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界總理”土光敏夫
被稱做“財界總理”的土光敏夫,從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到日本經濟界的泰鬥,十分具有傳奇色彩。他曾先後擔任日本兩大著名企業——石川島播磨公司及東芝公司的總經理。1974年又以77歲的高齡擔任“經團聯”會長,6年之後辭職隱居時,卻說:“對於我這樣思考21世紀的日本人,請不要視之為隱居者!”
這位開拓了戰後日本經濟新局麵的經營理財奇人,小時由於家庭貧寒三次與公立學校無緣,進入大學時又一次嚐到失敗的滋味,然而他憑著倔強的性格,一生中獲得了數不清的別號,如“產業界的野和尚”、“怒吼總理”、“貪婪的經營者”、“傾銷先生”、“攔路強盜”……,都分別反映出他的某一方麵特質。
1896年9月15日,土光敏夫出生於日本岡山縣禦津郡大野村。土光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男孩,由於兄長早年夭折,實際上是家中的長子,父親叫菊次郎,母親叫登美,家裏以務農為主,兼做點小買賣。
◇堅韌好學助成功
土光六歲進入大野村村立小學讀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考中學時,土光把升學目標放在當時的岡山中學上,岡山縣有四所縣立中學,以岡山中學最有名氣,該校招生比例約十取一,淘汰率特別高。土光“知難而進”,三次赴考都名落孫山。
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每天放學後他都得幫助父母幹農活,一到農忙季節,更要整天整天的請假,他雖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但無暇溫習功課。第二個原因是土光家住的大野村地處偏僻,與周圍那些岡山市中心區的小學生相比,他幾乎沒有得到像樣的升學指導。盡管升學條件這樣不好,土光敏夫還是頑強拚搏了三次,其性格由此可見一般。
三次升公立中學失敗後,他被迫選擇了岡山市內的私立中學——關西中學。關西中學雖是私立的,但教學嚴謹,它的畢業生絲毫不亞於公立中學的畢業生,甚至有些畢業生在升大學的考試中遠遠超過公立中學的畢業生。
在關西中學的五年裏,土光的學習成績也始終名列前茅,一直擔任班長或副班長,在畢業典禮上,由於成績突出,還獲得了縣知事獎。
關西中學很重視學生的身體鍛練,經常安排學生徒步旅行,路程是100公裏,在途中須步行三個白天並住宿兩個晚上。這些十三四歲的孩子背著沉重的背包,踩著蜿蜒坎坷的山路,往往有學生在途中就累倒了,土光敏夫常常扮演激勵大家的角色,有時還背著累倒的同學前進。
1916年,19歲的他結束了中學的學業,麵臨著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衝刺——考大學。當時,中學畢業後大致有三條升學出路:上高中而後考帝國大學,上工業專科或商業專科學校,或者上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士官學校。
土光敏夫雖然也向往高中到“帝大”這條黃金之路,可是考慮到並不富裕的家境,最後還是選擇了報考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卻再一次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心情沉重的土光回到了故鄉大野村,在母校大野村小學擔任代課教師。他一方麵教學,一麵刻苦研讀,準備再一次向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衝刺。他主動承擔誰都不願幹的宿舍值班工作,以便在夜深人靜的值班室裏,為報考做準備。就這樣,在宿舍值班室裏,度過了許多嘔心瀝血的夜晚。
經嚴寒酷暑,一年以後他如願以償,考入了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是當時有限的專科學校中最難考取的,而在東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各個係中,機械係又屬難中之難,土光敏夫不僅考取了機械係,而且一入學即被指定為班長(日本學校習慣以學習成績優異者為班長)。由此可見土光敏夫這一年流下的汗水沒有白流。
由於家境清苦,土光謝絕了家中的支援,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他還兼做家庭教師,學費和生活費幾乎全靠家教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在東京,舉目無親的土光啃著厚厚的書本,如饑似渴地學習著。在邊上學邊當家庭教師的繁忙生活中,他還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其中包括馬克思的《資本論》。
土光敏夫還是個學生首領,這與他的人品、性格與長者風度有關。在校內舉行體育對抗賽時,他常常被推舉為“啦啦隊”隊長。在要求將東京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大學的請願遊行中,三年級的土光敏夫作為隊長率領學生們擁向文部省,儼然一個學生領袖。這次請願雖然沒有什麼結果,但十年之後的1929年,東京高等專科學校終於升格為東京工業大學了。
這些經曆為日後土光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20年,充分領略了清苦而又有意義的學生生活的土光從東京高等專科學校畢業了,從此踏上了新的人生裏程。
1920年,23歲的土光敏夫畢業後來到石川島造船廠擔任技術員,這個造船廠始建於17世紀,是“富國強兵”的產物,明治維新後由官營轉為民營,為了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取勝,公司內部形成了一種重視能力、重視人才的風氣和傳統,這就為具有剛毅氣質、開拓精神的土光敏夫提供了較好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