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以委婉曲折的話打動人心(3 / 3)

你買一對,應該付四元零八分錢。”老太大聽後,突然想起自己買東西忘記了付錢,邊忙著掏錢邊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哎呀,你看我老糊塗了,忘性這麼大,買東西都忘給錢了,真對不起,真對不起。”售貨員遞給老太太包裝好的枕巾,接過錢笑著說:“沒什麼,人,誰沒有忘事的時候!大娘,就是您把東西拿走,到家想起沒交錢也會把錢送回來的。”

售貨員的這一番話,不僅使老太太付了款,而且還贏得了顧客的歡迎與讚揚。這要比:“老太太,你還沒給錢呢!”強百倍。

有的時候,對某些事情不便直述自己的見解,可以隻表達自己主觀上的感受和想法,讓對方自己領會其中的傾向性。

曆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賈詡在曹操軍下做事的時候,臨淄侯曹植有才華的名聲正播揚於海內,曹操因此打算廢曹丕改立曹植為太子。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向賈詡征詢意見,賈詡有意默不作聲。曹操急著問:

“我問你事情,你卻不回答,什麼緣故呢?”貿詡問答說:“不知為什麼,主公一說此事,我就不由自主想起袁本初、劉景升兩人在繼承人問題上廢長立幼終致失敗的事情。”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曹丕的太子位由此也便穩固了下來。

改立太子之事關係重大,曹操征求賈詡意見,賈詡不便直說,卻向他提起了袁本初、劉景升父子的事情,讓曹操自己從別人的經曆中借鑒經驗教訓,並含蓄地表明自己擁護曹丕的立場。賈詡運用委婉的方法,可謂高矣。

在向別人提要求或建議的時候,“故意誤解”也是常用的技巧。

有時我們可以故意把對方的不禮貌行為理解成善意的表現,或者故意認為對方已經按要求采取了某一步驟,間接、委婉地對其表示提醒和諷刺,令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接受你的建議。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青年來到新華書店買《龐中華鋼筆字帖》。

由於售貨員正同幾個小學生嘔氣,所以給他拿書時,狠狠地往櫃台上一摔。當時,青年很不滿意,真想狠狠地刺她幾句,但轉念一想,他忍住了,沒有對她發脾氣。而是笑著對她說:“謝謝你對我的鼓勵!”

她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地問道:“我鼓勵你什麼了?”

他說:“你剛才把書狠狠地往櫃台上一摔,意思不是讓我‘狠狠’地練字嗎?”

她聽後怒意頓消,紅著臉,不好意思地對他說:“很抱歉,我的態度不好,以後改正。”

青年也表示了諒解,笑著對她說了聲“再見”。

8.拐個彎子把道理講明

有的時候,說服對方需要一針見血,有時則需要拐個彎子。拐彎抹角就是通過轉換角度,或者借助其他中介來說服對方的方法,繞個彎子說,拐彎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瀾,讓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說服力更強。

《戰國策》裏記有這樣一則故事。魏王欲攻打趙都邯鄲,謀臣季梁知道此事,忙從旅途返回,求見魏王。他對魏王說:“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個男子,正趕著車向北走,卻告訴我他要去楚國。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國往南走才對’,可那男子說:‘我的馬是日行千裏的好馬。’我說:‘馬是好馬,可是你卻弄錯了方向。’

那男子又說:‘我帶夠了旅費。’我說:‘你的旅費夠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說:‘我的禦夫技術高超!’誠然他具備了所有條件,可他卻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楚在南,他卻向北,因此,他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越遠。大王,您身為霸者之一,剛剛獲得天下的欽佩,卻想仗著國富兵強而攻打趙國,你的目的是擴大領土,遠播威名。但趙國並非弱小,若進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國,可能從此離霸業日遠矣。這不就和那個欲去楚國,卻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樣嗎?”

這裏,季梁,借用一個成語故事繞了個彎子,勸諫魏王不要進攻楚國,並指出進攻的結果有害無利,使魏王接受了他的勸諫。

我們還可以看看下麵的事例:

一天,窗外陽光燦爛,教室裏卻亮著六盞大日光燈。正準備上課的老師環視教室若有所思。同學們莫名其妙,心想:“怎麼啦,發生什麼事啦?”

