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做人貴在自知(1 / 3)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時時給自己添一點遠見、一點清醒、一點對現實更為透徹的體察與認知。藉這份認知,可以少幹很多日後追悔莫及的事情。經常把"自己"放在嘴裏嚼一嚼,並不比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多費力氣。

人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

有句古語,叫做"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麵難知心"。人心難測。知人難,為人知更難。而要知己,則是難上加難。所以有"人貴在自知之明"之說。

然而,一個人要想認識自己,又談何容易?一輩子不認識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還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於不認識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這個社會中的情況,而受不得一點點挫折、打擊,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終日在唉聲歎氣、無所事事中把時光輕易地放走。

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但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做人的一個最起碼要求。

對於有些人來說,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隻有自己不知道。由於難得有一個真實的參照係來評估自己,所以,我們往往能夠很自信地幹傻事。

請你先好好地認識自己吧!你也許可能解不出那樣多的數學難題,或記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單詞,但你在處理事務方麵卻有著自己的專長,能知人善任、排難解憂,有高超的組織能力;也許你的理化差一些,但寫小說、詩歌卻是能手;也許你連一張椅子都畫不好,但你卻有一副動人的好嗓子。也許……所以做人,先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如果能揚長避短,認準目標,抓緊時間把一件工作或一門學問刻苦認真地做下去,自然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認識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雙睿智的眼睛,時時給自己添一點遠見、一點清醒、一點對現實更為透徹的體察與認知。藉這份認知,可以少幹很多日後追悔莫及的事情。經常把"自己"放在嘴裏嚼一嚼,並不比捶胸頓足、以頭搶地多費力氣。

古人早就說過"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隻有在你認識了自己之後,你才能自信起來,堅定起來,成為有韌性有戰鬥力的強者。

認識你自己,充實你自己,這樣你就不會哀歎: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點。

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對自己的關愛,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這個舞台上,正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就要探討認識自己的問題。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我們不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可見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極大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人首先應該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來究竟是幹什麼的,必須有個十分清晰的描述,離開了這個描述,人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這樣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

從一個試驗開始認識你自己

亨利·沃德·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麼,而是自己是什麼。"

許多知名的企業家、作家、演員和運動員都曾經談論過,我們的自我形象會如何影響我們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有的人說,那是人類所有成就中最重要的單一因素。美國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馬克斯威爾·莫爾茲博士發現有一些病人在做過整形手術後,會經曆重大的人格變化。但是在其他的一些個案裏,即使是相當戲劇化的手術結果,病人還是把自己看成是一個醜陋的或是無能的人,外在形象的改變對於真正的問題還是毫無影響。他們內在的自我形象,也就是他們對自己的信念,還是依然未變。於是,莫爾茲博士試著讓他們忽略自己的肉體,而去改變對內在自我的態度,這終於讓人看到了卓越的成果。

你也許會說,我對自己的認識已經很清楚了。是的,透過鏡子,也許可以看到一個你平時看不到的自己,卻難以直視內心裏的那個你。你現在應該問的是:你究竟有多了解你自己?你對自我形象的固有認識對你的成功有幫助嗎?

讓我們來做個試驗。

首先,你需要把能夠描述你自己的一切特征或人格特質,以及相信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想法都寫出來。請注意:不是你認為別人會如何看你,而是你如何看你自己,把這些以任意的順序寫出來。我們的人格都有多個方向,而每一個方向對於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成就,都會有一些影響。如果你想開始得容易一點,就按下麵這個技巧去做--先寫出你覺得足以描述你自己的一些詞語(如是"老實"或"自信"),或多字詞語(如是"專心致誌"或"心胸開闊")。

