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為人處世要低調,切忌成為他人的靶子,畢竟愛出風頭、張揚的人總是不能受到他人的歡迎。如果你在語言表達、行為舉止上鋒芒太露,樹敵太多,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當時的行為而感到後悔!

不要讓風頭毀了自己

低調的人懂得,該出風頭時出,不該出風頭的時候絕不招搖。畢竟在別人還未把心思說出來之前,就把話說了,把事做了,一時自然會得到別人的讚賞,然而長此以往必定會遭他人的怨恨。因為你會讓別人覺得自己像個白癡,任何事情還需要別人代說、代辦,別人自然不會喜歡你,因此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分內的事。

孟賁是秦武王手下的一名勇士,此人原是齊國人,勇力過人。據說有一次他在野外看見兩頭牛正在相鬥,他上前去用手把兩頭牛分開來。其中一頭牛聽勸,伏在地上不鬥了,另外一頭牛還要打。他大為惱火,左手按住牛頭,右手把牛角活生生地拔了出來,這頭牛當場斃命。

後來他聽說秦武王正在招納天下勇武之人,於是離開齊國去投奔秦國。這秦武王原也是個勇猛的人,重武好戰,常以鬥力為樂,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置於身邊。見了孟賁自然另眼相看,很快就任命他為大將,與他手下的另外兩名勇將烏獲和任鄙享受一樣的待遇。孟賁也非常以自己的勇力而自豪。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采納了左丞相甘茂的計策,與魏國建立了秦魏共伐韓國的聯盟,而後用計攻占了趙國的軍事要地宜陽。秦軍占領宜陽後,周都洛陽門戶洞開。秦武王大喜,親自率領任鄙、孟賁等精兵強將要進入洛陽。周天子此時無力抵抗,隻好打開城門迎接秦武王進城。

秦武王兵進洛陽後,直奔周室太廟,去觀看九鼎,這九個鼎本是當年大禹收取天下九州的貢金(銅)鑄成,每個鼎代表一州,共有荊、梁、雍、豫、徐、青、揚、兗、冀九州,上刻本州山川人物、土地貢賦之數,是周朝天命所在的象征。秦武王見了九鼎,大喜過望。當然,他不是喜歡這些銅塊,而是垂涎那九鼎所象征的統禦天下的權力,這也是秦國曆代君主的夢想。秦武王繞著九鼎逐個觀看,看到雍州(代表秦國)鼎時,對隨行的群臣說:“這鼎有人舉起過嗎?”

守鼎人趕忙回答:“自從先聖大禹鑄成此鼎以來,沒有聽說也沒有見過有人能舉起此鼎。這鼎少說也有千斤重,誰能舉得起呀!”秦武王聽了,撇了撇嘴,回頭問任鄙和孟賁:“你們兩個,能舉起來嗎?”任鄙為人向來低調,他知道他的這位主子秦武王自恃勇力驚人,十分好勝,平時就經常和手下的大將鬥力,如果此時自己出來舉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搶了主子的風頭,不會有好果子吃。再說,一旦秦武王真的去舉鼎了,萬一出了差錯,自己就是長了九個腦袋也擔不起這個責任,於是婉言道,“臣不才,隻能舉起百斤重的東西。這鼎重千斤,臣不能勝任。”

任鄙這一低調,孟賁心中暗喜,認為表現的機會來了。於是伸出兩臂走到鼎前,對秦武王說道:“讓臣舉舉看,若舉不起來,大王不要怪罪。”說罷,緊束腰帶,挽起雙袖,手抓兩個鼎耳,大喝一聲“起!”,隻見那鼎離地麵半尺高,就重重地落下,孟賁頓時感到一陣暈眩,站立不穩,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還好被左右拉住。秦武王看了,禁不住發笑:“卿能把鼎舉高地麵,寡人難道還不如你嗎?”任鄙見秦武王要去舉鼎,趕緊上前勸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要輕易試力。”

秦武王本來就好與人比力,此時哪裏聽得進去,卸下錦袍玉帶,束緊腰帶,大踏步上前。任鄙拉著秦武王苦苦相勸,秦武王生氣地說:“你不能舉,還不願意寡人舉嗎?”任鄙不敢再勸,隻好退到一旁。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深吸一口氣,丹田用力,大喊一聲:“起!”鼎被舉起半尺,周圍一片叫好之聲。秦武王得意洋洋,心想:“孟賁隻能舉起地麵,我舉起後要移動幾步,才能顯出高下”。秦武王接著移動左腳,不料右腳獨木難支,身子一歪,千斤重的大鼎落地,正好砸到右腳上,秦武王慘叫一聲,倒在地上。眾人慌忙上前,把鼎搬開,隻見秦武王右腳已被壓碎,鮮血流了一灘。等到太醫趕來,秦武王已不省人事,晚上,秦武王氣絕身亡了。

周天子聞報,心中又驚又喜,喜的是這個驕橫跋扈的秦王自找死路,驚的是萬一秦國以此為借口興兵討伐,自己就王位不保了,趕緊親往哭吊,然後派人把秦武王的靈柩送回鹹陽。之後,秦武王異母弟贏稷登基,就是秦昭襄王。秦武王下葬後,老太後也就是秦武王的母親令人追究責任,查到了孟賁的頭上,雖然事情不能全怪孟賁,但為了出氣,還是將孟賁五馬分屍,誅滅其族。而低調的任鄙卻因勸諫有功,升任為漢中太守。

出風頭被大多數人看成是很風光的一件事,不過,從孟賁的教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出風頭是要冒風險的,出多大的風頭就要承擔多大的後果。由此可見,別人的風頭是搶不得的,不要圖一時之快,要知道如此為之,危險正在向你靠近!

