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瑟福從不掠人之美,他總是懷著無限感激的心情來記述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朋友和團體。例如1932年,他在《麥克吉爾新聞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強調說:“關於原子轉變的第一個確切證明的榮譽是屬於麥克吉爾大學的。”他還進一步指出,1902年到1904年兩年間所積累的實驗證據是索迪和他本人一起取得,並且明確指出,“這個近年來激動人心的發
現,它的第一步是在蒙特利爾完成的。”他從來都不把一切榮譽和成就都記到自己的功勞簿上,他認為:“科學家不是依賴於個人的思想,而是綜合了幾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個問題,並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在建立起來的偉大的知識大廈之中。”盧瑟福就是靠著集體的智慧而在科學研究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就。
盧瑟福在皇家文學學會(該會後來授予他艾伯特獎章)的一次演講中,詳細論述了玻爾的原子結構學說,並且指出,在他看來,25年來,精確地說,從19世紀末葉算起,總共隻有三個基本的發現,那就是:1895年的X射線、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6年的放射性和1897年為湯姆生所證實的電子。按照盧研究工作,實際上都是來源於這三大發竟然沒有一個是屬於他本人的——從這謙虛、淳樸的思想作風。
每個人都會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品德高尚的人更會顧全他人的利益,把苦難留給自己。
蘇麗來自濱州市惠民縣的一個農村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和她的四口之家雖不富裕倒也溫馨。自從2005年父親被電擊燒傷之後,巨額的醫藥費就讓這個家庭無法承受。蘇麗的姐姐現在南方上大學,姐妹倆高昂的學費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當得知這次助學金評選後,抱著給父母和家庭減輕一點負擔的想法,蘇麗也參與了此次評選。他們班獲得助學金的名額是5個,而申請的確有6個同學,經過大家的商議和選舉,蘇麗同學成為了獲選同學之一,但這也就意味著有一位同學最終不能獲得助學金。這時蘇麗同學做了一個讓所有同學都感到震驚的決定。她決定放棄自己獲得的助學金的名額,把它讓給那位落選的同學。她的那種勇氣和真誠讓同學們永遠的記住了她。後來在班主任跟她談話時,她吐露了自己的想法:“當我看到那位落選同學的材料時,我茫然了,她的家庭真得很困難,同樣是來自農村,父母親身體都不好,還要供她上大學,其實這種艱辛我們都曾體會過。但是想到自己父母操勞的身影時,我又何嚐不想為他們減輕負擔和壓力呢?但我還是決定放棄,把名額留給那些更需要關心、照顧和幫助的同學,我不後悔。”
作為班級的副班長,蘇麗同學時刻明白自己的責任。她工作認真負責,學習勤奮刻苦,生活中樂於幫助同學,在同學中威信很高。同時家境貧寒的她非常堅強和樂觀,她積極參加學校內外的各種活動,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外做兼職,以次來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為父母減輕負擔。她的那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態度深深的感動了同學和老師。
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像他們那樣擁有愛心和奉獻精神,我們的周圍才會更加的團結,生活才會更加的美麗,社會才會更加的和諧!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蔡康永與徐熙娣(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讓“文化人”蔡康永和原本隻是報娛樂新聞的小S紅遍華人地區,不僅聲名鵲起、身價倍增,更助他們奪得台灣電視界的最高獎項——金鍾獎。雖然節目播出多年,小S已經生了兩個孩子,已經有無數節目在模仿《康熙來了》的主持風格,但是小S依然還是男人們心目中的性感女神,其搞笑輕鬆的主持風格更是讓她擁有無數擁躉。然而,她卻隻是個知足知止、等待收工的人。
小S這樣說自己的人生態度:“我的人生真的沒有遠大的理想。那個時候我真的想繼續把琴學好,或是繼續學國標,學到一定程度就當老師,不然就開個什麼寵物咖啡廳之類的店。我小時候想當老師,當舞蹈老師或電子琴老師。後來,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沒學到可以當老師的程度,並且突然有機會進入演藝圈。我還記得以前我跟大S上小燕姐的節目,小燕姐訪問完我們兩個之後說:‘我覺得大S真的很有可能成為主持人,你是當主持人的料。’當時她的話我都記在心裏。我想:‘呃……那我接下來到底要幹嗎?可能就開個什麼寵物餐廳之類的店吧!’沒想到偉忠哥會來找我們兩個做主持,我也沒有覺得我就會做主持,也就是莫名其妙地來到這邊,然後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做自己的事,然後就被觀眾喜歡。康永哥曾經說我之所以會受歡迎,是因為我常常很大膽地表現出自己的無知,因為可能有很多非常曆練、知識淵博的人上節目,大家會覺得實在不想看他被訪問聊天,因為知識淵博跟有趣是兩回事。可如果是我訪問知識淵博的人,就可以問出一些很無知的問題,於是觀眾就想:‘天哪,這也是我想要知道的事。’就會擦出一種莫名其妙的火花,因為普通大眾跟我差不多程度的人真的還蠻多的。”
在蔡康永的眼中,小S就像真正的寶藏。他說:“在‘康熙’當中,她讓我變成跛腳的主持人,因為隻要沒她在身邊,‘康熙’的氣氛就出不來……隻要沒有小S,就不可能是‘康熙’,其他人就會說:‘哎,小S不在,怎麼氣氛差那麼多?’”
