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獲得充滿魅力的演講口才(8)(3 / 3)

為了不至於使人窘迫,道謝要考慮時間、地點和對方的特點。比如,被謝者不希望局外人知道自己幫了你,你就應尊重對方的意願。如果恰巧在大庭廣眾之下遇見對方,就要含蓄地表示謝意,或者小聲地耳語,甚至可借握手之機,用熱情有力的動作加上含笑的眼神來表示。也可以說有一點小事想同他單獨說幾句,借此離開人群,找個合適的時機再坦誠相謝。

在談話和演講中,要想使對方愉快高興,選擇適當的話題非常重要。有些人對談話的題材存有誤解,以為隻有那些不平凡的事件才值得談。因此,朋友見了麵想開口時,就會在腦子裏苦苦思索,企圖找一些怪誕的奇聞、驚心的事件或有刺激性的新聞當話題。

然而,這種話題畢竟不多。況且,有些轟動社會的新聞,不等你講,人家也許知道了。再者,由於對象不同,某一部分人愛聽的,另一部分人未必感興趣。這樣做必然把話題囿於狹小的圈子裏。

另外,上文已經提到了,人們除了愛聽一些奇聞軼事外,大多是愛聽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普通話題。例如,孩子大了,進哪家學校比較好;花卉被蟲子咬了,該買什麼藥;這周上映的電視,哪一部最值得看,等等。

對話題的另外一個誤解是,以為必須談些深奧的、顯示學問的題材,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因此常在交際場合中想跟別人談些抽象的理論,或談一些高深的知識。但這類問題,一般場合上難以找到知己。所以,對話題的選擇,大可不必作繭自縛。在這方麵,保險公司業務員的做法值得借鑒。他們開展工作時,有一個必須遵守的準則:若想與顧客交易,先要具有麵對任何人都能開口說話的膽量和本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如果你能和任何人連續談上10分鍾而又能使對方產生興趣,你便是最優秀的交際人物。”

在演講和日常談話中,為了取悅對方,使對方感覺到非常愉快,還可以適時地讚美對方。在對他人進行讚美時,應當注意做到實事求是,措詞適當。當你的讚語沒說出口時,先要掂量一下,這種讚美有沒有事實根據,對方聽了是否相信,第三者聽了是否不以為然,一旦出現異議,你有無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讚美是站得住腳的。所以,讚美隻能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同時,讚美的措詞也要適當。一位母親讚美孩子:“你是一個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很欣慰。”這種話就很有分寸,不會使孩子驕傲。

但如這位母親說:“你真是一個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子中,沒有一個趕得上你的。”那會把孩子引入歧途。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對他人進行讚美,有時能出人意料地使對方感到愉快和高興。有時,我們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會讚美對方一番。但讚美若由自己說出,不免有恭維、奉承之嫌。如果換個方法,借用第三者的口吻進行讚美,對方多半會認為你不是在奉承他。因為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第三者”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實在的。因此,以“第三者”的口吻來讚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如果當麵讚揚一個人,有時反而會使他感到虛假,或者會疑心你不是誠心的。一般來說,間接讚揚無論在大眾場合,或在個別場合,如能傳達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讚揚的鼓舞作用外,還能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讚揚是真誠的。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稱讚別人時所表現出來的漫不經心,如“你這篇文章寫得蠻好的”,“你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錯”等,這種缺乏熱誠的空洞的稱讚,並不能使對方感到高興,有時甚至會由於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滿。

因此,稱讚別人要盡可能熱情些、具體些。對他人的讚揚一定要適度,因為適度的讚揚會使人心情舒暢,否則就會使人感到難堪、反感,甚至覺得你在拍馬屁。可以這麼說,合理地把握讚揚的“度”,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既能使當事者體麵地下“台階”,又盡量不使在場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社會交往或與人談話中,如果你錯了,就請及時承認。與其等別人提出批評、指責,還不如主動認錯、道歉,這樣更易於獲得諒解和寬恕。凡是堅信自己一貫正確,從不認錯、道歉的人,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