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避利息所得的納稅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中低收入的女性朋友理財,首選穩定又安全的儲蓄,但是,近年來的較低利率再加上利息稅,讓眾多女性不免心生抱怨。其實,利息稅的避稅方法很多,目前對個人而言,運用得最多的方法還是投資避稅,個人投資的女性可以充分利用我國對個人投資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來合理避稅。投資者主要可以利用的有股票、基金、國債、教育儲蓄、保險產品以及銀行推出的本外幣理財產品等投資品種。具體來講有以下兩種方法。
1.進行教育儲蓄
對於那些家有“讀書郎”的普通工薪家庭來說,利用教育儲蓄來合理避稅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相比普通的銀行儲蓄,教育儲蓄是國家為了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根據相關規定,教育儲蓄作為儲蓄品種之一,可以享受兩大優惠政策:一是國家相關稅法規定“對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免除個人所得稅”。二是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的儲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相對於其他儲蓄品種,教育儲蓄利率優惠幅度在25%以上。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出20%。但教育儲蓄並非是人人都可辦理的,其對象僅僅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含)的在校學生,存款最高限額為2萬元。
為了獲得國家免稅優惠效益的最大化,建議女性朋友首先應盡量用足2萬限額。其次,每次約定存款金額要盡量高些,這樣得到的利息和免稅額的實惠也就多些,因為在同一存期內,每月約定存款數額越小,續存次數就越多,計息的本金就越小,計息的天數也越少,所得利息與免稅優惠就越少。最後,應盡量選擇存期較長的教育儲蓄。因為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到非義務教育需要一定的時間,故應選擇3年期、6年期的教育儲蓄,可以從容地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
35歲的張女士是一家國有企業的普通員工,目前為剛讀初中的子女進行存款,同樣是每月存入554元,3年存足20000元,如選擇普通的零存整取儲蓄,年利率為1.71%,到期扣除利息稅205.2元後的本息總額為20820.8元;若選擇同期教育儲蓄,享受3年期整存整取3.24%的年利率,且免征利息稅,到期本息總額為21944元,比前者多出1123.2元。若選擇同等總額六年期儲蓄作比較,算法相同,如果利率提高,兩者相差會更多。
2.選購保險保障
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保障時可享受以下稅收優惠:
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於征收個人所得稅。
按照上述條款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個人所得稅。
由於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因此不征稅。
楊女士是某公司的人事部經理,每月的工資薪金所得扣除養老保險及公積金後為1萬元,根據個人所得稅率表,楊女士每月要繳納1465元的個人所得稅。這對楊女士來說,是每月一筆固定且不小的“損失”。而公積金免征個人所得稅,根據相關規定,補充公積金額度最多可交至職工公積金繳存基數的30%。如果楊女士通過單位,按繳存基數1萬元交納補充公積金3000元,則楊女士每月交納個人所得稅變為865元,節省了600元。該部分資金不但避開了個人所得稅,同時享受了無利息稅的存款利息(2.25%)。利用公積金進行貸款購置房產,還可盤活公積金賬戶中的資金,享受公積金貸款的優惠利率。
由此可見,選擇合理的保險保障計劃,對於大多數女性朋友來說,是個不錯的理財方法,既可得到所需的保障,又可降低稅收成本。
總之,我國和稅務相關的法律法規非常繁多,是一個龐大的體係,一般女性朋友很難充分理解並掌握,因此建議大家除了自己研究和掌握一些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知識之外,不妨在遇到問題時谘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如專業的理財規劃師、律師等,以達到預期的理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