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當中,每個人都需要說話,也都在說話。然而,“能說話”很容易,“會說話”並不容易。會說話的人,通過語言的表達,使個人的魅力得到張揚,是取得人生成功的致勝籌碼。不會說話的人,則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被埋沒,甚至使個人形象遭到損毀,而喪失成功的機遇。從“能說話”到“會說話”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說話的諸般技巧,誰都可以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一般聽眾轉變為口齒伶俐的演說家。本章要講述的就是如何擁有高超的說話技術。
1.說話是一門高妙的藝術2.說話要有正確的方法
3.條理清晰,語速適中4.準確遣詞,言簡意賅
5.駕馭語氣,引人入勝6.一語雙關,詼諧風趣7.峰回路轉,以曲為直8.身體語言,相輔相成
1.說話是一門高妙的藝術
說話並不難,難的是把話說得入耳動聽,說得巧妙藝術。為人應當言表心聲,處世則當以話為媒。交朋結友,若話遂人意則會長談不厭;若話不投機就半句也嫌多。
自古以來,人們便對說話藝術不敢小覷。或視能言善辯者為聖賢,或以善語巧言者為人中龍鳳。
語言的神奇作用在曆史演義中記錄頗多:小者有舌尖殺人,大者有一言興邦;勇者有舌綻驚雷,智者有語驚四座;辯者有唇槍舌劍,妙者有口吐蓮花等等。時至今日,語言更發展為一門處世學問,說話更升華為一種社交藝術。敢說話、會說話,說巧話、說智話,更成為成功人生的一種理想追求。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最普遍常見的交往方式就是語言。相互溝通,如果緘口不語,別人就不知你的所想、所做與所求;如果詞不達意,更會造成別人的錯解與誤會。那些動情的話會使人感到意味深長,而傷人的話則會使人悲痛欲絕;那些俏皮的話令人捧腹,而無禮的話卻令人鄙夷。生活中我們常能看到,一句話可以化幹戈為玉帛;一句話也可以變親朋為仇人;一句話可以功敗垂成;一句話更可以改變人生。可見,說話與人生密切相關,說話與成功幹係重大。
說話既然如此重要,那麼,說話的方法與藝術就不可不知,不可不學。人生在世,誰都不是天生的說話專家,也常有說錯話、說昏話、說胡話的時候,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使自己自如地駕馭語言,成功地與人交流呢?
其一,要三思而語,主題明確。常言道,理不說不明,話不說不透。把話說清楚的前提是抓住重點,理清思路,巧思妙想,有的放矢,否則就會說空話,說廢話,說不招人待見的話,說沒頭沒腦的話,這樣的話說得越多,別人越搞不懂,也就越加失去說話的意義。隻有主題明確,思路清晰,有條有理的語言,才能說服別人,取悅聽眾,把話說得明明白白。這是說話的第一要旨。
其二,因時因地,從容交流。生活中,我們會麵對各種場合與各種對象進行交流。即使你很能說,但語言空泛,陳詞爛調,千篇一律,千人一辭,不僅沒有人愛聽,還會令人生厭,算不得是口才。一個人隻有真正掌握不同場合、不同對象的說話技巧,才可以做到說話有聲有色,演講慷慨激昂,交流妙語連珠。
其三,以情發聲,攻心為上。言為心聲,說話的人要想打動別人,說服別人,就必須要動一番腦筋,在用心上下一番功夫。表達情感時就要甜言蜜語,求人辦事時就要神思妙語,化解矛盾時就要和聲細語,反對拒絕時就要嚴聲厲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置身於複雜的生活環境中,當然就要掌握一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絕活,話要說得好,知識最重要,知識深厚而廣泛是語言表達的基礎。
專家提醒您話要說得巧,就須多動腦,因為語言是一切思想的外殼。
能講真話,也會說虛話;能講硬話,也會說軟話;能講直話,也會說隱話。一個既能說會道又心地善良的人,在人生之中口才與善心會助他八麵來風,事事功。
2.說話要有正確的方法
我們與人交往時,說話的內容當然重要,但是,你給別人的印象是好是壞,別人對你的評價如何,皆是由你的語言表達而定的。
我們都知道,對一件事情的敘述,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對事物含義中的微妙差異,在說話時應該付出的熱誠的程度等,都是值得推敲的。
所以,應該承認,在社交應酬中注意自己的說話方法,並非是無足輕重的事情。
在不同心態下,用不同的說話方法,可以決定我們能否把該強調的重點充分地表達出來。
一個人在與人說話的時候,始終保持一份好的心情,肯定能加深別人對他的好感。
說話裝模作樣、自命不凡、優越感太強的人,朋友也會離他越來越遠。
說活應該做到脈絡清晰,條理分明。因為有關你的工作能力、教育程度、知識水平,興趣愛好以及許多方麵的情況,都是通過你的言談表露出來。
一個說話東拉西扯沒有層次的人,很難讓人明白他究竟想要說什麼。所以,一個說話不能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強調重點、言語沒有分寸的人,他的社交應酬肯定是勞而無獲,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美國明尼蘇達教育學院的羅伯·格林教授,曾請參加一次研討會的75位來賓,寫下自己焦慮不安的原因。
結果,令人焦慮不安的主要原因,有:
“當我還沒有講完的時候,其他的人已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得話題被這些家夥打斷。”
“遇到不聽別人講話,光顧自己一味說話的人。”
“在討論會時,別人隻想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忽視我的言論。”
“說話時有被人輕視的感覺。”
“話講一半,忽然被人打斷。”
“在社交場合遇到獨占風頭的人。”
你是否注意到,以上這些例子都和說話有關係呢?