接著,要注意,寫的時候要用你平時不慣用的那隻手,例如,如果你是慣用右手的話,就用你的左手,以此類推。這樣做也許會有困難,而且你也許必須要把字寫得大大的,但是隻要你繼續做下去,你就會發現,事情變得越來越容易了。隻要你在事後能夠將每一個字辨認出來,你就不需要為你的字寫得歪歪扭扭而操心。現在就開始寫出你的清單吧,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如果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能夠保持放鬆的話,是會有幫助的。當你減少了有意識的左腦的幹擾之後,更深入的、誠實的洞察就會顯現出來。

人的大腦的左半邊與語言和邏輯有關,而右半邊則與直覺和感覺有關。你慣用的那隻手和你身體的同一邊,都是由你的大腦的另一邊來指揮的,例如,你的右手和右半邊由左腦來指揮。因此,當你在做上述試驗的時候,你的左右腦中比較不慣用或屬於潛意識的那一邊會在某種程度上被運用出來。這個簡單的試驗可以從意識下帶出一些洞察,而這些洞察,如果你用自己慣用的那隻手來寫的話,可能就會寫不出來了。隻有當它們被你發現了,你才會意識到它們是真實的。你最先所寫的一些勉強可以認得出來的字,也許是可以預測的,而且也和你用較常用的手寫出來的那些是一致的。但是當你繼續寫你的清單,並且容許你的潛意識自由發揮的時候,你就會得到更多具有透露性的自我形象的詞語了。當有明顯的矛盾--即對平時的印象構成巨大衝突--發生的時候,你需要對自己完全的誠實,分辨哪一個才是真正適用的。通常使用慣用的手所寫出來的那張清單,看起來會像是為了供"大眾消費"而寫的,並不會明確指出更深層的自我信念。例如,你用慣用的手寫出來的"聰明",在用非慣用的手來寫時,就可能變成"圓滑",甚至是"投機取巧"。在很多試驗的例子中,親戚和親近的朋友會確認說,用非慣用的手所寫出來的比較接近事實。

仔細審視你單子上所列的每一個詞語,如果你不能夠確定你所寫下來的某一些詞語的確定意義,試著把每一個詞都用一個句子來加以表達--不過你要再次用你非慣用的那一隻手來寫。這些詞語的每一個都可以予以擴大,成為一個或更多的特定概念的敘述句。例如,"友好"可能會包括"我喜歡別人來我家做客"這個特定的信念,而"腳踏實地"則可能涵蓋"我很會自己動手做東西"。這一些使用非慣用的手寫下來並且擴大成為更明顯的句子的信念,才是有可能解釋你的行為和結果的信念,而不是那些你立刻就可以察覺的少數信念。

接下來是"自我催眠",將每一個信念都放在你的心裏來加以測試。首先,先選擇一個你認為是正麵的信念,然後想象你自己現在正處於這樣一個實際發生的狀況,而且在這個狀況裏,你的這個信念正在付諸實現。舉例來說,如果你很擅長於吸引兒童的興趣,比如講故事、唱兒歌,你就想象你自己正在這樣做,而且正在享受自己做得很好的感覺。這個例子也許正是受到你的清單上"友好的"或"令人喜歡的"這些詞語激發而產生出來的。為了讓感受更真實,你需要想象一些視覺上的東西--可以是小孩的臉、故事書以及你周圍的任何事物。如果你可以感覺自己聽到的任何聲音,包括你自己講話、唱歌的聲音,或是體驗到任何與你正在做的事情有關的感覺,那麼這種真實性就更為強烈了。換句話說,你最好動用起自己的感官,必要時五種都要用到,其中視覺、聽覺和感覺是最為重要的。這種感覺很像是自我的催眠,你必須讓自己先進入一個放鬆的狀態。

現在將情景轉到一些不會令你覺得喜悅的事情上,也就是那些負麵的自我信念。舉例來說,你的同事正在熱烈討論著什麼,但你卻插不上嘴,你不喜歡看到自己正在這麼做或處於這樣的狀態。這也許就是"拘束的"、"害羞的"、"難以交流的"這些詞語所激發出來的。你可以回想一次過去的不好的經曆,也可以去想像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一個事情,如同上麵一樣,把它感覺得越真實越好。

