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2 / 3)

樂於助人是幸福的

為人處世,樂於助人總會讓人產生一種幸福感,而且這種幸福常常是不經意間來到人們的身邊。

聖誕節前夕,16歲的比利一直在聖誕天地忙著,他扮演幫聖誕老人跟小朋友合照的一個小精靈,以便湊足自己的學費。隨著聖誕節的來臨,聖誕天地的工作更加繁重,但經理瑪麗總在適當的時候給他一個足以鼓舞士氣的微笑,使他堅持下去,並取得了最好的業績。為了感謝經理瑪麗,比利決定在聖誕夜送一份禮物給她。但下班的時候就已經6點了,當他衝出去時,發現周圍幾乎所有的店都關門了。但比利實在想買個小禮物送給瑪麗,雖然他沒有多少錢。

比利沮喪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到史脫姆百貨公司還開著門,於是他以最快的速度衝了進去,來到禮品區。等衝進去後,比利才發現自己跟這裏格格不入,因為這個店是有錢人光顧的地方,其他顧客都穿得很漂亮,又有錢,在這個店裏,比利不敢指望會有價錢低於15美元的東西。

這時,一位女店員向比利走過來,親切地詢問能否幫他。而周圍的人都轉過頭來看他。比利盡可能低聲說:“謝謝,不用了,你去幫別人吧!”女店員看著他,笑了笑,堅持道:“我就是想幫你。”於是,比利隻好告訴她他想買東西給誰,以及為什麼買給她,最後羞怯地承認自己隻有15元。而女店員呢,似乎很開心,思考了一會兒,就開始動手幫他選。雖然百貨公司的禮物也所剩無幾了,但她仔細地挑著,很快就擺成了一個禮物籃,一共花了14元9分。當一切完成後,商店就要關門,燈已經熄了。

要走時,比利站在那裏遲疑了一會兒,想著回家要怎麼包裝得更漂亮點。女店員似乎猜到了比利在想什麼,問他:“需要包裝好嗎?”“是。”比利回答。此時,店門已經關了,一個聲音在詢問是否還有顧客在店裏。女店員沒有猶豫,就走進後場,過一會兒她出來了,帶著一個用金色緞帶包裹得非常精美的籃子。比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他向女店員道謝時,她笑著說:“我們小精靈在購物中心為人們散播快樂,我隻是想給你一點小小的快樂而已。”

“聖誕快樂!”當比利把禮物送到瑪麗的麵前時,她竟高興地哭了,比利也感到很開心!

一個假期,比利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個女店員微笑的麵容,一想到她的善良以及帶給自己和瑪麗的快樂,比利總想為她做點什麼。能做什麼呢?比利唯一能做的就是給百貨公司寫了一封感謝信。

比利覺得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但一個月後,突然接到芬尼,也就是那個女店員的電話,請他吃頓午餐。當碰麵時,芬尼給了比利一個擁抱,一份禮物,還講了一個故事。

原來,因為這封信,芬尼成了史脫姆百貨的服務之星。當宣布芬尼得獎時,芬尼很興奮,也很迷惑,直到她上台領獎,經理朗讀了比利的信時,她才恍然大悟,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接受了這個獎項。

芬尼的照片被放在大廳,而且還得到一個14K金的別針和100美元獎金。然而更棒的是,當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時,父親定定地看著她說:“芬尼,我實在為你驕傲。”芬尼激動地握著比利的手,說:“你知道嗎?我長這麼大,父親從來沒對我說過這句話!”

這件事情比利一輩子都記得。它讓比利明白,哪怕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也會給他人帶來很大的改變。芬尼漂亮的籃子,瑪麗的快樂,比利的信,史脫姆百貨的獎勵,芬尼父親的驕傲,小小的事情至少改變了三個生命。

我們越是毫無保留地袒露自己的心扉,去真誠地對待他人,就越能夠獲得對每個人來說異常珍貴的東西,比如微笑、愛和財富。哪怕隻是一個簡單的微笑,一把微不足道的雨傘,隻要能夠保留善良的心靈,就擁有了茂盛成風景的種子。為別人撐開雨傘,撐起的可能就是自己的一片景致。

感情投資要落在實處

情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巧妙地運用這種資產,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回報。但感情從何而來呢?它主要來自你的積累,來自你以前為現在的情感做的“投資”。

俗話說得好,“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真正善於辦事的人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關鍵時刻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日本哈維公司的山本董事長手腕高人一籌,他最懂得運用的就是感情投資的人情效應。山本董事長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與一般企業家的不同之處是:不僅奉承公司要人,對公司裏的年輕職員也同樣殷勤款待。

山本長期承包一些大電器公司的工程,他總是想方設法將電器公司內各個員工的學曆、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和業績,做一次全麵的調查,當他認為某個人大有可為,以後會成為該公司的要員時,就對這個職員盡心款待。山本董事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日後獲得更多的利益做準備。山本明白,十個欠他人情的人當中有九個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現在做的“虧本”生意,日後會利滾利地收回。