每個人都不喜歡他人的光芒蓋過自己,古代是這樣,現代也是如此。

一個很能幹的財務部工作者,為了工作比其他人都要多出一倍的努力,可是到頭來自己卻被痛斥了一番。

小婭在一家國有企業從事財務工作,財務部隻有主任、出納和她3人。主任不管業務,出納去年才憑關係進來,於是全部門所有的工作幾乎都壓在了小婭身上。出納隻做現金一塊的活計,連最基本的報銷都不做,但主任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因為她有靠山。在領導的縱容下,出納工作極其馬虎。相反,小婭做事努力盡心,可到最後總是吃力不討好。主任有時還會暗示小婭,她對工作太認真,把事情都默默地做完了,不等於把他架空了嗎?

小婭心底裏直呼冤枉。主任連電腦都不懂,動不動就甩手把所有的工作都堆到她一個人身上,把她累得幾乎趴下。到頭來,卻埋怨她太過能幹,小婭感到自己簡直裏外不是人。

現在,主任和出納都明顯地表現出不喜歡小婭,平時兩人總是有說有笑、有商有量,單單把小婭排除在外,小婭為此胸悶不已。她就這樣被同事孤立了起來。

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個人不喜歡你,可能是他不對;如果所有人都不喜歡你,也許問題就出在你身上。不過對於小婭來說這個問題就有一些難了,小婭對工作兢兢業業,為什麼不被主任肯定?其中很可能是她平時有些越級的舉動令主任不滿。由此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角色弄錯了,太過於能幹。把部門搞好是主任的事情,作為下屬,應當配合上級完成這一目標,而不是幹脆代替上級去思考。

沒有人會喜歡搶自己風頭的人,所以越是聰明有能力,越要表現得處處愚笨,處處小心謹慎,尊重所有的人,絕對不可以顯得比別人強。所謂處好同事方能成大事,人脈即金脈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學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不管你多能幹,始終不要了別人的搶風頭。

低調做人,不張揚

低調做人,不張揚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文化、一個現代人必需的品格。沒有這樣一種品格,過於張狂,就如一把鋒利的寶劍,好用而易折斷,終將在放縱、放蕩中悲劇而亡,無法在社會中生存。

一次,兒童文學家蓋達爾帶著5歲的小女兒珍妮,給夏令營的小朋友講故事。蓋達爾要為小朋友們講的是他們所期待聽的童話故事《一塊石頭》。

大禮堂裏,孩子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蓋達爾講故事,除了蓋達爾的聲音,整個禮堂靜得連針掉在地上都可以聽到。這時,小珍妮卻旁若無人地在禮堂裏走來走去,偶爾還故意使勁跺跺腳,發出惹人煩的聲響,跺完腳後還露出得意的神情,她的舉動仿佛在告訴小朋友:“你們看,我是蓋達爾的女兒!你們一個個都在聽我爸爸講故事,這些故事我每天都能聽到!”

蓋達爾看到女兒的行為,停止了講故事,他突然提高嗓音,嚴肅大聲地說:“那個猖狂的小家夥是誰?請你們把那個不守秩序的小家夥攆出去!她妨礙了大家安靜地聽故事。”

小珍妮一下子愣住了,她沒有想到自己親愛的爸爸竟然這樣說她,她連哭帶喊賴著不走,想讓爸爸心軟,但蓋達爾不為所動,堅決要求工作人員把珍妮拉出會場。

之後,蓋達爾又繼續給孩子們講故事,故事講完時,孩子們對蓋達爾報以熱烈的掌聲。蓋達爾給孩子們講的不僅是一個有趣的故事,還通過對小珍妮的懲罰,給孩子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無論是誰,都不應以優越驕縱,過於張揚。

有功者往往居功自傲,盛氣淩人,貪權戀勢,殊不知殺身之禍多由此而起。十分功績,若誇耀吹噓,則僅剩七分,如果憑著功勞而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其至仗勢欺人,那麼功績自然又減三分。自明者不管功勞如何卓著,都懂得謙虛謹慎,麵對人生榮辱得失,以平常心態視之,當抽身時須抽身。功成而身退,則可垂名萬世,若爭功奪名,貪爵戀財,忘乎所以,居功自傲,必將招致禍害,最終身敗名裂。

清朝名將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識,他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不久授職翰林院檢討,但是他後來卻建功沙場,以武功著稱。因為他的卓越才幹和英勇氣概,年羹堯備受康熙和雍正的賞識,成為清代兩朝重臣。康熙在位時,就經常對他破格提拔,到了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被晉升為一等公。

年羹堯自恃功高,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淩人。他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的時候,令他們向著北邊叩頭謝恩,在古代,隻有皇帝能這樣;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來是屬於平級之間的公文,而他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紮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這些都是不合乎朝廷禮儀的越位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