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義陽鏖戰(一)(2 / 2)

此時南梁義陽守將名叫蔡道恭,史書記載,蔡道恭可不是省油的燈,早在元英南下之前,蔡道恭就通過情報係統得知魏軍動向,於是派驍騎將軍楊由率領城外居民三千多家在義陽西南的賢首山建立堡壘,和義陽構成掎角之勢,等待魏軍來襲。

看蔡道恭的安排,就可以看出他確實老謀深算,首先賢首山是一個製高點,易守難攻,作為側翼,可以威脅攻城敵軍的後方,打亂魏軍的部署;其次賢首山位於義陽西南,方便接應來自雍州、郢州方向的援軍;最後,派出一名將軍整合城外民眾,並不浪費義陽寶貴的資源,相反,如果沒有組織民眾,這些人很有可能在魏軍來襲之時,淪為敵人的財產(上場戰鬥不行,在後方搬運物資還是可以的)。

不過蔡道恭千算萬算,忽略了人的變數,史載驍騎將軍楊由在賢首山建立了三重柵欄堡壘用於防守,但估計是驅使民眾修築堡壘的手段過於粗暴,引起民眾的反抗,結果柵內平民任馬駒斬殺楊由,率領民眾投降了北魏。這下可好,蔡道恭原本的妙招反成了愚招,元英不費吹灰之力,就白白得到一個完整堡壘,這個堡壘位於義陽西南,元英用它來屯兵、放置輜重、阻擋南梁援軍,真真是好處占盡。圍棋有句術語叫“敵之要點乃我之要點”,用在軍事上卻也貼切。

不過這也不能完全怪蔡道恭用人不當,義陽地區和桐柏山、大別山接壤,這裏的山區世世代代都居住著“原住山民”,史書稱之為“蠻人”或“蠻族”,在亂世之時,這裏形勢就更加複雜,戰亂不斷,人民也就自然勇猛尚武。政府開明有理,人民爭相歸附,政府欺人太甚,民眾自然揭竿而起。我勇猛的人民解放軍出將軍最多的大名鼎鼎的紅安縣,就是在這一山巒縱橫的地區(義陽在山脈以北,紅安在山脈以南)。前幾年電視台熱播的連續劇《亮劍》的主角李雲龍的原型王近山將軍(綽號“王瘋子”)就是紅安縣人。

好了,閑話少說,元英兵不血刃得到賢首山,立即揮兵圍困住了義陽這個勢在必得的要塞。史載此時義陽南梁守軍還有5000人,糧食夠支撐半年。對於艱難的攻城戰,智勇雙全的鎮南將軍元英也沒有更好的辦法破城,史載魏軍戰術就是強攻城池,用鮮血和斷肢去填滿壕溝城牆……蔡道恭率領這5000軍兵,出城野戰自然不行,但固守城池還是得心應手,史書記載魏軍攻城一浪高過一浪,晝夜不停;而蔡道恭則隨機應變,固守待援。義陽之戰一打就是小半年。時間就這樣來到公元504年的夏天。

此時,由於天降大雨,魏軍東路圍困鍾離的大軍在元澄的指揮下,不得已回撤壽陽,魏軍全線的攻擊勢頭已顯疲態,而元英帶領的東路軍也久攻義陽不下,更是讓北魏帝國這些心高氣傲的將軍們心焦氣燥。

屋漏偏逢連夜雨,更加不利的是,根據史書記載,南梁武帝蕭衍已經派出兩路援軍,分別由平西將軍曹景宗和寧朔馬仙琕帶領,增援義陽!

此時此刻,南北兩大帝國的政治首腦們的目光全都焦距在義陽這個戰略要地之上,義陽的鏖戰還將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