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員信條為:隻有經過公司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進步和發展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每個人在致力於公司的不斷發展時,都要始終牢記這個思想。鬆下公司提出了七條“精神”價值準則,要求雇員牢記在心:
1·通過工業為全國服務;
2·公平合理;
3·和諧與合作;
4·精益求精;
5·謙虛有禮;
6·調整與吸收;
7·感謝。
正是這些原則和準則喚起了企業員工積極向上、始終不渝的期望,使得鬆下公司這個複雜而又分散經營的企業產生了強大的生命力,使公司不斷發展,長久不衰。每一個希望自己的企業長期生存發展下去的老板都會為企業製訂一個發展戰略,並且根據這一戰略去綜合考慮公司的現狀,製訂每一階段的具體計劃。企業戰略原則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企業實際狀況不同,都會有自己的特色戰略。下麵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鬆下公司的戰略。
其一,是打破常規。
鬆下公司並沒有遵循日本企業所通用的一些戰略原則。如鬆下幸之助沒有采取別的日本公司慣用的做法,通過自己的生產體係組成營銷網開展公司業務,而是直接與零售商掛鉤,開拓了自己獨特的銷售渠道。同時他還為零售商提供經營資金,與各級零售商建立起了密切而又持久的夥伴關係。
其二,是跟隨戰略。
鬆下公司從一開始就沒有獨立研製開發的技術,而是從產品質量和價格入手,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進而後來居上,取得市場優勢地位。如在磁帶錄像機市場上,索尼公司(SONY)研製和開發了磁帶錄像技術,其商標“Betamax”成了磁帶錄像機的同義詞。因而在最初一段時間,索尼公司在市場上處於牢固的領先地位,但就在這個時候,鬆下公司卻直接從索尼公司的技術出發,根據市場調研,發現顧客需要比Betamax更長的(4-6小時)的錄像能力,於是鬆下公司馬上設計出了自己的磁帶錄像機品牌“Panasonic”和“RCA”,它們既能夠滿足顧客的需要,而且價格也比“Betamax”低12%左右,因而迅速打開了市場。
追隨戰略的核心是生產工程。鬆下公司擁有以最新的技術裝備起來的生產研究實驗室。他們的“研究和發展”的戰略就是:分析處於競爭中的產品,並籌劃怎樣才能做得更好。鬆下公司對研究和發展的投資一直占其商品銷售額的4%,僅1980年用於研究和發展的投資總額就高達4億美元。
其三,鬆下公司有自己的價格戰略。
在鬆下公司創立初期,廠家通常慣用的較為明智的做法是盡量降低產品的成本,同時謀求在盡力保持價格的前提下盡快收回投資成本。
鬆下幸之助又逆其道而行之,不是更多地看重投資效益,而是把市場份額占有量放到了首位。一旦通過技術和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就盡快地降低價格,使顧客受益。這種做法既來源於鬆下公司回報社會的經營理念,也是一種超前的戰略意識。鬆下公司從積累製造經驗中獲得經濟效益,之後降低成本,從而建立起一道競爭者難以打入的屏障。因為競爭者麵對低廉的價格,無不感到利潤很薄,不值得投資競爭。這一市場戰略基本準則延續至今並一直行之有效。今天的鬆下公司,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日用電器製造商了。
財富箴言:鬆下公司的實例告訴我們,戰略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獨特而又切合實際的戰略,能夠使企業出奇製勝,從而贏得市場。
設圈套買寶地
美國石油商格蒂看中了俄克拉荷馬的泰勒農場,希望租下這塊寶地,用來發展石油貿易。但是,對這塊地感興趣的並非他格蒂一人,那些財大氣粗的石油巨商們都虎視眈眈地盯住了這塊寶地。
雖然離投標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可地租的行情卻一再看漲,眼看就要超過格蒂所能承受的極限。與那些大亨們相比,他的資金畢竟少得可憐,但如果放棄這次投標,就會失去一次發大財的機會。格蒂決定孤注一擲,與那些大亨一決雌雄,但他決不能以卵擊石,而是要略施小計。
開標的那天,一位當地銀行的高級職員僅以500美元的租金就拿下了泰勒農場;可在契約上簽字的人卻是格蒂,到這時人們才明白了格蒂的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