當他看到合作的公司中有年輕職員晉升為科長時,他會立即跑去慶祝,贈送禮物。同時還邀請他到高級餐館用餐。年輕的科長很少去過這類場所,因此,對他的這種盛情款待自然倍加感動,心想:我以前從未給過山本董事長任何好處,並且現在也沒有掌握重大決策權,山本董事長就這麼看得起我,他真是位大好人!無形之中,這位年輕科長自然產生了感恩圖報的心思。

如果這個職員感到受寵若驚,想借故推脫,山本就說:“我們企業有今日,完全是靠與你們公司的合作。因此,我向你這位優秀的職員表示謝意。”這位職員就沒有了心理負擔,自然而然地與山本成了朋友。

這樣,當有朝一日這些職員晉升至處長、經理等要職時,就會繼續與他的公司保持合作關係。

在生意競爭十分激烈的時期,許多承包商倒閉的倒閉,破產的破產,而山本董事長的企業卻仍舊生意興隆,其原因是他平常人情投資多的緣故。

山本董事長的“放長線”手腕,顯示了他運用人情效應的魔力。待人處事要有長遠眼光,要有預見性的進行長期感情的投資,並耐心等待。因為依靠人情打通關係不是一時就能見效的,所以,我們在乎時的人際交往中需要多多進行“感情投資”。隻有在乎時多替自己積攢一些人情,當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才能得到別人的回報。

在生意場上,所謂“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和幫助。即使遇到不順當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感情在”。遇到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有了感情,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話下。問題在於如何保持這種關係,使其天長地久。其實,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相互關照的關係並不容易,仍然需要不斷進行“感情投資”。

在商場上,各自都為各自的利益,人與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由合作轉為對立,人情變成敵意,最愛的人變成最恨的人的現象在商場上屢見不鮮。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是原先最親密的夥伴。反目為仇的原因,恐怕誰也說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責和怨恨。

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往往都是因為忽略了長期的“感情投資”。很多人都有這種毛病,一旦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這種關係了,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結果小摩擦日積月累,就形成了難以化解的矛盾。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要從細節著手,時時落在實處。

培植感情的辦法很多,平時和他人在無拘束的氣氛中聊聊天,就是一種有效而又簡便的方法。其次,一餐便飯,一封感謝信,一份小禮品,幾句祝福語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鬆下幸之助就是一個很懂得此道的著名企業家。他每次看見辛勤工作的員工,都要親自上前為其沏上一杯茶,並充滿感激地說:“太感謝了,你辛苦了,請喝杯茶吧!”正因為在這些小事上,鬆下幸之助都不忘記表達出對下級的愛和關懷,所以他獲得了員工們一致的擁戴。

不過,感情投資忌諱目光短淺,因為它是項長期行為,決不能采取“平時不燒香,遇事抱佛腳”的短視態度;否則別人能否為你辦事,就是一個問號了。通過感情投資來拓展自己的人脈關係網,應避免帶有恩賜性,否則會給雙方都造成損害。另外,進行感情投資時,絕對不可輕易許諾,因為輕諾必寡信。如果那樣,不僅會損害他人的利益,還會造成你感情上的信任危機。

拉一把失勢的“黑馬”

人們的習慣之一,就是向優秀出色的人靠攏,好像與這些人沾上關係,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對方那股氣勢。殊不知,得勢者大家都想結識,一方麵他顧不過來,另一方麵他借勢把尾巴翹得高高的,自然無法與巴結者成為真正的朋友。反之,若與那些暫時失勢的人交往,並成為他們的好朋友,那就完全不同了。就像買股票,最好買被低估了的有價值的績優股。

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待失勢者的態度,不僅是對一個人交際品質的考驗,而且也是建立良好人脈的契機。

1877年河南大旱,袁世凱的堂叔袁保恒被調往開封幫辦賑務。袁世凱隨堂叔赴開封,本想著幹一番事業,沒想到第二年初夏,袁保恒卻因染疾去世。袁世凱失去靠山,隻好鬱鬱寡歡地回到故鄉河南項城。

袁世凱自從7歲隨堂叔離鄉,先後到過濟南、南京、北京、開封,在都市生活了將近12年。在此期間,都市之繁華,官場之風氣,他已了如指掌,因此不甘心在閉塞的故鄉淡泊一生。回到項城,他開始了一段文人詩酒相伴的生活。

袁世凱生性喜歡多事,又好出風頭,雖然文章不怎麼樣,卻聯合了一些讀書人組織了個文社,並被公推為負責人。由於袁世凱出資捐款,在當地卻也吸引了一批文人雅士。這一日,袁世凱正在仰山堂讀書,一個秀才前來拜訪。兩人一見如故,話語投機,遂結為患難兄弟。此人就是後來曾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

徐世昌比袁世凱長4歲,在陳州做教書先生,由於家道敗落,當時已是窮困潦倒。袁世凱得知徐世昌無北上應試的盤纏,便慷慨解囊。結果,徐世昌此次赴京趕考,果然榜上有名——1882年中舉,1886年中進士,被授予翰林院編修。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從此,在袁世凱30年宦海生涯中,徐世昌是袁世凱最知心的謀臣。

