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大意)孔子說:“禮的施行,以和諧為貴。以前聖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這裏,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這一原則。尚有行不通的地方,隻知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不用禮儀來加以節製,那也是不行的。”
禮本來指的是區別尊卑貴賤的等級製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儀式。但禮的根本目的又在於起中和作用,也就是要達到和諧的境界。這樣就造成了禮與和之間既相矛盾又相統一的關係。按照儒家的禮治觀點,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所以,一方麵是“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另一方麵,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不講原則,也是不行的。
將這個道理用於家庭關係的處理中,就是既要講團結,講和睦,才能實現家和萬事興的目標,但又不能無視家庭矛盾的存在,一味地為和諧而和諧,要敢於正視家庭問題的存在,並妥善地將其處理掉。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
有人將家庭比作避風的港灣,有人將家庭比作溫暖的火爐,也有人將家庭比作溫馨的搖籃。這些都說明了一個道理:人人都關注家庭,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古也罷,今也罷,大凡一個人生活的樂苦,心情的好壞,乃至事業的成敗,都與家庭是否和諧緊密相關。幸福的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得之不易的。
托爾斯泰說:“幸福家庭皆相仿,不幸家庭各不同。”
幸福家庭的共同特點是:
(1)夫妻恩愛;
(2)子女成材;
(3)敬老愛幼;
(4)豐衣足食;
(5)成員之間坦誠和諧;
(6)業餘生活高雅;
(7)聲望良好;
(8)睦鄰友好。
假如你忙於工作,無暇顧己,每次總是妻子嬌嗔地拿著洗淨熨平的衣服催你脫舊換新;假如你在外麵受了閑言中傷,回家後,丈夫傾心地勸慰你“別理它”;假如你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一進校門就看見光榮榜上你的孩子名列前茅……這時候你就會充分享受到幸福家庭的快樂,並感受到成功人生的快樂。
你願意為這樣一個幸福家庭做一些事情嗎?比如:
(1)經常舉行家庭聚會;
(2)和家人經常談論彼此的希望、誌向、生活的恐懼和煩惱,成功的喜悅和慶幸;
(3)隨時公開家務狀況,讓每個成員幫你分憂排難;
(4)設計一個全家合作參加的計劃,讓每個人都能分享成功和快樂;
(5)組織一些家庭娛樂活動,如卡拉OK大賽、遊戲比賽等等;
(6)經常陪家人散散步、打打球,一起鍛煉身體。
創建一個幸福的家庭,你就創造了自己的成功人生。因為,不管你在其他方麵的成就有多大,有多成功,但如果你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那麼,你的人生也會充滿了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