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史悠久,是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注重禮儀修養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認為禮是治國安邦的基礎,他說:“不學禮,無以立。”
我們不能否認禮儀的重要作用,絕對不能認為它是可有可無的表麵文章。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講,禮儀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質的重要標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禮儀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麵貌和文化教養的綜合反映。通過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對禮儀運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養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準。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禮儀就像是一個臉譜,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便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涵養和素質。禮儀如同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它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產生友誼,消除誤會。
禮儀與道德的關係密不可分。亞裏士多德說,禮是一種善。禮儀本身是一種既具有內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為規範。謙恭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優雅得體的舉止等方麵表現出來的,是人的內在文化修養、道德品質、精神氣質和思想境界等。沒有內在的修養,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學禮儀說到底就是學做人。
禮儀既是一種知識,又是一種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種價值觀。禮儀不僅是交際之道,也是一種處世態度。禮儀是一種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禮儀說不上轟轟烈烈,卻能潛移默化,影響人的一生。有人說,一個人的形象價值百萬,無疑是在強調一個人的形象的重要性,這也是對禮儀價值的最大肯定。
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生活禮儀的平台,筆者精心編寫了這本《每天學點禮儀學》。本書以嚴謹務實的原則,總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禮儀常識和禮儀規範,並著重介紹了一些禮儀禁忌和誤區,同時在每個禮儀常識的最後,用簡單明了的語言概括了該禮儀常識的精髓,以求達到讓讀者抓住關鍵、靈活運用的目的。本書內容涉及了從日常生活到國際接待等各個方麵的幾百個禮儀常識,並做了詳細的講解和提示,使讀者很快就能輕鬆掌握禮儀規範,而且會記憶深刻,從而讓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留意自己的行為舉止,提高自己的修養,塑造完美的自身形象。
注重禮儀,歸根到底是注重細節。對細節的把握需要智慧,讓我們從細節做起,從實踐中得到最完美的指引吧!
作者於北京海澱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