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諸侯反目 四大集團(2 / 2)

韓馥一聽,大喜,還沒回話,荀諶出列插言道:“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

韓馥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急切地問:“既然如此,那怎麼辦?”

荀諶不正麵回答,反問道:“依將軍估計,在對人寬厚仁愛方麵,您比袁紹怎樣?”

韓馥說:“我不如。”

“在臨危決策,智勇過人方麵,您比袁氏怎麼樣?”

韓馥又說:“我不如。”

“那麼,在累世廣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處方麵,您比袁氏又當如何呢?”

韓馥搖搖頭:“還是不如。”

連提了幾個問題後,荀諶這才說:“公孫瓚率領燕、代精銳之眾,兵鋒不可抵擋;袁氏是一時的英傑,哪能久居將軍之下?冀州國之重地,帶甲百萬。如果袁氏、公孫瓚合力,與將軍交兵城下,將軍危亡即在旋踵之間。袁氏是將軍的舊交,而且結為同盟,如今之計,不如把冀州讓給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後,他一定會厚待將軍。公孫瓚也就不能和他抗爭。那時,將軍不但能獲得讓賢的美名,而且您還會比泰山更加安穩。希望將軍不必疑惑!”

韓馥沉思半響,暗中打量手下文武,見大半喜行於色,長歎一聲,也就同意了。

“且慢!”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曆勸諫說:“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乳哺,立可餓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韓馥無奈地說:“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擇賢者而讓之,諸君何嫉妒耶?”心中更是無奈,你們沒看到荀諶他們都勸我相讓嗎?麾下文武大半已投袁紹,再相抗又有什麼用?

耿武出門歎曰:“冀州休矣!”於是棄職而去者三十餘人。荀諶完成任務,南下投曹操去了。獨耿武與閔純伏於城外,以待袁紹。

數日後,袁紹引兵到來。耿武、關純拔刀而出,欲刺殺紹。紹將顏良立斬耿武,文醜砍死閔純。紹入冀州,以馥為奮威將軍,以郭圖、審配、許攸、逢紀分掌州事,盡奪韓馥之權。

袁紹聞得荀諶之事,深思良久,任命曹操為潁川太守。

袁術在南陽,聞袁紹新得冀州,遣使來求馬千匹。紹不與,術怒。又遣使往荊州,問劉表借糧二十萬石,表亦不與,剛好聽聞袁紹使劉表欲攻南陽,大怒。

孫堅新得楚禎送的糧草,兵精糧足,欲回江東,見狀進言,道:“堅欲為將軍分憂,提兵南下。”

袁術猶豫不決,楚禎送了孫堅大量糧草的事他知道,若傳國玉璽真在孫堅那,這一去不就放虎歸山了嗎?經楊弘勸諫,袁術遂令孫堅領本部人馬南下荊州。

既然跟袁紹撕破臉皮,袁術一想,又使人與公孫瓚、陶謙聯盟,三人一啪即合。

陶謙加盟袁術一方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徐州北接青、兗兩州,自袁紹吞並冀州後,陶謙也意識到徐州正處於袁紹勢力的威脅範圍。而當時勢力範圍於幽州的公孫瓚、荊州南陽的袁術來說,其於徐州間州隔郡,並不構成威脅,且與袁紹等又正好敵對。而且陶謙跟公孫瓚、孫堅關係良好,二人又都戰功赫赫,比起毫無實戰功績的袁紹集團,袁術集團更為強大。

袁紹聞之,憂心如焚,召文武商議。

袁紹說道:“吾欲以孟德相攻南陽,可孟德力薄,況劉岱在側……”劉岱殺了聯盟發起者橋瑁後,等於是背盟了,而討董的其他諸侯也不聽號令了。

郭圖獻計道:“袁術勢強,孫堅勇猛,劉表一人獨立難支。圖聽聞武州侯缺糧,何不如與武州侯結盟,相攻南陽。”

“這……”袁紹斟酌良久。

許攸緩緩道:“主公!袁家宗主之位還空懸著呢?”

“好!就予元祥二十萬石糧草。”袁紹肉痛道。

“主公英明!”眾人躬身拜道。

………

初平三年(191年)是個多事的一年,經過種種吞並聯合,天下形成四大集團,一為袁術、公孫瓚、陶謙的三家聯盟,孫堅正在脫離袁術中;二為袁紹為首的強大聯盟,荊州牧劉表、潁川太守曹操、青州牧焦和等諸侯強勢加盟,;三為董卓的關中集團,招降了韓遂與馬騰,再加上朝廷大義,實力強大;四為楚禎,與袁紹、董卓皆暫時結盟。

其餘散戶者選擇觀望,但拳頭會告訴他們,被吞並隻是時間問題。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還是袁紹,但楚禎的目光卻望向了潁川,低聲沉呤:“孟德啊孟德!你一定要像曆史上那樣崛起啊!袁家要內亂,關東要散亂……”

諸侯爭霸時代全麵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