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為訴求而努力,為所想而爭取(1 / 1)

第六章第4節為訴求而努力,為所想而爭取

一切好的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爭取,不會像上帝伊甸園一樣,什麼都已經安排好了。

崇尚中庸與內斂的中國人,向來把含蓄作為一種珍貴的品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人們的思想開始發生了一些變化,人們開始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人們開始提出要善於展現自己的優勢,“酒香也怕巷子深”。無論哪一種,變化的都是一種態度,人們認為那種含蓄不再完全適用,雖然謙虛是必不可少的品行,但在如此高效的今天,對於自己喜愛的東西就要積極地去爭取,正如柏楊先生所說:“一切好的東西,都要靠我們自己爭取,不會像上帝伊甸園一樣,什麼都已經安排好了。”

柏楊先生自少年時代開始,便在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他努力地反抗繼母,努力地追尋自己的信仰,努力地實現自己寫作的夢想,努力地用激烈的方式提醒國人,努力地用白話的形式傳承古代文化……他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訴求而努力,都在為自己想要的而爭取。

人生中確實沒有已經安排妥當的伊甸園,即便是那些富家公子,雖然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卻也始終有一些東西是再多的鈔票都買不到的。所以,我們都應該為自己想要的而努力爭取。

一位留學生剛到美國讀書時,經常會去聽大學裏的那些講座,每次邀請的都是華爾街或跨國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他發現每次在開始演講之前,周圍的同學總是用拿一張硬紙,中間對折一下,讓它可以立著,然後用顏色鮮豔的筆用粗體大大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再放在桌前。這樣,演講者在需要聽眾回答問題時,就可以直接看著紙上的名字叫人了。

留學生看到這種情形,不是很理解,便問旁邊的同學,同學笑著跟他說:來進行演講的全都是一流的人物,聽他們演講就意味著機會。如果一個人的回答能令他們滿意或吃驚的話,很有可能就暗示著他們會給你提供很多的機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

留學生這才明白了那張硬紙的用途。後來,他發現事實確實如那位同學所說,他的周圍確實有幾個同學,因為出色的見解,最終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職。

一張簡簡單單的硬紙,不過隻是一個途徑、一道橋梁,但它所體現出的是一種積極爭取的心態。在人才輩出、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隻有敢於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人生的第一步必須學會醒目地亮出自己。相信自己的實力,主動出擊,讓別人看到你的優點、你的長處,也許機會就隨之而來。反之,如果隻是一味地等待,永遠也無法收獲自己想要的。

有一個孤獨的人,他感到非常寂寞,沒有人陪他一塊說話,沒有人跟他一起玩耍,沒有人在他感到沮喪時鼓勵他,也沒有人在他孤立無援時幫助他。因為他一直是一個人生活,他沒有跟任何人接觸,也沒有嚐試著去尋找其他朋友,根本沒有主動去關心過別人。他感到很失望,心裏非常難過,很想找一個朋友陪自己聊聊天、說說話。

有一天,這個寂寞的人看了一個電話的廣告:有了電話,朋友就來!於是,他非常興奮,他覺得自己太需要這個電話了。他急忙聯係這個電話公司,讓他們給自己裝了電話。他整天坐在家裏等啊,等啊!一直靜靜地等待,他希望朋友能夠馬上來。白天他賣力地工作,回家之後就整晚默默地盯著電話機,心想自己錯過了不少電話。後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仍然寂寞,仍然沒有朋友,他開始使勁兒想,或許是因為在工作,可能漏掉了很多電話,因此,他開始為可能漏掉沒接的電話而悔恨!

後來,偶爾的一次機會,他不經意地從信箱裏看到電話錄音機的廣告:有了錄音機,朋友不漏接!這個廣告使他感到非常興奮,這次就不用擔心漏掉電話了。他很快給自己的電話配上了錄音機,結果,錄音機裝了一個星期後,他就把它退了,因為錄音機總是空空的,反而使房間顯得更加寂寞。

這個孤獨的人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錯過了很多電話,但他並沒有明白問題的根源不在這裏,而在於平時工作生活時沒有主動地去尋找。在幾十年的人生路上,總有些東西是我們希望獲得的,無論是生活的資本、社會的接納,還是情感的認可,都是需要我們去努力爭取才有可能獲得的。不要再寓居於自己的角落之中,等待仰慕許久的“林妹妹”從天而降,走出心裏的那一隅,沿著爭取之路前行,為自己的訴求而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實現自己心中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