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個悔是不該讀研,尤其不該讀本校本專業的研究生。本校的老師隻知道把本科的東西再講一遍,如果考到外校,我至少能聽聽新鮮的東西。
研究生平時課程很少,大家閑得發慌,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供實習,除非去北、上、廣這些媒體發達的城市。學業上的要求是發表一些不鹹不淡的論文,其實隻要交足版麵費,發表文章非常容易。香港一位同學,研究生學製隻有一年,課程排得滿滿的,為的是不耽誤學生的時間。一個人一生有幾個三年?
應該說,理工科專業都是很有技術含量的,念碩士、博士天經地義,而一些應用類學科,如新聞傳播類,本身就應該多去媒體實踐,拓寬視野,而不是對著幾本老掉牙的教科書空想。好吧,我以三年的時光證明,我的讀研之路是失敗的。
7年大學生活,掛科、逃課與我無緣,我也從不沉迷於電腦遊戲,即便如此,我的結局和那些逃課、掛科、玩遊戲的同學相差無幾。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從未做出正確的選擇。在大學歲月中,選擇有時比努力更重要。
樣的話,陰影會跟著你,變成一種逃也逃不了的遺憾。我實在不希望自己到了七老八十,才用蒼涼的聲音說:“我本來想當一個作家的……”或是:“我小學的時候曾經得到演講比賽第一名,隻是現在……我……我……我一在大家麵前講話就發抖。”
我們不要因為怕人家嫌自己醜,而永不出門;不要因為恐懼空難,不敢去旅行,一生一世掩藏著自己渴望看到新奇事物的心情;不要因為恐懼失望,而害怕愛情。照此類推,很多恐懼都會被擊破。
某一次我在澳大利亞的一個漂亮飯店裏,看著遊泳的朋友們在陽光下嬉戲,忽然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剛剛告訴他們,我怕曬黑,所以不想下水。天曉得我多想鑽進水裏去。
沒錯,我是有點怕水。念高中時,體育老師規定不遊15公尺,絕對不讓我畢業,我在遊泳池旁奮鬥了兩個暑期,才以15公尺的爛成績過關。我不會換氣,也不敢在水中睜開眼睛,一掉進水中我的腦海裏就想到“淹死”兩個字。
陽光灑在他們水滑滑、光亮亮的肌膚上,他們像海豚一樣驕傲地嬉戲著,而我,其實並不想躲在沒有陽光的陰影裏隻是看著他們在快樂。
我是個懦夫。如果我沒有學會遊泳,我一輩子都要躲著這幅景象。“那就好好去學吧!就算你上輩子是泰坦尼克號的殉難者,這輩子也不該那麼孬種。”我對自己說。
大概在一個月後吧,朋友邀我到一個溫泉度假中心,我鼓足勇氣下水了。我發現我沒自己想象中那麼爛,但我不敢遊到水深的地方。
“試試看,”這位朋友“和藹”地對我說,“讓自己滅頂,看會不會沉下去!”“你說什麼?”我還以為他這個遊泳高手故意整我。我試了,他說得沒錯,在我們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想要沉下去、摸到池底還真的不可能。真是奇妙的體驗!“看,你根本淹不死、沉不下去,為什麼要害怕呢?”我上了一課,若有所悟。從那天起,我不再怕水,雖然目前不算是遊泳健將,但遊個500公尺是不成問題的。
人生中有不少潛藏的恐懼,有的是因自己的怯懦而產生,有些是外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所加諸的陰影,但如果我們不正眼看它、正麵迎它,而想處處躲它,我們永遠不會發現,地球真是圓的,世界還真的很小,我們的心逃無可逃。
不正麵麵對恐懼,就得一生一世躲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