間,因為這兩種理財產品不僅收益相對較高,風險也小,在固定增值的同時為“斧頭”增加力量。

●錘子形理財:以風險換取收益

收入中等但相對穩定的女性比較適合采用“錘子形”理財法。單位取消分房政策之後必須依靠自己供樓,還需要照顧父母、養育小孩,這是城市裏典型普通女性的家庭狀況。此類女性的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在投資理財方麵注重穩健又要防止過於消極保守,應適當拓寬投資渠道、培養投資理財能力,以適當風險換取較高收益,這樣才能逐步提高生活質量。另外,采取按揭貸款買樓應進行必要的成本核算,比如貸款期限的選擇標準不僅要考慮還款壓力,還要考慮利息支出情況,達到兩者之間比較合理的平衡。

謝雪今年30歲,在一家事務所從事會計工作,月收入3000元,先生是公務員,6歲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二年級,家庭月收入為6000元,夫妻倆於前年購買了某小區價值40萬元的住房,首期10萬元,餘款30萬元采取按揭供樓,30年月供1600元。家裏現有定期存款5萬元,活期2萬元,由於夫婦倆工作較忙,沒有進行其他方麵的投資,她們的目標是努力攢錢,等孩子上高中時,讓其報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重點中學接受良好教育,所以要求在風險適中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實現家財增值。

理財專家建議,謝雪可以采用儲蓄占40%、人民幣理財占20%、債券占20%、基金或股票投資占20%的投資組合這種投資組合儲蓄比例較大,而其他投資的比例相同,在結構上呈現一把錘子的形狀。

因為屬於中等收入女性,夫妻雙方工作較為穩定,並且福利待遇較好,能夠承受一定風險。40%的儲蓄和20%的債券、20%的人民幣理財都是較為穩妥的理財產品,20%的開放式基金或股票是風險性投資,這部分投資如果收益高了,會增加整個組合的投資收益,萬一出現了風險,對家庭整體投資的影響也不是太大。

精明女人理財錦囊

在日常的投資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我們估算好自身的投資能力和投資的回報率問題,女性朋友隻有弄清楚這些,才能夠較好地實現理財目標。

選擇合理的“負債消費”

在很多中國女性的傳統觀念裏,如非必要不向別人借錢,負債是不得已的事。但是現在很多現代都市時尚女性一族在“負債消費是一種理性行為”的倡導下,透支消費的情況也是越來越常見。其實,負債既不高尚,也不丟臉,重點在於如何有效管理“負債消費”。先計算好可負擔的額度,再擬定償債計劃,按計劃還清負債,這樣一來,負債也可以成為平衡現在生活與未來享受的工具。

一位西方老太太50歲時住在自己20年前用貸款買來的房子裏,欣慰地說道:“我終於還清了購房的貸款,它終於完全屬於我了!”

一個東方老太太50歲時,用自己一生的儲蓄購買了一所房子,於是她也欣慰地說:“奮鬥了好幾十年,我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