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自由翱翔的雙翼:天才和努力(1 / 2)

第七章第3節自由翱翔的雙翼:天才和努力

“天才”和“努力”,是成功的兩個翅膀,缺一個翅膀都不行,甚至兩個翅膀不同分量,一個大一個小也不行。勤快不可能補拙,努力代替不了天才,天才也代替不了努力。

古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金頂上,刻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這句神話傳說中神諭,距我們已經有幾個世紀之久,但如今聽來仍如醍醐灌頂般,回味無窮。埃及法老、釋迦牟尼、蘇格拉底、耶穌、穆罕默德、老子、孔孟等世間的聖人先知們,也紛紛在呐喊著:人,要認識你自己!

古今中外的大師,不約而同地喊出同樣的“認識自己”的聲音,其最終目的都是在認識自己之後,盡展所長,以便最大可能地成就自己的人生。然而,人生的成就是需要很多因素的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就是:天才和努力。

對此,諸多大師的看法也都是一致的。愛迪生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馮友蘭說:“要成大學問家必須要有天資,即才。……既有天才,再加上學力,就能在學問上有成就。”柏楊先生對此頗為讚同,他說:“‘天才’和‘努力’,是成功的兩個翅膀,缺一個翅膀都不行,甚至兩個翅膀不同分量,一個大一個小也不行。勤快不可能補拙,努力代替不了天才,天才也代替不了努力。隻不過這些年來,有學問的人對‘努力’的估價太高啦,認為‘努力’可以辦到‘天才’辦不到的事,那就不對勁。沒有天才,純靠努力,就是把屁努力出來都沒有用。”

柏楊先生的話,顯然是將“天才”和“努力”置於了相同重要的位置上。然而,一個人是否有天賦、其天賦到底是哪個方麵,並不是顯而易見之事,往往都需要一個漫長的自我認知過程,即便是如柏楊先生這樣的大師也不例外。

一生筆耕不輟的柏楊先生,不止一次地告訴世人,他的算術“非常之差”,但其實他並非自幼便缺乏算術才能。“讀小學二年級時,發生平生第一件最光榮的事。有一天,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乘法算術題,征求同學解答,全班都不會,沒有一個人敢舉手,隻有我舉手,走到黑板前把它答對了。那位女老師十分高興,就把手中用的粉筆送給我當作獎品。”

對於一個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能獲得如此的殊榮,與其本身對算術的天賦或多或少地總有些關係。但這種天賦卻在後來的學習過程中,因為一些外在和內在的原因而逐漸荒廢掉了。幸好,柏楊先生還對閱讀非常感興趣。剛剛學會認字,柏楊先生就表現出了對書的熱愛。“那時,我最愛看的有《小朋友》雜誌,以及一些薄薄的兒童讀物,像是《牛話》、《鬼話》之類,這是一個少年人無力負擔的。我曾經欠當時開明書店將近兩塊錢的書費,當時學校的夥食一個月才三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