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氣場在人際溝通中的應用(3 / 3)

“我也改掉批評他人的習慣。我現在隻賞識和讚美他人,而不蔑視他人。我已經停止談論我所需要的。我現在試著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物,如此真的改變著我的人生。我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更快樂的人,一個更富有的人。在友誼和幸福方麵很富有——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微笑的氣場改善了史坦哈的人際關係,改變了史坦哈的生活,微笑的氣場讓他在生活中處處順暢起來。從這一節的內容我們可以很確定地說微笑的氣場真的是個萬能場。

曾國藩先生曾經給“誠”下過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故“誠於中,必能形於外”。真誠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情感,沒有人能抗拒它的力量。真誠所輻射出的氣場,同樣有著驚人的作用。任何對立與衝突、怨恨不滿、困頓厭倦、猜忌誤會都能在真誠的氣場中得到化解。

1952年,艾森豪威爾競選美國總統,年輕的參議員尼克鬆是他的副總統搭檔。

正當尼克鬆為競選四處奔波時,《紐約時報》突然報道尼克鬆在競選中秘密受賄的醜聞,消息不脛而走,給共和黨的競選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為了擺脫尷尬的境界,共和黨花了數萬美元讓尼克鬆利用媒體,向全國選民作半個小時的公開聲明。很顯然,能否澄清事實,取得選民認同,此舉是關鍵。當時,全美國有64家電視台、700多家電台把鏡頭、麥克風對準了尼克鬆。

然而讓尼克鬆意想不到的是,當他走進全國廣播公司的錄音室之前,他被告知,助選的高級顧問已決定要他在廣播結束後提出辭呈。

這意味著共和黨和艾森豪威爾,已經在最關鍵的時刻拋棄了他。

於是,尼克鬆隻好采取了一個在政治史上少見的行動:他把自己的財務狀況全部公之於選民,先是公布了他的財產,再公布他的負債情形。

就這樣,尼克鬆爭取到了選民的認同,接著他就詳細地說明自己的經濟狀況,連同怎樣花掉每分錢都如實地告訴大眾,這幾乎是每天發生在大家身邊的事,聽來那麼熟悉,那麼真切可信。

最後他滿懷感恩地說:“我還應該說的是,我太太帕特沒有貂皮大衣……還有一件事,也應該告訴你們,獲得提名之後,我們確實收到一件禮物。得克薩斯州有一個人在收音機中聽到帕特提到我們兩個孩子很想要一隻小狗,就在我們這次出發作競選旅行的第一天,通過巴爾的摩市的聯邦車站送來一隻西班牙長耳小狗,帶有黑白兩色的斑點,我六歲的小女兒西婭給它取名叫切克爾斯,她非常喜歡那隻小狗。現在我隻要說明這一點,不管別人說什麼,我們都要把它留下來。”

尼克鬆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演講獲得了巨大的回響。當他走出錄音室時,到處是歡呼聲,有數百萬人打來了電話、電報或寄來信件,幾乎每個著名的共和黨人都發給尼克鬆讚揚的函電,從郵局彙來的小額捐款就達六萬美元。

就這樣,事實澄清之後,尼克鬆反而贏得了大批同情的選票。

後來,人們評論尼克鬆這次演講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他的演說具有兩大特點:一是“真誠”,二是“淳樸”。

尼克鬆的獲勝,可以說是“真誠氣場”具有強大感染力最成功的例子。在那麼不利的背景下,尼克鬆能夠澄清事實,讓自己反敗為勝,就是他成功的運用了真誠的氣場。

真誠的氣場讓人們很容易相信,更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可。在人與人的相處過程中,隻要我們拿出我們的真誠,那麼想交到知心的朋友,還是上位者得到民眾的支持都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內容是講驕橫的秦王想要吞並安陵君的國土,所以無理地表示欲以秦國五百裏土地作為交換。對此,安陵君自然不同意,於是派唐雎出使秦國斡旋。

當秦王聽說安陵君不願交換土地時,頓時臉色大變,怒氣衝衝地對唐雎說:“你聽說過天子發怒嗎?”

唐雎回答道:“我沒有聽說過。”

秦王說:“天子一發怒,便能讓百萬人屍骨成山、血流成河!”

唐雎說:“大王聽說過百姓發怒嗎?”