1879年秋,袁世凱再次參加鄉試,依然不中。這對於野心勃勃的袁世凱來說,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打擊。盛怒之下,他燒毀了所作的所有詩文。考沒希望了,但總不能坐吃山空啊,想來想去,他想到了捐官。但捐官得需要一大筆錢,這對於當時的袁家來說,也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因為堂叔死後,莫說是捐官,一大家人生活下去都已成了問題。

因科舉無望,袁世凱不得不為籌錢而費周折。開始時,他向小舅子借錢,沒想到這位小舅子不但不給,反而挖苦說:“你還是在家好好待著吧,就你那副德性,莫說上北京,就是上天京,也是老和尚上供——白扔麵。”一句話,讓袁世凱難堪至極,這倒從反麵給袁世凱一個教訓:不蒸饅頭爭口氣,一定要出人頭地。

天無絕人之路,好心人見他誌氣頗大,於是借給他100兩銀子,讓他北上活動謀事。這人便是他的一位遠房親戚。同時,袁世凱的嗣母和生母由於愛子心切,也拿出自己的私房錢給他。袁世凱帶著這些“活動經費”,這才啟程上路。他輾轉於北京、上海、潮州,聯係父輩的門生故吏,以圖進身之階。

然而,初出茅廬的袁世凱失敗了。他帶著借資來到京城,想通過父輩的老關係,謀個一官半職。而京城卻是權貴們揮金如土的地方,和他們打交道寒酸不得。所以,袁世凱到了北京,一開始就呼朋引類,講究吃喝玩樂,想給人留下大戶人家子弟的好印象。結果,不但官沒有捐上,所帶的盤纏也被別人全給騙去了。

破屋偏遭連夜雨,漏船又遇打頭風!正在袁世凱走投無路時,恰巧遇上他曾經資助過的徐世昌。這時的徐世昌,已是點了翰林的京官。徐世昌問明了究竟,便拿出一筆款子,資助袁世凱回鄉。袁世凱深知,項城絕不是發跡之地,於是很快又南下廣東潮州,因為他的父親有個朋友周馥在潮州任潮州府知事兼辦潮關。周馥,曾是李鴻章的文犢,很為後者所器重。袁世凱在周馥手下幹了一段時間,周馥幫他捐了個正五品,同時又給李鴻章寫信,把他推薦給李鴻章。從此,袁世凱終於發跡了。

後來,袁世凱官至直隸總督時,那位小舅子從鄉下跑來找他,希望能借姻親關係謀個一官半職。袁世凱借方抓藥,回話說:“外麵無事可做,還是在家裏好好待著吧。”後來,袁世凱做了大總統,這位小舅子又從鄉下追到北京,袁世凱還是見了他一麵,支給他了一些路費後,就再也沒有下文了。倒是當初借給他100兩銀子的那位遠房親戚,袁世凱還了他5000塊大洋。

在一個人春風得意時與之靠攏,與在他失勢時拉他一把,對你們之間的人脈關係的影響是不同的。選擇後者的人能成就大事,因為他知道受到幫助的人就像股票中的原始股,其價值會在日後顯現。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有人向你尋求幫助,沒錢不要緊,借得有,借不得,切不可“財高語壯,勢大欺人”。要為君子當權積福,莫做小人仗勢欺人。一個人要成就大事,須依靠和團結更多的人;而要團結並依靠人,首要的一條便是不能無故得罪人。要知道,親戚隻是便於溝通的先天條件,而不是成就大事的保障。“無名草木年年發,不信男兒一世窮”,所以有心機的人處置人脈關係,千萬要記住“困龍猶有上天時”,千萬不要等到“船到江心補漏遲”。

雪中送炭要及時有效

孔子曾說:“君子周急不濟富”。雪中送炭會贏得友情,溫暖人心,會讓我們的生命開出絢麗的花朵。我們在生活中要主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友誼之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都可落得人情,但兩者的價值卻有較大的差別,就像給饑寒交迫的人送上食物和棉衣,給富貴的人送一座金山一樣,所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雪中送炭可以幫人走出困境,猶如給一個即將渴死在沙漠中的人一口救命甘泉一樣。

在別人落魄時伸手相助,雖然看似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但是雪中送炭卻是增進雙方友誼、加深雙方感情的絕妙機會。這時,即使你給予別人的隻是滴水之恩,日後也往往會收到湧泉相報的回報。有一個故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位山村農民,為了供孩子上學,除了沒日沒夜地幹活外,還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去掙幾個錢。他有一個表弟,每到冬天就燒炭出售。因此每年冬天,這位農民總會去表弟那裏拉幾趟炭回來賣。

有一年春節前,突然下了一場大雪,天氣更加寒冷,木炭的價格也一下子上漲了許多。由於大雪封山,山路難行,再加上每到年末,炭廠幾乎沒有什麼存貨,所以拉炭去賣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