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性格的雙重體現(1 / 2)

有的時候,一個人會表現出兩種不同性格的傾向,當一個人的身上,有一種性格傾向占上風以後,就會表現出那種性格傾向。

凡事都具有兩麵性,所以人的性格也不會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是一位對性格的研究有著很深造詣的專家。他師從弗洛伊德,但是卻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與恩師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和研究方向,在當時,這是一種不能原諒的行為。所以,他在研究自己課題的同時,也研究了自己與弗洛伊德的人格差異,在經過大量的分析和試驗後,他提出了內向型性格和外向型性格的分類方法。

陶淵明和李白是我國曆史上被無數人讚頌的大詩人,他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卻有一些相同點,比如,仕途不得誌,當時的時代都無法讓他們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最後他們隻能在鄉間或市野過最平凡的生活;比如酷愛飲酒,“酒仙”的稱號就是因為李白嗜酒而得來的,而陶淵明在擔任彭澤縣令時,居然要把縣裏的公田全部種上釀酒用的黃米,其嗜酒程度可見一斑。但是他們的創造風格卻完全不同,而且對待生活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造成他們這種不同的就是因為性格使然。

這一點從他們所作的飲酒詩中就能看出。李白醉酒,充滿活力,話語活潑,詩中縱有飲酒行樂之語但是卻從無頹廢放蕩之句,反而能從中體會到樂觀、頑強的生命力。比如李白的一首《將進酒》中的名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的借酒消愁是暫時的,在酒醒之後,他還是能夠現實的努力的生活,他的逃避都是假的,所以,他能夠繼續樂觀而頑強的生活。

陶淵明品酒,或消沉絕望,或淡泊欣喜,一切都顯得輕柔軟弱。要麼是對現實苦難的無能為力,要麼是放棄對生命的眷戀,他的種種詩作都表現了一種悲觀。比如在《己酉歲九月九日》中所作:“從古皆有沒,念心中之焦。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淘。”陶淵明是真正的逃避,他期望在飲酒中能夠長久的脫離現實,遠離現實,不論是在什麼時候,他都把飲酒轉入自己的內心生活中,以期在現實世界裏尋求解脫。

李白是自信的、驕傲的、豪放的、樂觀的、外向的;陶淵明是自卑的、怯懦的、軟弱的、悲觀的、內向的。這兩種不同的性格導致了他們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導致了他們風格的完全不同。可見性格的雙重體現會帶給人不同的生活際遇與生活方式。

A和B是朋友。A喜歡並且很擅長社交,能夠很好地適應環境,而且為人坦率、開朗、待人熱情、樂觀,而B更喜歡一個人沉思默想,不喜歡與人交談,朋友不多,而且做事通常畏首畏尾、表現怯懦,這就是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