通過上述的兩個步驟,你已經體驗到自己的兩個不同的形象--正麵的和負麵的,分別反映出某一個特定的自我信念。把這兩種想象加以比較,你會開始看到一些差異。這並不是指這兩個情景在內容方麵的差異(如講故事、唱兒歌和難與同事交流兩個事情上的差異),而是視覺、聽覺和感覺等方麵的差異。

也許這是你第一次了解自己對自己的感覺,了解你的自我形象。在重新審視之後,你就可以運用那些令人產生力量的詞語,創造你希望擁有的信念,改變那些不再有用的信念,進而把自己的潛能開發出來。

你就是一隻翱翔天空的鷹

有這麼一個寓言故事:

一個喜歡淘氣的男孩,他的父親有一個養雞場。有一天,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去,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裏偷了一隻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來孵。小鷹就在一群小雞裏出生、長大,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除了是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發現了與夥伴們的不同。它內心裏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想,"我一定不隻是一隻雞!"但是,它一直沒有采取行動。直到有一天,當小鷹看到一隻老鷹翱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它突然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感覺到胸膛裏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抬頭看著老鷹,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像它一樣飛在藍天上。"它展開雙翅,雖然它從來沒有飛過,但它內心有著飛翔的力量和天性。終於,它先飛到一座矮山頂上,又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衝上藍天,到達了高山的頂峰。它終於證實,自己是一隻鷹!

也許你會說:"我已經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來就是鷹,不是雞,它才能夠飛翔。而我,也許本來就是一隻雞,是一個平凡的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是事實,而且,這是問題嚴重的事實,那就是我們隻把自己釘在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內。

愛迪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每個人都有巨大無比的潛能,隻是有的人的潛能已經蘇醒了,有的人的潛能卻還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會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你離成功也會越來越近。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任它沉睡,那你隻有歎息命運的不公了。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危機,隻要你認為你行,你就能夠處理和解決這些困難或危機。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就能發揮出積極的力量,並且因此產生有效的行動,直至引導你走向成功。

自我發掘的決心,自我依靠的習慣,可以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大。拐杖是為跛足者準備的,而不是為強壯的年輕人,無論是誰,如果企圖依靠精神上的拐杖走過人生,他一定不會走得很遠,他也絕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成功者。

成功殿堂的大門,不是任意通行的,每一個進入者都擁有自己精心打造的鑰匙。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必須由你自己親自來鍛造。鍛造的過程,就是釋放你的潛能、叫醒你的潛能的過程。如果你見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懼怕新的陌生環境;如果你經常覺得擔憂、焦慮和神經過敏;如果你有類似的麵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顫抖、難以入眠等"緊張症狀";如果你畏縮不前、甘居下遊,那麼,你受到的壓抑太重了,你對事情過於謹慎和"考慮"得太多,限製了你的潛能的釋放。"壓抑個性"是對個人潛能的一種壓抑,具有"壓抑個性"的個人不能表現內在的創造性自我,因而顯得停滯、退縮、禁錮、束縛,拒絕表現自己、害怕成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緊鎖於內心深處,思維也幾乎陷於停頓。這樣潛能不但沒有釋放,反而消耗在終日疲憊不堪的狀態中。

世界上有且隻有一個人能夠左右你的成敗,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隻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支持你邁向成功之路。

麵對真實的自我

要獲得成功,應該追求真實。莫將目光避開真實。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從看透欺騙和蒙蔽起步的。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一種看穿現實的本領,隻不過這種本領如果一直不用就會鈍化,久而久之還會完全喪失。

我們應該永遠追求真實,努力使自己正視真實,而不能蒙騙自己。歪曲事實而到手的成功,即便可以算得上是成功,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偶然的、短命的。真正的成功之路是回避不了真實與現實的。盡管那可能是一條荊棘叢生之路,你也隻能在事實的土壤上摸索前進。因為通往成功的光明之頂,非此別無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