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可以讓人沉浸,拋煩惱於腦後,觀畫可以讓人寵辱皆忘,愉悅身心,獲得一個美好心境。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不妨在家中掛上幾幅清麗典雅的字畫,在閑暇之餘細細品味,可讓人賞心悅目,獲得一份清淨,於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人生低穀時刻借酒解憂又何妨
酒,在中國,有很長時間的曆史。酒,始終和人生有不解之緣。魏晉時期,就是酒的年代。魏晉人願意把酒與人生聯係起來:曹操最有名的一首詩就跟酒和人生有關:"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在古代,酒最大的用途就是澆愁。古時戰亂不斷,人們整日為生存顛沛流離,生活的忙碌,使人們越發感覺到生命的短暫和不可確定;這種感覺在平時是無法宣泄出來的,隻有在酒酣之後,才會在高歌中流露。所以說,酒,實際是開啟人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這在千古都是一樣的。
沒有酒,便沒有李白怒罵權貴的狂傲詩篇,沒有酒,便沒有杜甫那"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其實現代人比古人更是忙碌,隻不過現代人更會懂得壓抑,懂得控製自己的感情,不會像曹操一樣揮灑著對人生的感慨罷了。
此外,古人還以酒會友,"竹林七賢"個個都是酒鬼,也是酒友。最瘋狂的大約要數劉伶。他出去,常攜一壺酒,乘一鹿車,鹿車上放著鍬,如果他醉死,人們便可以就地把他埋了。七賢的時代,人生的誌向無法得以實現,外在的壓力把每個人都封鎖起來。平庸的人無奈地認可了人生,平淡地生活下去,直至萎靡死亡;超俗的人把鬱悶宣泄成為任誕,成了"狂",然而他們也不知道這"狂"的盡頭會是什麼。劉伶的境界折射出壓力下人生的不可把握:"結果"是無法預料的,人們能做的隻是盡享眼前的歡樂!這,大約也正是"原野人"的心情吧!宣泄,其實並沒有什麼原因,隻是生命的壓力太重;宣泄,其實也不為什麼結果,因為狂放的背後,常常是更大的無奈。
任何的痛苦都會有一個根源:平凡的人想擁有不凡的未來,不凡的人又懷念平凡的過去,這種"圍城"式的期待,也許便是人生一切苦惱的症結所在。理想與現實,永遠不可能真正地統一。這種苦惱,纏繞著古往今來的每一個人,這也正是從古自今,人們都借酒澆愁的原因。當你為某事而煩惱的時候,不妨熱上一壺小酒,或是來上一瓶啤酒,獨自一人坐下來慢慢享用,暫時把煩惱放在一邊。有人說借酒澆愁愁更愁,其實不然,喝酒以後的愁,是一種釋放,是淤積於心的苦悶的宣泄,而宣泄以後則會大徹大悟。
任何事情都講究個度,喝酒也不例外,要適可而止,不能貪杯,更不能喝後尋釁滋事,否則便會適得其反,真的是愁上添愁了。
當心中遇有不快,或生活中遇到麻煩事,不妨借酒排解,或獨酌,或對飲,讓酒來澆滅心中的怒氣,排解心中的不快。
遊手好閑又何嚐不是一種智慧
在非洲草原上,太陽即將升起,一頭獅子對自己說:"我必須要奔跑,這樣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不至於被餓死。"一隻羚羊對自己說:"我必須奔跑,才不會被獅子咬死。"生活中我們不也和那獅子與羚羊一樣,整天為了不同的追求而"奔跑",有的人是為成功而奮鬥,而有的人卻像《阿甘正傳》裏跟在阿甘後麵的那群人一樣,因為別人跑,所以我也跑。然而,成功無止境,奮鬥無休止,所以奔跑無窮期。
當然,不能完全否認"奔跑"的正麵作用,因為沒有奮鬥,社會便沒有進步。但是,眼下我們卻是在無休止地跑,時刻都不停地跑。在這種氛圍下,許多人一邊"奔跑",一邊是被疲憊、挫折感、危機感、失落感纏身,且與日俱增。難道我們的人生就是獅子與羚羊你死我活的對局嗎?難道我們的理想就是在氣喘籲籲的奔波勞苦中攫取和逃生嗎?如果我們奮鬥終生就是像獅子一樣為了找口飯吃,就是為了吃得更好些,住得更舒服一些,那人生是不是乏味了?生命中難道僅有奮鬥和痛苦嗎?