在交際應酬中,你是否也犯過上述這些毛病,也許連你自己都不太清楚吧?也許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並沒有想要傷害對方的意思,但有時候卻在無意中刺傷了對方。為什麼呢?
現在,你不妨先回答下麵的15個問題;(1)你認為開始與別人交談時,會感到很困難嗎?
(2)與對方交談時,還會想其他事情嗎?
(3)你和不熟的人說活時,會覺得忐忑不安嗎?
(4)你是否時常會有找不到話題的時候呢?
(5)你不喜歡別人為你介紹陌生人嗎?
(6)你是否時常會有想不出好措辭的時候?
(7)你是否常常想中斷對方的談話?
(8)即使和親朋好友談話,也會有沒有話題的時候嗎?
(9)當你一講話時,是否感覺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
(10)你是否常常想中斷對方的談話?
(11)你與人交談時,爭執的情形是否比較多?
(12)你覺得用家常話會很難和別人交談嗎?
(13)你是否很少使用幽默的話語?
(14)在會談的時候,你是否會認為提早結束比較好呢?
(15)你是否常常請求對方趕快說明事情呢?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你有5個以上的回答是“是”的話,那麼你就有必要注意說話的技巧了。
掌握正確的說話方法,能使我們判斷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合乎情理,同時也能讓別人對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評價,時間一長,自然能給人們留下良好的印象。
3.條理清晰,語速適中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常常發現:有時聽眾並不因為你講的內容很有道理就完全信服你,他們還要顧及講話人的表達方式。即使是正式場合的談論,聲音過於激烈也會讓人產生“此人強詞奪理,所說之言不足為信”的想法,隨之,心理上會產生反感或者抵觸情緒。而那些講話吸引人的人都不是嘮叨或虛張聲勢之輩,他們在講話中很注意循循善誘,絲絲入扣,像春雨潤物滲透進聽者的心房。
有條不紊的談話,可給人以穩重之感。一般來說,優秀的推銷員幾乎都不是快嘴快舌之輩。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反應遲鈍,不善辭令,而正好相反,他們機警過人,能說善道。
但他們清楚地知道,推銷商品並不光是能言善辯就可勝任的。比如,一味地吹噓“這種商品不錯”,顧客隻會對這種大肆鼓吹報之以疑惑和戒備;然而,當你慢條斯理,一板一眼地陳述商品的性能並動手操作,顧客就會因你所表現出的誠實而對你報以信任。
人際交往也是如此。在語言溝通中,如果隻顧快嘴快舌,就無法產生好的效果。有人認為,唇齒伶俐,可以在短時間傳播大量的信息,但卻沒有想到信息的價值是由講話者能否給對方以信賴感所決定的。一味地搶速度,隻能使對方感到你的輕浮,進而對你提供的信息產生懷疑。這樣,即便你提供的信息再多,也不能為人們所接受,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與人交談時,應注意糾正語調生硬、語速太快的習慣。
要做到說話有條不紊,不妨試試以下幾個辦法:
(1)要有充分的準備如果你在講話時對所要講的內容沒有認真考慮過,你肯定會感到無話可說,即使說起來也不會流暢自如。因此,必須在講話之前有充分的準備,或者寫成提綱,或者默誦、試講。你對講話的內容愈熟悉,你就愈能講得好,愈不會發生語塞,不知講什麼好,或信口開河,無的放矢。
(2)學會對話方法口頭語言有對話言語(聊天、座談、辯論、質疑等)與獨白言語(報告、演講、講課等)之分。
一般來說,後者的要求更高,並且是以前者為基礎的。我們首先必須學會對話言語的方法,與別人很好地交流思想,才能在聽眾較多時有較好的效果。在與別人談話時,要耐心傾聽別人的意見,不可隨便插話或打斷別人的話頭,要“察言觀色”,注意對方的姿勢、表情和態度,要分析對方講話的得失,吸取其優點,舍棄其缺點。同時,自己的講活要含義明確,態度減懇,並且當對方顯出厭倦或注意力渙散時,就要停止講話。
(3)勇於勤講多練善於言辭的才能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環境的影響下,通過個人的實際鍛煉逐步發展的。因此,我們要克服害羞膽怯的心理,在生人麵前或人多的場合,要爭取講話的機會,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雖然開始時不一定會成功,甚至會遭到別人笑話,但不要介意,要認真分析自己講話失敗的原因,勤講多練,不斷改進,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說活的水平。
4.準確遣詞,言簡意賅
社交語言要簡潔、精練,“言不在多,達意則靈。”講話要語不煩精,字字珠璣,簡練有力,使人不減興味。
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較多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冗詞贅語,嘮叨〖HT5,7〗口〖KG-*3〗羅嗦,不得要領,必令人生厭。語言還要力求通俗、易懂,如果不顧聽者的接受能力,用文縐縐、艱澀難懂的語言,往往既不親切,又使對方難以接受,結果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