愛搞怪的個性讓小S擁有居高不下的人氣。小S是個極懂生活的人,也是個極了解對於自己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人。無論她紅成什麼樣,她都堅持要把家庭打理好。對於現在的她來說,紅與不紅的區別顯然已經不大了。她知足、惜福,所以在豪門幸福榜單上,總是被投票選為最幸福的那一個,甚至連她的姐姐大S也稱自己最羨慕的是妹妹小S。不經意間活成了眾多人的幸福標杆,小S的知足常樂看來已經到了很好的火候了。
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認識到人類貪欲自私的弱點,他告誡世人千萬要注意,不要因爭名逐利而喪生,要克製自己的欲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順應自然,知足知止。要知道“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的道理,物極必反,過分地愛惜會導致極大的耗費,過多地斂取必定導致重大的損失,盛極而衰是已被曆史反複證明了的。所以,在名與利、得與失上,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明智的選擇,隻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我們的生命、名譽、利益才可以長久。
有時放下也是一種得到
有則小笑話,我們不妨先來讀一讀。
有一隻狐狸看到圍牆裏有一株葡萄樹,枝上結滿了誘人的葡萄。狐狸垂涎欲滴,它四處尋找入口,終於發現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體無法進入。於是,它在圍牆外絕食6天,餓瘦了自己,終於穿過了小洞,美美地吃上了美味的葡萄。可是,它又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無法鑽到圍牆外,於是,它又絕食6天,再次餓瘦了身體。結果回到圍牆外的狐狸仍舊是原來的那隻狐狸。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這隻狐狸一樣,為了“得”而無謂地失去很多東西。
人的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如果不是我們能力所能承受的,就要學會放棄。放棄之後就是幸福人生的開端。
還是一隻狐狸的故事。
一次,獅子、狼和狐狸一塊兒出去捕食,結果逮到了一頭牛、一隻山羊和一隻野兔。雖然獅子的功勞最大,但狼和狐狸都試圖與獅子平分獵物。於是,愚蠢的狼與獅子討價還價:“要不你拿這個,我拿這個,剩下的給狐狸。”
獅子暴跳如雷,一口把狼咬死了。接下來獅子讓狐狸分攤獵物,狐狸說:“把牛給你做早餐,山羊給你做午餐,剩下的野兔給你夜裏打牙祭。”
獅子聽了笑道:“狐狸,你真聰明,誰教你的?”
“是你,萬獸之王。我剛見識了狼的遭遇。”
狐狸懂得放棄的做法是聰明的。
其實,有時放下也是一種得到。
一個人縱有錢財萬貫,不過一日三餐;縱有廣廈萬間,也隻用七尺床兒容身。隻可惜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太少,或是明白得太遲。“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句話讀了幾百年,可是真正能做到縮手的又有幾人?
放下的確很難,可能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就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煩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不等同於全盤放棄,更不是要人們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是人們對外部事物進退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適度把握。
人生就像爬一座山,本來是到山頂看風景的,可是身上背負著各種各樣欲望的包袱,就會越爬越累,別說登上山峰,可能就連欣賞沿途景色的快樂心情也會蕩然無存。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他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沮喪地坐在山道旁。
一個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
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說:“想得到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
富翁頓時醒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寶貝,老怕別人搶,又怕遭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慈悲為懷,專做善事。這樣的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終於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使負重的人生得到暫時的休息,擺脫煩惱和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在一種輕鬆悠閑的寧靜之中;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去做最想做、最該做、最需要做的事;學會放棄,我們便可以在一種無怨無悔和默默無聞的等待中,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一份超越、一份執著和一份自信。
人們每日在塵世穿梭忙碌,經營著自己的世界:有的人可能會為一點兒得失而計較爭執,甚至拚得頭破血流;有的人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沉淪於物欲橫流的世界而不得自拔;有的人像一隻蠶,用厚重的繭將自己捆縛起來……
其實,人們在經曆過人生風雨後才發現,很多東西還是放下了好,緊拽在手裏也是徒勞。仔細想想,人生幾十年,人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最終兩手空空地離開,縱然有錢人買上一個上等的骨灰盒和一塊上等的墓地,可裏麵裝的東西卻是一樣:都是一捧灰!塵世間種種,最終勢必成空,功名利祿,如花似錦,原來不過是過眼煙雲、曇花一現。一個人隻要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有一位登山運動員,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中,在6400米的高度時,他感到體力不支就停了下來,與隊友打個招呼,然後悠然下山去了。事後有人為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隻要再努一把力,就可以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他回答得很幹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兒都不感到遺憾。”
我們不禁對這名能適可而止的登山運動員肅然起敬。現實中的人們往往不怕拔高自己,就怕自己的高度不能超越別人。其實,任何事情都存在臨界點,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並穿越臨界點、抵達更高層次的。因此,學會停止,悠然下山去,是至關重要的。生命有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就可能遭到報複。學會停止是對生命的尊重,尊重不就是一塊令人肅然起敬的碑石嗎!
放棄得當,是對自己背負的背包的一次清理,隻有丟掉那些不值得你帶走的包袱,放下拖累你的行李,你才可以輕鬆地走自己的路,你的心情才會更加愉快,你方才可以登得高、行得遠,看到人生旅途更多更美的風景。
適當地放棄,享受此刻的快樂,這才是值得人們去做的。也許我們並不了解什麼才是永恒的幸福,但我們懂得,隻要努力地生活著,做到心懷坦蕩,並珍惜已擁有的一切,就是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