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4節特立獨行,活出真我風采
這世界上忘了自己是誰的人,觸目皆是,所以,鬧劇、醜劇、悲劇,才一出又一出地演出。
“塵沙一入成灰燼,斷金千錘色益紅。”隻有英雄豪傑,才能保持本色;隻有胸襟開闊,才能保持一貫;隻有仁慈寬厚,才能保持童心;隻有自我肯定,才能不在乎貧賤,尤其是過去的貧賤。
泰山拔地而起,於是造就了東嶽的雄偉;黃山吞雲吐霧,於是成就了它的瑰麗;峨嵋清幽秀美,於是展現了它的神奇——山因自己的個性而呈現出千姿百態。雄也美,秀也美。萬事萬物,因有個性而美麗;芸芸眾生,因有個性而永恒。而那些失去了個性的人,在柏楊先生看來,無疑是可悲的,他認為:“這世界上忘了自己是誰的人,觸目皆是,所以,鬧劇、醜劇、悲劇,才一出又一出地演出。”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正如但丁那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何必把自己的人生交到別人的手中,何必要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何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過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是每個人身上所體現的不同個性,構成了這個五彩紛呈的世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不要認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一點,就不敢在我麵前隨便說話,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想重用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辦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犯,加上內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了,微微一笑,於是又問:“冉求,你怎麼樣?”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裏、或者五六十裏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於修明禮樂,那就隻得另請高明了。”
孔子又問:“公西華,你怎麼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誇口說能夠做到怎樣,隻是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別國的會盟中,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讚禮人。”
孔子接著問曾晳,這時曾晳彈瑟的聲音逐漸慢了,接著鏗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位的才能不一樣呀!”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誌向罷了。”曾晳說:“暮春時節,天氣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經上身了。我願意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青少年,到沂河裏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兒回來。”
通過孔子的一句問話,以及弟子們的回答,孔門這幾位弟子的個性躍然紙上,子路的忠誠與勇敢,冉有的謹慎,公西華的謙虛,曾晳心靈的平靜與淡然,都呼之欲出。
個性就是一種特質,一種不因潮流而改變的東西,一種你有別人沒有的東西。這種特質,有時是一種氣質,高貴的、樸素的、端莊的、優雅的、紳士的、淑女的,一切確實屬於自己的氣質,隨著時間的推移,精華的沉澱,而逐漸培養出來的一種品格;有時是一種品位,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天生性格的差異,所學專業知識的差別,涉及的領域的特殊性,由此造成的一種個人的喜好;有時是一種修養,禮貌的態度,不卑不亢,給予別人應有的尊重,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事情,控製自己的情緒以保持應有的儀態禮節,等等。隻有堅持獨屬於自己的才會是最美的。
有個富人,雖家境富裕,卻因喜好與人攀比而毫不快樂。
一天,他來到一個貧窮的村落,那裏的人從早到晚聚在一起載歌載舞,歡暢無比。他曾向一位老人詢問快樂的秘方,老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他隨著大家一起跳舞,隻需按著心中的曲子來跳就行。
富人照做了,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他終於明白: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按照自己的曲子跳舞。
或許你心中的那首曲子已經塵封了許久,發自內心的笑容也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無論多麼久遠,隻要撥開層層灰塵,你就能找到那首獨屬於你的曲子,找回那種獨屬於你的個性。
正如柏楊先生所說:“‘塵沙一入成灰燼,斷金千錘色益紅。’隻有英雄豪傑,才能保持本色;隻有胸襟開闊,才能保持一貫;隻有仁慈寬厚,才能保持童心;隻有自我肯定,才能不在乎貧賤,尤其是過去的貧賤。”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定的英雄情結,或許我們無法成為影響力很大的蓋世英雄,但至少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隻要能堅持自己的風格與特色,便能活出最真實的風采,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你有權利把生活打造成你自己一個人的,而非其他人所期望的那樣,如此才能脫穎於芸芸眾生,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