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1 / 1)

第二章第2節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

一個人在神誌清醒時,經過法院見證,在將來日子,他就有權拒絕急救、拒絕老年癡呆、拒絕癱瘓;他就有權要求在尊嚴中逝世。

我們活要活得尊嚴,死要死得尊嚴。沒有一個人願意老年的時候,被人像田鼠一樣拖來拖去。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這首詩早已傳遍了世界各地,柏楊先生在談到“安樂死”的問題時,將其做了改動,化用為“生命誠可貴,尊嚴價更高”,他說“一個人在神誌清醒時,經過法院見證,在將來日子,他就有權拒絕急救、拒絕老年癡呆、拒絕癱瘓;他就有權要求在尊嚴中逝世。”同時他還說:“我們活要活得尊嚴,死要死得尊嚴。沒有一個人願意老年的時候,被人像田鼠一樣拖來拖去。”

暫且將“安樂死”的問題置於一邊,柏楊先生所要表達的是關於“尊嚴”的問題,古語有“士可殺,不可辱”,亦有“不食嗟來之食”,無一不是強調尊嚴的可貴。

尊嚴,與世俗的一切無關,即使是一個窮到身無分文的人,也應保持自己的尊嚴,何況世人都還不曾淪落到如此的地步。

一位朋友在英國工作時,有次去餐廳用餐,看到一對衣著普通的夫婦,帶著一個年紀約八九歲的小男孩,來到這家著名的正統西餐廳。

他們坐定之後,侍者遞上菜單,這對夫婦點了一份價格最低的牛排。侍者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遲疑地問道:“一份牛排?可是你們有三位,這樣夠用嗎?”那對父母中的爸爸靦腆地笑了笑,說:“我們都吃過了,牛排是給孩子吃的!”

很快地,那一家人所點的牛排全餐,包括餐前的濃湯及生菜沙拉,送到小孩的麵前,父母親其樂融融地看著他們的孩子用餐。

這一家人的舉動,引起餐廳經理的注意。經理找來負責服務那一桌的侍者,詢問是什麼原因。侍者簡單地回答,是一對溺愛小孩的父母,隻點了一份最便宜的牛排,“孝敬”他們的孩子。

經理了解情況後,就對這一桌特殊的客人多注意了些。他發現,這對父母在教導孩子使用桌上的刀叉時,取用的順序十分正確;而且對於孩子的用餐禮節,亦要求得相當嚴格,反複而有耐心地、一次又一次教他們的孩子,直到他做對為止。

餐廳經理看到這種情形,知道這一家人的情況和侍者所說的有著極大的出入。於是經理叫來侍者,交代了幾句話。很快地,侍者端著兩杯咖啡,到那一家人的桌前。那位爸爸連忙揮手,正要說他們沒有點……經理走上前去,禮貌地告訴他們,這是餐廳贈送的。

隨後,經理和這對夫婦聊了起來,終於了解了為什麼這一家三人,卻隻點一份餐的真正原因。

那位爸爸說:“不怕你知道,我們的經濟很差,根本吃不起這種高級餐廳的晚餐,但我們對孩子有信心,知道在貧困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有不凡的成就,我們希望能及早教會他正確的用餐禮儀;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記住自己曾在高級餐廳中,接受過備受尊重的那種感覺,希望他將來永遠懂得自重,也能尊重為他服務的人。”

這位爸爸的話雖簡單,卻擲地有聲。

的確,人可以貧窮,卻不能失去尊嚴。無論前方麵對的是何種境況,都不能將丟棄尊嚴。

“5?12”汶川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繩子將妻子的屍體與自己綁在一起,然後用摩托車載著她送往太平間,在極大的喪妻之痛的折磨中,男子努力想要給予死去的妻子應有的尊嚴;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起,長達三分鍾的默哀時間,還有自這一天至21日,全國降半旗致哀,這些舉動無一不是要給予那些死難者及其家屬應有的尊嚴。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落魄的老紳士,每天都會去一家布丁店品嚐布丁,但每次都借口味道不好而不買。布丁店的老板雖然知道真相,卻還是每天熱情地招待這位紳士,隻不過是想要維護這位紳士的尊嚴。

盡量地維護別人的尊嚴,是一種智慧。其實,更多的時候,尊嚴並不需要別人來維護,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有一位哲人曾說過:“每個人都從不卑微。”除非你自己放棄尊嚴,否則沒有人能夠貶低你、輕視你。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它與人們經常批評的“愛麵子”不同,它是生長在骨骼中剛強的力量,隻需記得尊重自己,尊嚴便長久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