這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咱們國家富裕嗎?”

這一簡單而意外的問題使大家更覺奇怪,同學們齊聲回答說:“當然不富裕。”

“那麼,我們為什麼大白天還要點亮這麼多的電燈呢?”老師反問道。

同學們恍然大悟。

這位老師采用的是繞著彎子提問題的方法。他先避開要說的話,從表麵似乎是無關的事物問起,最後依然回到自己要說的本意上來。

有時,你有事需要求教於某位知名人士,可是此君以工作忙碌為由確難應命,這時你也不必氣餒。不妨做一名熱心的聽眾,積極尋找交談的“由頭”,看準時機,再向此君說:“您剛才說的那段話,使我想起了一個問題……不知您對此有何見解?”他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順口說出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可它正是你事先準備向此君求教的內容。

拐彎抹角,隻要不是漫無邊際,隻要是有的放矢,掌握技巧,就能在說服和社交中取得好的效果。

9.教你幾招“忠言不逆耳”的委婉技巧

一種苦味的藥丸,外麵裹上糖衣,就改變了苦澀的口感,使患者容易一口吞到肚子裏去。於是,藥物進入胃腸,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善於批評的批評者,即使批評他人,也能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都愛聽。

以下介紹幾個“忠言不逆耳”的委婉技巧:

(1)欲擒故縱某公司有一位主管由於成功地運用了這種策略,而把他自己負責的車間管理得秩序井然,工人們嚴守紀律,自願為公司效勞。比如:當發現有人生產態度欠佳,或者是生產過程中出了什麼差錯時,他會在下班後,把那人叫到辦公室,然後親切地問他:“最近你家裏還好吧?在我的印象裏,你一直都是嚴守紀律、工作熱情高而且技術不錯的人,把工作交給你,我很放心,希望你能再接再厲。”他一這樣說,那位職員早已是羞紅了臉,非常誠懇地跟主管交代原因並道歉,保證以後不會再出現類似的毛病。

這位主管不是粗著脖子去訓導有錯的職工,而是明知你有錯,卻偏偏要誇你不錯,欲擒而故縱,讓你自己去知錯、改錯。這樣,既照顧了員工的麵子,又鼓勵了他,還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可謂一箭雙雕。

(2)不傷人自尊

委婉式批評也稱間接批評。一般采用間接的方法,聲東擊西,讓被批評者有一個思考的餘地。其特點是不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

某鋼鐵廠的廠長有一次看見幾個工人在車間裏吸煙,而旁邊正好有一塊寫著“嚴禁吸煙”的大招牌。

他沒有直接批評他們,而是走過去遞給他們幾支煙,然後說:“諸位,如果你們能到外麵去抽掉這幾支煙,我將感激不盡。”吸煙的人立即知道自己違反了規定,並且非常感謝廠長的批評。

(3)對事不對人

由於某種原因,不便正麵對責任者提出批評時,便可通過“點事不點人”的方式提出警告。這樣就可以既點出問題,令對方受到震動,又維護對方的麵子,給他們改正的機會。

某單位為整頓勞動紀律,召開員工大會。會上領導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單位的紀律總體是好的,但也有個別同誌表現較差。有的遲到早退,也有的上班時間聊天……”

這裏,用了不少模糊語言:“最近一段時間”、“總體”、“個別”、“有的”、“也有的”等等。這樣,既照顧了對方的麵子,又指出了問題。它沒有指名實際上又是指名,並且說話又具有某種彈性。

(4)給人一段反省的時間

有時,無聲的批評更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個學生上課喜歡講話,往往弄得老師很不高興。有一天,這個學生又與老師鬧別扭,師生因此議論紛紛。得到報告後,班主任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很冷淡地叫他坐下,然後故意很長一段時間不跟他說話,露出不悅。學生在被冷落的氣氛中產生了心理壓力,在自我反省中自覺體會到班主任對此事的態度,開始後悔自己的無禮和過火。等班主任打破沉默問他的時候,他的口氣軟下來,心服口服地認錯了。

這位班主任有意設置的沉默氣氛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不滿和責備,形成心理壓力,迫使他反省。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批評方式可謂微妙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