秦王說:“平民百姓發怒,不過是摘下帽子,赤著雙腳,拿腦袋撞牆罷了。”

唐雎說:“那是庸人的發怒,不是勇士的發怒。如果勇士發怒了,倒下的雖不過是兩人,血水淌過的地麵也隻有五六步,但普天之下的人,都會為他們披麻戴孝。現在勇士發怒了!”

唐雎說完話,立刻拔出寶劍,準備挺身而起。秦王一見,慌忙地對唐雎說:“先生息怒!先生請坐下來談,何必生這麼大的氣呢?現在我明白了,韓國、魏國都滅亡了,唯獨安陵君僅僅50裏地的小國還能留下來,就是因為有先生您這樣的勇士啊!”

在這個過程中,唐雎針對秦王的貪得無厭,臨危不懼、據理力爭,甚至以死相搏,終於使秦王因心虛膽戰而作罷。

憑借勇氣激發出自己的強勢氣場、步步逼近,讓對方陷在你的氣場中不能自拔。當你學會了運用這種氣場,你就能在與人的對抗中體會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真正含義。

馮玉祥任職陝西督軍時,他得知有兩個外國人私自到終南山打獵,並且打死了兩頭珍貴的野牛,就把他們召到西安,責問道:“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有沒有領到許可證?”

兩個外國人回答道:“我們打的是無主野牛,不用通報任何人吧!”

馮玉祥聽了,帶著怒氣說:“終南山是陝西的轄地,野牛則是中國領土內的東西,怎麼會是無主呢?你們不經批準便私自打獵,就是違法!”

外國人狡辯道:“這次到陝西,在貴國發給的護照上,不是準許我們帶槍嗎?可見我們打獵已經獲得到貴國政府的許可,怎麼能說是私自打獵呢?”

馮將軍反駁道:“準許你們攜帶獵槍,就是準許你們打獵嗎?如果準許你們攜帶手槍,難道就表示你們可以在中國境內隨意殺人嗎?”

其中一個外國人,很不服氣地說:“我在中國15年,所到的地方沒有不準打獵的,再說,中國的法律也沒有規定外國人不準在中國境內打獵。”

馮將軍冷笑著說:“的確是沒有規定外國人不準打獵的條文。但是,難道就有準許外國人打獵的條文嗎?你15年沒遇到過官府的禁止,那是他們昏庸!現在我身為陝西的地方官,我可不能昏庸。再說,我負有國家人民托付的保家衛國之責,自然要禁止你們私自打獵!”

這兩個外國人最後在馮玉祥的嚴肅不可侵犯的氣場壓迫下乖乖承認了錯誤。

馮將軍的氣場讓那兩個外國人不得不臣服。如果不是麵對馮將軍這樣的氣場,而是在那些軟骨頭的漢奸麵前,恐怕不僅我們國家的尊嚴得不到保護,可能還會在外國佬的無恥嘴臉下喪失得更多。

尊重別人是一種做人的美德,是一種合作雙贏的前提,是一種人際關係中的反作用力,是一劑避免敗局的預防針。更是友好氣場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尊重別人是對一個人的人格和能力的認可,能獲得別人尊重對每個人來就都相當重要。它會讓人的心情瞬間高漲,失去它也會讓人的心情瞬間跌至穀底。當你尊重一個人的時候,你的氣場是令人舒服、愉快的,別人會很容易接受你,並為你做點什麼。可是當你不尊重別人的時候,你的氣場是令人討厭、排斥的,除非不得以,否則你的一切行為都會讓對方厭惡,讓對方毫不猶豫地拒絕你的任何要求。

林白和一位同事去曼哈頓出差,由於在那天早上的第一個約會前有一點時間,他們可以從容地吃頓早飯。點完菜之後,林白的同事出去買報紙。過了5分鍾,他空手回來了。他搖搖腦袋,含糊不清地小聲罵街。

“怎麼啦?”林白問。

同事答道:“我走到對麵那個報亭,拿了一份報紙,遞給那家夥一張10美元的票子。他不是找錢,而是從我腋下抽走了報紙。我正在納悶,他開始教訓我了,說他的生意決不是在這個高峰時間給人換零錢的。”

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討論這一插曲,林白的同事認為這裏的人傲慢無理,都是“品質惡劣的家夥”。他以後再不讓任何人給找10美元的票子了。飯後,林白接受了這一挑戰,讓他的同事在飯店門口等著他。林白橫穿過馬路去買報紙。

當報亭主人轉向林白時,林白溫和地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幫個忙。我是個外地人,需要一份《紐約時報》。可是我隻有一張10美元的票子,我該怎麼辦?”報亭主人毫不猶豫地把一份報紙遞給林白道:“嗨,拿去吧,找開錢再來!”

