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世界是無限的,精神世界也是無限的,而我們的肉身和精神卻是有限的。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逐無限的世界,豈不是踏上一條不歸路,把自己埋葬在蒼茫的無限之中,反而失去自身的本性嗎?有多少可有可無的追求,就有多少可有可無的缺憾、可有可無的失敗、可有可無的磨難和可有可無的恥辱,這樣就把本來可以成功的人生變成了失敗的人生,把本來可以快樂的人生變成了痛苦的人生,把本來可以輕鬆的人生變成了沉重的人生,把本來可以健康的人生變成了病態的人生。
物欲橫流誠然不可取,但是清心寡欲卻也非常要不得,因為清心寡欲往往會演變成另一個層麵上的貪欲。作為一個健康人,他隻追求他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也以夠用為限。
物質上,他有所求有所不求;知識上,他有所知有所不知;道德上,他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於可有可無的一切,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就真的快達到獅子的智慧境界了:隻要肚子吃飽,不論財富、名聲、知識還是道德的獵物從鼻子底下跑過,都視而不見。
優秀的藝術家不會把畫塗得太滿,他懂得,空白也是藝術的一部分;優秀的建築家不會把樓蓋得太擠,他懂得,綠地也是建築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學習獅子,給自己的生命也留一些空白呢?
有一個成功的人,被拿來作為案例分析,大家希望從他的人格特質中找到足以讓大家學習的關鍵。
研究許久,結果發現這位成功人士除了有一般的成功條件,例如積極、努力不懈、判斷力強之外,還有一項特質,就是他具備了“不過分的野心”。
一般人一想到野心,腦海裏的畫麵大多隻會浮現鬥爭、強勢、霸道的字眼,或是大隊人馬以勢如破竹的氣勢、凶狠殘暴的決心攻打敵方,所以總給人一種侵略者的感覺。
雖然野心是讓一個人勇往直前的最佳動力,但是如果表現得太過火,或企圖心過於旺盛,就會變成無所不為、無所不用其極的惡魔。
不過分的野心就是把驅使自己不斷進步的那一股動力,控製在最完美的狀態,不像那些自以為可以稱霸天下的人,隻會使盡蠻力地逼迫別人,卻沒想到這麼做也等於斷了自己的後路。
想要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工作表現更好、獲得別人更多的讚美,是人之常情,但是當你正麵的追求變成負麵的野心時,你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態和步調,才不至於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擁有無限遼闊的精神空間
香港青年女攝影家李樂詩,背負行囊睡袋,獨自漫遊世界。一位記者問她:“旅途漫漫,你形單影隻,就不怕孤獨或者寂寞麼?”李樂詩聽得真切,答得嚴謹:“我孤獨,但沒有時間寂寞。”“孤身走路我才能專注,專注才能捕捉攝影契機。”
在人生的長河中,既有歡樂和愉悅,也會有孤獨、寂寞和焦慮。
隻有經過孤獨洗禮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蘊。人隻有在孤獨的時候才會認識自我。
一位西方哲學家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隻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古語雲:“居不幽者思不廣,形不愁者思不遠。”即智高者需要靜靜地同自己的心靈悄悄地對話,要忍受得住孤獨和寂寞。他們保持著靈魂獨舞的狀態,自由灑脫地進行著科學、藝術的創造勞動。
高爾基評價羅曼·羅蘭時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偉大,也越孤獨……對於羅曼·羅蘭這樣的人,孤獨是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觀察生活的高度。”
當然,這些智能卓著者的孤獨並非出世,而是為了積極人世。他們將自己的血肉、靈魂、精神、氣息全部傾注於人世間。人隻有能忍受離群索居的環境,懷著虔誠之心攻讀、思考,才能取得真經,深入探索科學的奧秘。
孤獨,能造就大師。這是因為,擺脫虛浮、繁雜的困擾後,人的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許多學者名流,沉潛書齋,甘於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才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