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了,其他買主也來過了呢。”這位農夫貪婪的太太耍起了手腕。
“這一點不成敬意,請笑納。”卡內基悄悄地送出一包東西,裏麵裝有絹絲一匹及鑽石戒指。
最後,卡內基和柯爾曼出資4萬美元買下了斯陶利農場。19歲的湯姆也持有股票,當然是哥哥給的。一年後,卡內基就分到了100萬美元的現金紅利,三年後達到500萬美元。
卡內基兄弟馬不停蹄地往返於產油河,輸送石油的平底船行駛於阿勒格尼河,另外還用馬車來拉油桶。看到無法運完的石油流入產油河,他們又迅速建造了貯存石油的油槽,準備在石油缺乏時賣高價。
卡內基在上遊生產地賺了錢,獲取以百萬元為單位的利潤,但在暴漲到500萬美元時,他居然把礦區賣掉了。因為他認為,他的礦區已達生產頂峰,這時才能賣好價錢,一旦生產量跌落時再賣,肯定賣不出好價格。實在是高明啊!
◇抓住商機
1861年,林肯就任總統後不久,因奴隸問題與關稅障礙的對立,爆發了持續四年的南北戰爭。戰爭之初,由於北軍準備不足,南軍很快就攻陷了塞姆特要塞。十天後,卡內基被斯考特先生叫到了費城總公司,斯考特先生告訴卡內基,他應陸軍部長凱麥隆之邀,要前往華盛頓,出任陸軍助理次長,開通遭敵人破壞的哈裏斯堡到巴爾的摩間的鐵路。
卡內基問:“開通鐵路,以便運送武器彈藥嗎?”
“也運輸糧食兵援,情況非常緊急。”
“鐵路的營運關係著戰爭的勝負,不隻是前線戰爭,後方的補給也相當重要。”卡內基接著說。
斯考特極為讚同他的看法,邀他也前去陸軍部,他毅然從命。斯考特刻不容緩地去了華盛頓,讓他等候電報通知。
斯考特到達華盛頓後,粗略地檢查了鐵路線,證明陸軍部長凱麥隆所說的危機確實存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哈裏斯堡路線已無法確保。波士頓方麵,也有南部出身的人起來叛亂,叛亂風潮已波及紐約,他們主要是以鐵路為目標進行破壞,而且大都獲得成功。斯考特認為,華盛頓已快被完全孤立了。他立即給卡內基拍發了電報,卡內基迅速來到了華盛頓。
“林肯總統詢問波士頓的第七義勇兵團為什麼還沒到。”斯考特說,他辦公室的牆壁上,掛著大幅的鐵路地圖。斯考特指著地圖說:“由於這裏被切斷了。”一隻紅圖釘插在安努波裏斯交叉點上,這裏既有連接北部各州與華盛頓的主要幹線,也是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的交叉點,現在這個南北縱貫主要幹線的樞紐被切斷了。
“請你去走一道,好嗎?”斯考特問。
卡內基當即率領貨車上的一個工兵中隊,前往安努波裏斯。夜以繼日,整整花費了五天的時間,才把破壞的地方修理完畢。
這時,又傳來了斯考特助理次長的緊急命令:“波托馬克河大橋被炸斷了!立即前去搶修!總統命令說,無論如何,必須及時補充普爾蘭會戰兵援。”
卡內基立即前往,勘察了被南軍所炸毀的波托馬克大橋的現場,然後成功地征集了所有的渡船,將它們並列,以取代被燒毀的橋梁,進行橋墩修補作業。工程完畢時,他忽然想到:“今後必須用鐵橋,木橋不行了!”
隔著波托馬克河,在維吉尼亞州的亞曆山大城中,有一幢二層樓的紅磚建築物。政府的鐵路電報總部就設在這裏,由卡內基負責。
從普爾蘭前線拍來的電報源源不斷。7月21日晚,傳來了普爾蘭大敗的消息:“我們的部隊全麵開始敗退了。”卡內基瘋狂般地吼叫著發布命令:“華盛頓車庫內火車全部動員,開向普爾蘭,運回撤退的士兵,不留一兵一卒。”
告急、驚慌的電報接踵而至,就好像南軍已經占領了華盛頓似的。這時,卡內基想到:“鐵路的運輸體製若不徹底整頓,北軍就沒有絲毫的獲勝希望了。”林肯總統和陸軍助理次長斯考特也有這樣的想法。
從陸續拍發並處理總統的電報中,卡內基又獲知,林肯正在秘密進行聯邦海軍的加強計劃,他想:“這是一個英明的決策!”然而,他深知美國目前尚無製造大批船艦的能力。當他知道林肯計劃一年內建造264艘軍艦時,對斯考特說:“總統好像要建一支大艦隊來封鎖南部各港吧?”
“不錯,我也要參加這項計劃。封鎖各港後,南軍的兵站就會同時斷絕對外的交通。”
“然後,再在中部斷絕外國與西部的全部補給。”
每天晚上,斯考特、卡內基都談論作戰。他們共同認為,無論是鐵路的加強計劃,還是軍艦計劃,美國的工業能力僅能勉強應付而已。因此,卡內基暗暗期望自己能成為這方麵優秀的人才。
不久,卡內基因患傷寒,辭去了陸軍部的職務。斯考特一再挽留他,卡內基堅持說:“各州輸送計劃已進行得相當順利!我的任務已經完成。現在又得傷寒,還是辭職為好。”於是,卡內基又回到了匹茲堡。
卡內基回到匹茲堡後,向湯姆遜董事長請求複職獲準。不過,他尚未痊愈的身體很不舒服,他的母親便決定帶他和其弟湯姆回英國老家探望並療養。
這時,卡內基的收入已經十分豐厚可觀,他在伍德拉夫的臥鋪車製造公司的紅利一年高達5000美元。他在亞當斯快運公司的紅利,一年亦不下1200美元。這些收入遠遠超出了他在鐵路的薪水,此次之行,可謂衣錦還鄉了。
然而,他們在故鄉並未久留,卡內基的身體剛剛複元,就立刻與母親一同返回美國。在他看來,戰爭一結束,匹茲堡必有令人驚異的大發展,各種致富的機會正等著人們。
自從波托馬克大橋被毀以後,用鐵橋代替木橋的想法一直纏繞著他。一回到美國,他便又盤算起鐵橋事業。有一天他心中一動,想起在阿圖爾那工地曾看過鐵造的小橋。他立刻動身去拜訪鐵橋的兩名設計者——工程師林維爾和席夫拉,交談中,他們提到了有位叫比波的工程師是架橋工程首屈一指的天才,於是卡內基立刻請這位工程師前來。
當來人站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簡直驚呆了,原來是他認識的比波上校。在波托馬克大橋被南軍燒毀時,比波上校當時任工兵隊長,曾幫助卡內基奮力修理橋梁。
卡內基談了建設鐵橋的構想,然後說:“您可以辦到。”
比波現供職於鐵路,他顯得興趣十足地說:“非常有趣的構想,我想可以行得通,讓我試試看。”
卡內基建議道:“辭去鐵路工作吧。我打算成立專門建造鐵橋的公司,你就加入這家公司,給你入股,要不要?”
於是,比波、卡內基與他的弟弟湯姆,還有林維爾和席夫拉共五個人,每人出資1250美元創立了公司。由於比波有專業技能,他的股金由卡內基代出。卡內基還準備請鐵路的董事長湯姆遜和陸軍助理次長斯考特參加,並且準備把製鐵的天才柯爾曼也拉來,這樣一來,便有基礎發展成為稱霸全美的大企業,卡內基對此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