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直麵瘡疤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1 / 2)

第二章第6節直麵瘡疤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中華人有一種幽暗麵傳統,就是死不認錯,膽敢有人指出他的過失,他的反應不會是感謝改過,準是老羞成怒。

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在其著作《活出意義來》中說:“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隻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隻有以‘負責’來答複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質。”人生於世,就像需要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一樣,永遠不要指望別人為我們買單。無論處境好壞,都是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在南太平洋番地考斯特島上,有一種古老的儀式:人們需要通過高空彈跳以取悅神靈來確保山芋豐收。

彈跳者仔細挑選地點,用樹枝及樹幹來搭蓋高塔,用藤蔓把跳台捆束妥當。每個彈跳者要為搭蓋工程負責,如果有任何差錯,沒有任何人會代他負責。

彈跳者要選擇自己使用的跳藤,尋找恰到好處的長度,讓自己在以頭朝下腳朝上的姿態墜落時,頭發剛好擦到地麵。跳藤太長,就會有一次致命的墜落;太短則會把彈跳者彈回平台,這樣可能會對他今年的收成有不利的影響。

在彈跳的當天,彈跳者爬上自己搭蓋的跳台,綁上自己挑選的藤條,然後縱身躍下。彈跳者可以在最後一刻放棄彈跳,這樣也不會被認為是件恥辱的事。但大部分人願意做這件事,願意100%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既然所有的行為都是自己的選擇,便應對其負全責,即便是出現了差錯,也絕不推脫,而是要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可能杜絕錯誤的發生,但卻能在錯誤發生後直麵“瘡疤”,勇於承擔。

柏楊先生說:“中華人有一種幽暗麵傳統,就是死不認錯,膽敢有人指出他的過失,他的反應不會是感謝改過,準是老羞成怒。”柏老的此番言論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但卻直指人性的漏洞:人們總是願意麵對成就、逃避失誤,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正視錯誤的人,無異於容忍自己的那塊短板永遠存在,而且有越來越短之趨向。故而,柏楊先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揭開那些過失的瘡疤。這些瘡疤,不僅是柏老身上存在的,甚至還是很多人身上共同存在的,一如魯迅筆下的阿Q其實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一樣。直麵瘡疤,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它是一種智慧,同時也是一種勇氣。

能否正視錯誤、承擔責任,是優秀人士與平庸者的顯著區別。

李森和彭宇是速遞公司的兩名職員。他倆是工作搭檔,幹起事來一直都很認真,也很賣力。領導一直對他倆很滿意,但一件瓷器的出現改變了他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