上帝問三個凡人:"你們來到人間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回答:"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享受生活。"第二個回答:"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承受痛苦。"第三個回答:"我既要承受生活給我的磨難,又要享受生活賜給我的幸福。"上帝給前兩個人打50分,給第三個人打100分。
人生在世,不僅是奔波,也不僅是享受,人生應是既有奮鬥也有享受,應該是忙裏不忘休閑,工作之餘不忘品味人生的快樂與幸福,不忘領取上帝的恩賜。
據國外心理學家的調查,幾乎有三分之二以工作為中心的人,下班後不懂得放鬆,許多人以為在飯店飲酒取樂、醉生夢死便是放鬆。可在酒場上的君子們哪一個不是"有備"而來的呢?要麼是為了打通關係,要麼是為了飯後的紅章或簽字。這不僅不能緩解心頭的壓力,反而把身體也累垮了。
如果僅是身閑而心不閑,不能讓心徹底舒緩,就是周遊世界也沒有用。隻有讓身心得到徹底放鬆,才能真正地休閑,才能真正體味到人生的幸福。生活中我們總是在說壓力如何大,倘若肯把自己的目標定低一點,不要一味去追求"羚羊",即使追到一野雞也知足的話,生活就會很從容。畢竟閑暇才是人生最優厚的福利。
人生不是你死我活的戰場,也不必懷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決絕,如果你想奔跑,希望能想阿甘那樣--"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於是我就跑了起來。"無論道路多長,都跑得興高采烈;無論多少人追隨,都跑得心無旁鶩,有一天不跑了,就轉身而去,也不需管身後多少人唧唧喳喳。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解放一下自己
據說,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中常用的一種用來拷問囚犯和俘虜的刑罰是將囚犯的手腳固定,然後在他們的頭部上端吊一個漏鬥一樣的水袋,水袋會晝夜不停地囚犯頭上嗒、嗒地滴水,久而久之,囚犯便會神經錯亂,直至發狂。原來在囚犯們聽來,那落在頭上的水滴聲好似重錘擊打在頭上發出的聲音一樣,聽久了,他們的心靈便會徹底崩潰。
生活中的無休止的忙碌就好似那不停地往下滴水的水袋,隻要你不離開,它就會一刻不停地擊打你的心靈,不會放鬆自己的人,終將被其擊垮。所以,我們在工作之餘,應該學會放鬆,學會盡情享受美好人生。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忙忙碌碌為工作為生活,似乎每天都沒有充裕的時間去放鬆自己。其實隻要合理地分配你的時間,也就是說妥善地處理好工作與生活、忙碌與休閑之間的關係,堅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放鬆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即可。
近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工作繁忙時,到戶外散散步或曬曬太陽,或聽聽舒緩的音樂,除了消除疲勞之外,還易於活躍思維。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讓心靈得到放鬆,你會感受到這競爭之外的愜意。這時的閑不是消磨時光,而是在積蓄力量,為更好地去工作而積蓄力量。所以,你不必內疚,也沒必要找借口推托。
富蘭克林·費爾德說過這麼一句話:"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麼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當你麵對著沉重的工作任務,感到精神與心情特別壓抑的時候,不妨抽一點時間出去散心、休息,直至感到心情已經比較輕鬆後,再回到工作麵前來,這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特別高。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講的正是這個道理。
煩惱的時候試著來杯下午茶吧
工作了大半天,大腦已經處於疲憊狀態,如果有時間,不妨坐下來喝杯下午茶,讓疲憊隨那茉莉香飄入空中,讓煩惱隨茶一起喝入口中。
英國人特別喜歡喝下午茶,英國人喝下午茶的傳統根深蒂固,以至於體力勞動者,如裝修工人等,到時也雷打不動地要停下手中活計去悠閑地喝兩口。著名歌後麥當娜就曾為裝修工人喝下午茶,耽誤了她倫敦豪宅的裝修而大為光火,成為英國媒體的焦點。
英國人喝下午的習慣,可追溯到19世紀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那時的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時刻就百無聊賴,又感覺肚子有點餓,於是就請女仆準備幾片烤麵包、奶油和茶,既填飽了肚子,又消磨了時光。後來這種做法逐漸在當時貴族社交圈內成為時尚,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名媛開始盛行喝下午茶。他們最初隻是在家中用高級、優雅的茶具來享用茶,後來漸漸演變成招待友人歡聚的社交茶會,進而衍生出各種禮節,至今在一些高檔酒店還保留著這種下午茶繁複的禮節。
