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舉辦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了世界。在與外國友人增進友誼、增進交往的過程中,涉外禮儀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涉外交往的過程中,隻有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熟悉與掌握禮儀規範,熱情友善,才能更好地與外國來賓進行有效溝通,以顯示中國禮儀之邦的獨特魅力。
涉外禮儀通則
1.個人形象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服裝等。
2.不卑不亢
要意識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國家、民族、所在單位,言行應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表現得狂傲自大,目中無人。
3.求同存異
各國禮儀習俗存在著差異,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評判是非,鑒定優劣,握手禮通行各國。
4.入鄉隨俗
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
5.信守約定
認真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算數,許諾一定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麵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熱情適度,內外有別
不僅待人要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會使人厭煩或懷疑你別有用心。要分清內外,注意保密。
7.謙虛適當
一方麵反對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對人謙虛客套。
8.尊重隱私
在對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齡、婚姻、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曆、信仰政見等。
9.女士優先
在一切社交場合,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
10.以右為尊
並排站立、行走、就座、會見、會談、宴會席次桌次、乘車、掛國旗等都應遵循這一原則。
禮儀精髓:
從某種角度來說,禮儀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價值觀。禮儀不僅僅是交際之道,更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本質上是學會待人接物。
出國時的日常禮儀
下麵是出國參觀時的禮儀:
1.入鄉守法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各個國家的法律也各有不同,這種不同雖不像風俗習慣那麼大,但也不可忽視,以免給自己帶來麻煩。
比如,在許多國家都會發現男女吵架的現象,吵架雙方有時甚至相互謾罵,但在埃及開羅市你難以見到這種現象,你會發現一些平時比較粗魯的男人們在女人麵前會變得文雅些。這是因為這個市的法律規定,凡是在女子麵前粗言穢語的男人將被監禁一周。在許多國家,一些我們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卻很受注意,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約束,我們必須有所了解並予以遵守,這就叫入鄉守法。
2.在公共場合的禮儀
(1)女士第一原則:這是西方國家最常用、最重要的禮儀。比如,在電梯、樓梯、門口、車站等任何公共場合,你都必須讓女士在前麵(但上樓梯、爬坡、下車等情況下,男士應在先)。兩人一起在戶外行走,男士應走在女士外側。如在室內,必須先征得女士的同意再開窗、開收音機等。你要到別人家訪問時,應先向女士打招呼,而無論是誰邀請了你。
(2)尊老愛幼原則:遇到老人或兒童時,更要注意對他們的尊重和保護。在我國,無論在哪兒媽媽打兒子都不會有人提出異議,但在西方國家可就有人管了,而且法律不會為打兒子的媽媽開脫。要是在大街上看到老年人需要幫助,你都應該伸手去幫一把。
(3)尊重他人:不要當著人家的麵脫鞋,也不要大分著腿坐或蹲著。不要打斷別人的談話,服務員在和別人說話時也不要打斷。要是碰了別人的身體,無論是否會造成疼痛,都要表示歉意。
(4)遵守公德:在大街上,不要並排走路,而在一起大聲說笑就更顯粗俗了。要是有人問路等需要你幫助時,你有義務幫助人家。上自動扶梯時要靠右邊站。
3.著裝禮儀
西方的社交場合對衣著的要求較高,也比較正規,不同場合需要穿不同的服裝。按種類分,可以分為便裝、白領工作裝和禮服三大類。總的說來,男子的正規服裝為黑色或灰色的西服配正規皮鞋。現在,穿三件套的黑色西裝、著白色襯衫和黑色蝴蝶結或絲質領帶,是最常用的正式禮服,可以穿它出席任何高級正規場合;正式場合不僅僅指各種儀式,還指商業談判。腳上的襪子最好是與皮鞋相配的黑色襪子,決不要穿白色的襪子。
對女士來說,白領工作裝和晚禮服都屬於正規服裝,可以穿著參加任何正式活動。現在的趨勢是,晚上出席規模較大、檔次很高的社交場合穿晚禮服,尤以藝術界的社交場合穿這種服裝較多。而白天的社交場合則以白領工作裝為主。所謂的女式晚禮服分三種,最正規的是坦胸露背的連衣裙式服裝,質料常選用發光的、絲質的麵料。穿這種晚禮服時,最好不要戴胸罩,如果胸罩肩帶或其他部分露出來就會很不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