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劍
第一次見到蘇丹是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也是我來到洪湖蘇區的第一個晚上。我在田埂上散步,舉目看到掛在蘆葦上的圓月下,有一個小姑娘手中正揮動著一根細長的竹竿,吆喝鴨群,好一幅水鄉牧歸圖。我正讚歎,突然,幾隻鴨子竄到我的腳下,我幫她趕了回去。在淺淺的月光中,我見到她微笑的麵容。“太謝您啦!”
我淡淡一笑,因為在這種情形下,誰都會幫的。“噢,我怎麼不認識您?”她打量著我,“是省城來的老師?”
我點點頭。
“啊,我們又能上課啦!”女孩兒興奮得提高嗓門,驚得鴨群“呷、呷”亂叫。
我被她的情緒感染,當晚我就請校長給我安排工作。第二天,我走進教室,發現有張座位空著。我一打聽原來是一名叫蘇丹的同學未到。晚上,我尋著她學籍卡上的地址,來到一幢低矮的農舍前,輕輕敲門。
“誰呀?推門進來吧。”屋裏傳出一個婦人沙啞的聲音。我推開門,一股中藥味夾雜物品的黴味撲麵而來。“啊!您是老師吧,快坐。昨晚蘇丹嘮了您一晚。”我覓著聲音,看到一張破舊的躺椅上靠著一個渾身腫脹的中年婦人。“那……今天她……”
“唉,怪我。她說到鎮上賣幾隻鴨為我抓藥。”
“媽,我回來啦!”隨著一聲疲憊的聲音,門口閃出一個拎著大藤籃的瘦弱身影。“是你?”我驚詫起來。
“老師。”蘇丹立在我的麵前,像一隻受驚的小鹿。
“唉,是我拖累了她。”蘇丹媽搖搖頭,移動了一下身子,“這個家靠她撐著……”“媽……”蘇丹責怪道,“您又嘮上了。”“不嘮,不嘮。”蘇丹媽扯起腫脹的麵肌笑了。
回到學校,我向校長談起此事。校長歎了一口氣,用無比讚歎的口吻給我提供了一份蘇丹的時間表:早上,四點起床,放鴨,做飯,給母親喂飯,喂藥,搽身子。中午、晚上重複一次。除了學習任務之外,家裏的柴米油鹽她都得管。這擔子,怕是一個體格健壯的成年漢子也難擔得起啊我被蘇丹的事跡感動了。第二天,我出了一道作文題——《我愛我的母親》。收回作文本,我翻開蘇丹的作文,一行行秀麗的字跳入眼簾:
我母親不是我的生母。聽說我是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母親在醫院門口把我抱回家,並和父親商定再不要孩子。
在我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了。母親本可再嫁,但為了我,她放棄了很多機會。現在母親病了,照顧她,不是報恩,而是我愛她……是她用無私的愛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更使我懂得去愛人……讀著蘇丹的作文,我的眼睛濕潤了,我仿佛看到一棵火紅的山丹丹花,把她的紅色綴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