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北宋書法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外史等。世居太原,後遷襄陽定居鎮江。宋徽宗召為書畫學博士,官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因舉止“顛狂”又稱“米顛”,擅書畫精鑒別,好收藏名跡。米芾傳世墨跡甚多,武當山朝陽洞留有米芾“第一山”墨寶。

有一天,米芾到武當山遊玩,來到朝陽洞,發現這裏風景奇特,頓時來了興致,從口袋中拿出自己的筆墨,就提起筆來揮灑自如地在石崖上寫下“第一山”三個大字。

米芾寫完,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不管怎樣看這字感覺都很舒服,覺得自己寫得不錯,自己沾沾自喜站在那裏慢慢欣賞起來。這時,山上走過來一個提竹籃的大嫂,她的發髻很好看,她看到米芾寫的字就笑了一下。米芾看到大嫂對著他的字發笑感覺很奇怪,就問大嫂:“這位大嫂為什麼發笑啊?難道我這字不配放在這裏,還是字寫的沒什麼水平?”“不是,不是。”那位大嫂說,“鄉下人不懂字,但我就是覺得你這字不會出氣。”說完,她徑自走了。米芾遲疑了一會便收拾收拾東西也回家了。

米芾心事重重地回到住處,對於那位大嫂為什麼發笑這個問題他一直不解,對大嫂這句含而不露的話也整整琢磨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他才慢慢明白了,原來大嫂是笑他寫的字不夠“活”!米芾下定決心留在朝陽洞練字,天天練,直到把字練活為止。從此以後,米芾每天一大早就來到朝陽洞練字,也天天見那位大嫂從那裏經過,米芾後來發現大嫂的發髻非常惹人喜愛,就想:我能把字寫到這個地步就應該算是活了。想著大嫂的發髻米芾慢慢地練著。

一天傍晚,米芾到河邊散步,看見一條花蛇在水裏遊動,他又想:我的字要能寫到這樣靈活就好了。米芾深夜回到暫住的道觀,透過窗戶,看見一個老道正在那裏打坐,神態自若,穩穩當當地像一位神仙,他心中讚歎:我的字如果能寫到這麼穩也就好了。

米芾耐心地日日夜夜練字,心裏想著山村大嫂的發髻,想著水中舞動的花蛇,想著老道士打坐的姿態。許多天過去了,米芾再到武當山的朝陽洞,又寫下了“第一山”三個字,果然和前些日子寫的大為不同,每天從這裏經過的那個大嫂也不再笑了。後人紛紛讚不絕口,還編了幾句順口溜:美人綰髻不用簪,“第”字好像青絲盤;遊龍戲水“一”最好,仙人打坐寫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