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借“人”鏡自省,自我提升的蹊徑(1 / 2)

第二章第7節借“人”鏡自省,自我提升的蹊徑

人們具有比一般動物更高的智能,我們除了要到水邊照鏡子之外,也可以自己照鏡子。這個鏡子就是你的益友。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一代諫臣魏征死後,唐太宗李世民如是說。對於他來說,魏征就是那麵可以幫助他知得失的“人”鏡,因而會有“魏征沒,朕亡一鏡矣”之說。

鏡子客觀地折射出最真實的樣子,但在照鏡子的人眼中,卻未必能將所有的真實盡收眼底,尤其是未必能看到,或者即便看到也未必能正視自己的弱勢與他人的長處。

一天,天神中的主神朱庇特說:“凡是有生命的動物,都來到我的禦前,誰對自己的身體外貌感到不滿,盡管直說,不用害怕,我將予以補救。過來,猴子,你有理由先說,把大家的美麗與你相比,你能滿意嗎?”

“我嗎?”猴子說,“為什麼不?難道我的四肢不如別人?我的模樣至今沒讓我出醜。倒是熊大哥,樣子似乎太粗糙,照我看,請相信,他決不會讓人畫像。”

大熊走上前,好像要抱怨,相反,他對自己評價極高,卻對大象橫加指責:說他應該把尾巴加長,削掉些耳朵;如今實在是笨重又醜陋。

大象很聰明,同樣耍花招:照他看來,鯨魚似乎太大。螞蟻大大覺得蛆蟲太小,和他相比自己是個龐然大物。朱庇特聽完他們各自的意見之後,便打發他們回家了。

這些動物個個都是以他人為鏡,來審視自我的。但他們看到的,竟全是他人的不足,而完全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就像馬來西亞諺語裏所說的那樣:“天上的繁星再多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他們個個認為自己是最棒的,正是這種自我感覺良好,使他們錯失了朱庇特可能給予他們的更好的改變。

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會有相似的心理,在他人的“鏡子”裏將自己的短處包裹得密不透風,卻始終盯著他人的缺點欣賞,口中心中堅持認為自己才是最優秀的,其實說到底,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不僅如此,無法正視自身缺點的人,必定會任由其肆意蔓延、擴大,而不對其加以改正。

顯然,這樣的“以人為鏡”與唐太宗李世民所要表達的,從他人身上發現自己的得失以加以改進截然不同。後世之人中,與唐太宗有相同想法者不在少數,柏楊先生便是其中一個,而且柏老表達得更為準確。

熟讀中國曆史的柏老,對曆史、對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到見解,雖然其中不乏驚世駭俗之語,但在個人的自我修養方麵,柏老仍堅信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和荀子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都是必不可少的自我提升過程。除了這種對於自身的反省之外,柏楊先生還提出借助他人的力量,幫助自省,即“人們具有比一般動物更高的智能,我們除了要到水邊照鏡子之外,也可以自己照鏡子。這個鏡子就是你的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