林白興高采烈地拿著“勝利品”凱旋而歸。他的同伴搖搖腦袋,隨後他把這件事稱為“街上的奇跡”。

事實正是這樣,尊重他人的氣場是你獲得友好合作的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建立起公平和信任,並能互相交換實情、態度、感情和需要,有了這種自由的相互影響和共同分擔的氣場,就可以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從而使雙方都成為勝利者。

三國時候的劉備本是一個販夫走卒,但是他尊重人才,不以身份自重,能禮賢下士,結交有才能的人,從而三分天下有其一。劉備的成功與他尊敬人的氣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最能體現這一點。

因為徐庶和司馬徽很推崇諸葛亮,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是一個治國安邦的賢才,再加上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接走,也被迫離開劉備。劉備就和結義兄弟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今湖北襄樊市;一說為臥龍崗,位於今河南南陽城西)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做事。

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劉備帶著他的兩個結義兄弟先後三次拜訪了諸葛亮,前兩次連諸葛亮的人都沒見著,無功而返。在第三次拜訪的時候才見到了諸葛亮。劉備發自內心的誠意,以及對諸葛亮所表現出來的尊敬深深打動了諸葛亮,使他答應出山輔佐劉備。

那時,劉備身份顯赫尊貴,諸葛亮隻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而已,而且並沒有顯露什麼了不起的才能。聽了徐庶和司馬徽的話,劉備就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用至誠的精神,十足的敬意,終於請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劉備對諸葛的尊重換來了一個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相。

劉備尊敬名士的氣場不僅讓他得到了諸葛亮的傾力相助,同時也幫他獲得了大批人才。其中益州名士張鬆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張鬆是益州名士,雖然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卻很有才華,智謀非凡。他本是西川劉璋手下的官員,但早有輔佐明主成就一番大業的雄心,於是暗中畫了一幅西川地圖,把蜀中的山川險要、府城縣鄉等重要的地方都一一做了標記,準備見機行事。

張鬆原本覺得曹操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於是在一次去許都見曹操的時候就暗中把西川地圖帶上,準備獻給曹操。不料曹操見張鬆相貌醜陋,身材矮小,言語無禮,並沒有熱情接待他。沒有得到曹操的尊重和禮遇,張鬆心中不快,就打消了把地圖獻給曹操的念頭。

後來,曹操邀請張鬆前去觀看曹軍演練。曹操自誇軍容鼎盛,問西川是否有這樣的軍隊。張鬆說西川沒有這般軍隊,為人很有幾分傲氣的張鬆見曹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一味的顯示自己的能力,為了打擊曹操的囂張氣焰,就以曹操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道逢關羽,割須代袍於潼關這些敗績來譏諷他。曹操見張鬆淨揭自己的短處,自然心中很不高興,就下令將張鬆趕出許都。

受挫而歸的張鬆沒有死心,他轉而取道荊州,想順便看看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就在他剛到荊州邊界的時候,便被劉備的高級將領趙雲接到驛館去住,隨後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也前來為他設宴接風,這讓張鬆很受感動。

很快劉備就帶著軍師孔明、謀士龐統等人親自來迎接張鬆,一連設宴款待了他三天。劉備的盛情把張鬆感動了,於是他鐵下心來幫助劉備謀劃,還極力勸說劉備去攻取西川,說他願意做劉備的內應。並把所帶的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還把好友法正、孟達推薦給劉備,說他們德才兼備,可以委以重任。尤其法正,對劉備以後的事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這兩件事情不難看出,正是因為劉備謙和尊重他人的氣場,讓他獲得了許多能人智士如諸葛亮、張鬆、法正等人的忠心和輔佐。他們奉他為主,為他流血流汗、鞠躬盡瘁,讓他這個曾經的販夫走足最終得以三分天下。

劉備的氣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尊重能人,讓這些能人心甘情願的幫助他。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打造自己的人脈圈,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能有人頂力相助,從這一節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獲得別人的幫助並不是很難,隻要你能尊重別人,有一個強大的尊重別人的氣場,你想獲得幫助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