有這樣一個笑話:美國爆發脫離英國的獨立戰爭的原因,竟然與下午茶有關,因為英皇喬治三世強逼美國人喝下午茶所致。英皇聽說美國人從來不喝下午茶,很是生氣,於是便強令美國人參加"波士頓茶話會",但美國人"嫉茶如仇",不但不喝茶,反而將茶葉倒進海港,美國人的這個舉措,成了獨立戰爭的導火索,引發了一場惡戰。
當然,這是帶有玩笑性質的無稽之談,我們也無從考證其曆史證據,但由此足以證明英國人對茶的偏愛程度。曾有一種分析說,美國人之所以過分熱情,與經常喝咖啡和烈酒有關;德國人缺乏幽默感,多少因為其喜歡喝啤酒;至於英國人的優點--沉默和自製,則因為酷愛杯中茶,這種飲料使人精神百倍而不致醉倒。
其實,下午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人們聯絡感情、交換情報,說說張家長李家短之類。在英國,茶館往往是同行們在下午聚會交流信息的地方,所以有時許多通知都貼到茶館裏,因為那裏是相關人士最集中的地方。
喝下午茶,最大的好處是鬆弛神經,放鬆心情。聽聽笑話,說說心事,聊聊家常,一天下來工作再累,心情也會好些。從這一點來看,下午茶對於現在繁忙的都市年輕人,也許還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原來加班也可以充滿樂趣
你有過加班的經曆嗎?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對於上班族來說,加班其實是件很平常的事。既然工作越來越忙,既然加班不可避免,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加班變得快樂些、再快樂些呢?
其實,加班也有許多講究。如果是因為自己沒有完成上班時間該做的工作,在本該做事的時間裏看報、上網、聊天;如果隻是為了表現你有多敬業、多積極,一下班就埋頭苦幹,裝樣子給老板和同事看,那樣的加班純屬活該,一點兒也不值得同情。若是工作量實在太重,工作時間內根本沒法完成,以至於要犧牲休息時間,那是工作安排上有問題。偶爾一兩次還可以,要是加班成了家常便飯,那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身體肯定吃不消。
魯迅先生說,"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套用他的話,"加班是將人生有計劃的安排打亂給你看"。沒有人喜歡加班,除非他有工作狂傾向。加班不但讓自己更加疲憊,而且影響了自己的生活計劃。可能你下班以後已經約好了和朋友一起去吃飯,或者一起去買東西,也可能下班以後你要去聽講座或去上培訓班,這一切都因為可惡的加班而泡了湯。但是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尤其是當加班在公司大範圍地被普及和認可,你就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既然無法逃避,不如調整自己,學會在加班的夾縫裏尋找快樂,試著慢慢適應,讓自己快樂地加班。
加班的時候,既然身不由己,身受其累,何必再自己折磨自己,帶著滿腹牢騷去工作呢?既然加班已成定局,與其帶著怒氣去工作,不如想開些,想著法子讓自己心裏快樂些。如果你這樣想:加班說明我有社會價值,說明我在單位的重要性,加班能讓我學到更多的東西,再說,加班不但有補貼可以拿,還能名正言順地解決掉晚飯的問題,而且省下家裏的冷氣費、電話費、上網費以及其他若幹費用,或許你會突然感到其實加班也不一定全是壞事。
加班的時候,你不妨製造點情調,想著法子哄自己開心。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打開電腦音箱,讓悠揚的音樂隨風飄蕩,讓動聽的音樂陪伴你度過加班時光。
這裏再次重申,沒有人喜歡加班,除非另有圖謀,但既然已成定局,不如把心放開,不能讓加班搞壞了自己一天的好心情,不妨試著讓自己加班也快樂。
用詩來清除我們內心的憂慮
詩是什麼?詩是人們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對生活的表達。詩是詩人的生活感悟,是詩人的人生心得,是詩人心靈的描述。讀史可以讓人知古今,讀詩不但可以讓人知古今,而且可以讓人明事理,可以讓人陶冶情操,滌蕩心胸。
詩有古詩和新詩之分。古詩講究精練,賈島曾"推敲一個字,撚斷數根須",人生也需要精練;新詩講究哲理,"路之值得讚美,在於它不站起來要做紀念碑",詩人韋葦的詩句充滿了深邃的哲理內蘊,人生本身就充滿哲理,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一首值得讓人讀一生的詩。
好詩不在於語言,過於優美的語言,過於華麗的辭藻,反而有附庸風雅之意,讓人有束縛感。樸素的文字,平常的語言,同樣可以寫出動人的詩篇。"如果你嘴裏含滿了食物,你怎麼能歌唱呢?如果你手裏握滿金錢,你怎能舉起祝福之手呢?"這樣的詩句,語言質樸之極,而事理卻鞭辟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