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洛神(1 / 2)

洛神

認不出你,親愛的,

蒙著陌生語言的麵容,

遠遠地望去,好似

一座雲遮霧繞的秀峰。

距離產生美,而美無視距離的阻隔。

——摘自旅行日記12頁

美女說的是美麗的女子,“處而不出,人爭求之”。美麗有著掌控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以美女為載體恣意發揮著,進可以翻雲覆雨,退可以傾城傾國。

美是不同時空的人們的共同語言。希臘有著顛倒眾生的海倫,特洛伊的十年大戰點燃了她的美麗神話,一代名城在那場瘋狂的火焰中燃燒殆盡,就這樣湮滅於曆史之中。埃及有著扭轉乾坤的克婁巴特拉,羅馬帝國的統帥凱撒和安東尼先後征服了埃及,卻又都拜服在這位豔後裙下,她的美色改變了曆史,現在人們常用Cleopatra's nose指“曆史發展中的偶然因素”。法國美女舉世聞名,而他們心中最崇高的仍是那位二十歲的聖女貞德,她在勇敢地追逐自由時獲得了神聖的美麗,烈火涅槃中,她的美將在法拉西民族心中常駐。葉卡特琳娜是俄羅斯堅強的母親,維多利亞建立了日不落帝國百年的和平與繁榮,甘地托起了印度的江山,貝隆夫人是阿根廷人民永遠的“女神”……在時空的縫隙裏總有這樣一些女人,她們那宛如驚鴻一瞥的美麗彷如神話,在混沌的曆史長河中熠熠生輝,人們稱她們為女神。

說起女神,不可不提洛神。

洛神是指洛水旁的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她美貌善良,也有著女孩愛美的天性,因為貪戀洛水的美麗而流連忘返。河伯覬覦她的美麗而將之囚禁,幸得後羿相助逃出。後來後羿擊退了河伯,宓妃嫁給了後羿,如同童話的結局一般,二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使得洛神從虛無縹緲的神話中走出,走入人類世界的,是《洛神賦》,是曹植。

作為一個多情的詩人,生作曹操的兒子是曹植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他的落筆成文離不開曹家的啟蒙教育,他最後的詩文大成也得助於起伏跌宕的王子生涯,但是他終究還是遺憾的,比如懷才不遇的處境,比如傳說中的甄宓。

曹植與甄宓早就相識,曹操卻讓大兒子曹丕娶了甄宓,這就已經注定了曹植和甄宓痛苦尷尬的處境和悲劇的結局。而曹丕雖然封甄宓為後,卻並不對甄宓有著深厚的感情。不得皇帝的寵愛,皇後的身份便成為了催命符,甄宓終於在宮鬥中含冤被處死。於是曹植受打擊過大,在抑鬱的外表下其實整顆心都已經瘋癲起來,更兼思念過度產生了幻覺。逝去的愛慕之人化為洛水之神,美麗溫婉的仙女於滾滾洛水中淩波而來。她姿態曼妙飄逸,神色從容煥然,語帶流連,眼神滿含關切和不舍,互贈信物而後溺碧濤而去。

於是有了《洛神賦》,此賦一出,人與神的概念由此變得模糊,曆朝曆代幾千年來的才子癡兒們都隨著曹子建瘋癲起來。中國曆史上美女輩出,沉魚西施,閉月貂蟬,落雁昭君,羞花玉環,重情重義的虞姬,能歌善舞的飛燕,傳奇女皇武曌,傾國禍水圓圓……但若說起女神,無人能出洛神甄宓其右。塑造了這樣一座女神豐碑的,是甄宓,更是曹植。

才高八鬥的曹植委屈的人生不得施展,唯有以才華一道橫溢起來聊以發泄,他的筆調能剛能柔,而洛神賦獨取剛強一路。雖然也有哀婉猶豫的氣氛,然而筆鋒行至美麗的洛神,他卻采用了一種幾乎可以稱之為咄咄逼人的姿態,字裏行間,氣貫長虹——有驕陽的奪人光彩,也有皓月的柔美清輝,更帶清風的的清爽宜人,又不失驟雨的桀驁氣魄,一切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美麗集於一身,簡直由不得你不承認她的美麗。也許隻有這樣絕對的筆鋒,才能以萬鈞氣勢排除一切異議和流言寫出千古流傳的女神。美麗總是麵臨著考驗,審美的差異,時間的衝刷,隨時隨地,天長地久。而千年已過,驚鴻輕盈翩然的倩影依然讓人心馳,遊龍矯健柔韌的身姿依然讓人神往,秋菊鮮豔明麗的光彩依然讓人喜愛,春鬆華美挺拔的生機依然讓人衷情,輕雲蔽月的靜謐安然依然讓人怦然心動,流風回雪的大氣風流依然讓人流連忘返……這種的美麗無視時代的變動,地域的遷移,文化的差異,因此近乎絕對;而它又以不同的姿態常駐於不同人們心中,細微之處清晰可辨,因為它融入了人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