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斯太太是小鎮上的一位小蔬菜商。在經濟大蕭條時期,食品和錢都極度緊缺,物物交換就被廣泛采用了。

在鎮上,有幾個家裏很窮的孩子,他們經常去拜倫斯太太的小店。不過,他們並不想購買什麼東西。盡管如此,她總是熱情地接待他們,就像對待每一個來買菜的大人一樣。

“你好,倫安!今天還好吧?”

“你好,拜倫斯太太。我很好,謝謝。這些青菜看起來真不錯。”

“可不是嘛。倫安,你媽媽身體怎麼樣?”

“還好。一直在好轉。”

“那就好。你想要點什麼嗎?”

“不,太太。我覺得你的那些青菜真新鮮呀!”

“你要帶點兒回家嗎?”

“不,太太。我沒錢買。”

“你有什麼東西和我交換嗎?用東西交換也可以呀!”

“哦……我隻有幾顆贏來的玻璃球。”

“真的嗎?讓我看看。”

“給,你看。這是最好的。”

“看得出來。嗯,隻不過這是個藍色的,我想要個紅色的。你家裏有紅色的嗎?”

“差不多有吧!”

“這樣,你先把這袋豌豆帶回家,下次來的時候讓我看到那個紅色玻璃球。”

“一定。謝謝你,拜倫斯太太。”

鎮上還有兩個像倫安一樣的小男孩,這3個孩子都家境貧寒,他們沒有錢買菜,也沒有值錢的東西可以交換。為了幫助他們,又顯得自然,拜倫斯太太就這樣假裝和他們為一個玻璃球討價還價。就像倫安,這次他有一個藍色的玻璃球,可是拜倫斯太太想要紅色的;下次他一定會帶著紅玻璃球來,到時候拜倫斯太太又會讓他再換個綠的或橘黃的來。

很多年過去了,拜倫斯太太因病去世。鎮上所有的人都去向她的遺體告別並向家屬慰問。這些人裏麵,有3個引人注目的小夥子。

這3個小夥子就是當年經常用玻璃球之類的小玩意兒和拜倫斯太太交換蔬菜食品的窮孩子。在向拜倫斯太太的女兒凱蒂慰問的時候,他們告訴她,他們多麼感激拜倫斯太太,感謝她當年“換給”他們的東西。

現在,這3個孩子再也不需要她接濟度日了,但是,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她,在她已經失去生命的右手裏,握著3顆晶瑩閃亮的紅色玻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