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情況因人而異。除了各人的生活環境、年齡等因素以外,性別差異也是影響睡眠的
為什麼男女睡眠有差異?這些差異又表現在什麼地方?
我們出生後遇到的第一次群體區分就是“性別”。嬰兒出生後人們被告知的第一句話就是“男孩”或“女孩”。在嬰幼兒時期,睡眠沒有性別差異。男女出現差異大致從青春期開始,這時期的女子生殖係統的一係列變化開始影響睡眠。產生睡眠性別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男女生殖活動的不同。
女子在出現初潮後,荷爾蒙的分泌開始隨著排卵的規律變化而變化。卵細胞成熟,進入排卵期。排卵時產生黃體,黃體逐漸衰竭,再開始發育新的卵細胞。女子這樣的生殖循環周期大致在28天左右。每一個循環周期都是由體內的五種荷爾蒙以每天不同的分泌量和分泌規律構成生殖活動的基礎。這五種荷爾蒙分別是刺激卵巢的三種腦垂體荷爾蒙以及卵細胞荷爾蒙和黃體荷爾蒙。而男子荷爾蒙隻是簡單地每日分泌而已,不存在如女子一樣的周期變化。
那麼,為何會出現男女差異呢?因為性別不同,大腦中控製荷爾蒙分泌指令的間腦的構造和機能也就不同,而且“睡眠控製中心”也位於間腦。因此,睡眠與荷爾蒙分泌存在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係。
生殖活動是生物繁衍後代的本能。睡眠不僅僅在維持本體生命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宗接代方麵也功不可沒。可以說睡眠是支撐生殖活動的主體。女子的身體並不是每日都處於可生殖狀態,隻在有限的幾日裏才有受孕的可能。在排卵期受精是懷孕的必要條件。如果在排卵期前後女子處於休息入眠狀態,就少有機會與男子結合。因此,排卵期間睡眠會受到抑製。而在排卵期到來之前身體肌肉活動加強,睡眠時間減少,生理與心理活動都會變得活躍起來。這一係列變化的控製中心在睡眠中樞。
一般完成受精後會感到極度困倦。從生物學角度來說,完成受精,也就意味著不再需要與異性相遇。過了繁衍期,便不再求偶交配,既確保安全,又可避免孕育時期無謂的能量消耗。既然靜處為上,睡眠就成為最好的選擇。排卵後產生睡意的原因在於,腦垂體荷爾蒙中催乳激素的作用,使得卵巢分泌具有催眠和放鬆肌肉作用的黃體荷爾蒙,增加雷姆睡眠時間,放鬆大腦和身體。受精懷孕的母體會分泌出大量的催乳激素和黃體荷爾蒙。黃體荷爾蒙能夠放鬆子宮肌肉,避免流產。
所以在懷孕初期,常會感到頭昏體乏,倦意難消。這些症狀,嚴格來說,並不隻是懷孕期才有的。即使不懷孕,在排卵結束進入月經期時這種症狀也會出現。雖然沒有孕期時那麼明顯,處於經期的女子也常常有倦怠無力的感覺。這是女子身體結構決定的。而產期臨近時,孕婦的睡眠時間減少,睡眠容易中斷,生產前後甚至可能失眠。另外,孩子出生後,為了給孩子哺乳,睡眠也常常被打亂。
排卵,交配,受精,懷孕,生產,這一係列女子生殖活動與睡眠密切相關,生殖活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睡眠。因生殖活動需要,女子的睡眠形態不斷發生著變化,與之相比,男子的荷爾蒙分泌則較為簡單,睡眠的形態也很單一,因為男子在生育活動中的作用相對較少。
現代社會強調利益,重視效率,而人的生理和自然規律卻容易被忽視。相對來說,男子的生理有些類似單一的程序化的機器人,與現代社會較容易保持步調一致,而女子的生理變化卻比較微妙。從生物學角度來看,女子的生理比男子更符合生物的本能;然而在適應程序化規律化的現代社會方麵,女子卻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我們不應該總是讓女子適應這種以男子生理為基調的社會,而更應該努力創造適合女性生理的社會條件。
德國睡眠障礙治療醫院院長海因博士為提高婦女的睡眠質量提出了5條好建議:
①足部保暖:雙腳涼的婦女的睡眠質量比足部舒適暖和的婦女要差,海因博士建議,最好穿厚襪子睡覺。
②不開窗:引起人們過敏的物質和影響睡覺的噪音通過開著的窗戶進入臥室。所以,最好晚上關上窗戶睡覺。
③晚上不打掃衛生:清掃房間使用的噴霧劑和化學清潔劑都可能刺激呼吸道,從而影響睡眠,早晨打掃臥室比較好。
臥室裏不能有花卉:因為它們能引起人們的過敏反應。
④擦掉化妝品:帶著化妝品睡覺會導致皮膚發炎。
⑤每天多睡15分鍾:海因博士提到了一個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婦女每天所需要的睡眠時間比男子多15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