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一切偉業的奧妙,在於專注(1 / 1)

第七章第4節一切偉業的奧妙,在於專注

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就在於專注,那是一種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於彌散的意誌貫注於一件事情的本領。

明代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說道:宋代書法家米芾說過,學習書法必須專一於書法,不要再有其他愛好分心,方能有成就。與此類似的是,古代善於彈琴的人,也說必須專攻兩三支曲子,方能進入精妙的境界。這裏說的雖是小事,但也可以借喻大的方麵。把心集中在一個地方,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綜觀世間學有專長之人,都是由於其對某一領域有所偏好,專注於心,窮根究底,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學有所成。柏楊先生便是其中之一,據柏楊先生的妻子張香華女士所說,近十年牢獄生活,柏楊先生所住的“囚室內隻有一支譏諷懸在天花板上四十燭光的日光燈”,柏楊先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停地著作,完成了《中國人史綱》、《中國帝王皇後親王公主世係錄》和《中國曆史年表》三本曆史研究叢書。柏楊先生即使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仍然堅持他的創作,無疑已經將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的寫作事業之中,同時,他因為“光線微弱,過度辛勞和營養不良”,而嚴重地損壞了眼睛。

即便如此,“柏楊案上永遠堆積著做不完的工作”。如此的全情投入,使柏楊先生收獲頗豐,他的一位朋友曾經想要請他列出全部著作的名單,但這位多產的“母親”自己也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本作品了。柏楊先生讓我們見證了毛澤東所說的“世上就怕‘認真’二字”這一道理。

佛教主張勤勉精進,對於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這樣才能提升自我,進入佛境。人生隻有一次,而且時光短暫易逝,沒有比這僅有一次的人生更加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的了。不管我們的人生發生什麼事情,遇到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應該認認真真地對待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力求將其做到最好。

瑪麗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修改工程的細節。這份工作是異常辛苦的,但她仍然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唯一的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重體力的工作。該到野外,她就勇往直前;該爬樓梯,就是幾十層她也從不畏縮。瑪麗對這樣的工作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上司安排她為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三天,接到任務後,瑪麗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三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

在這期間,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天後,她帶著滿眼的血絲把設計方案交給了上司,並得到了肯定。因工作認真,瑪麗很快得到提升了,薪水也隨之翻了三番。

後來,上司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樣認真工作的人!”

卡耐基說:“一般人隻投入25%的精力和能力在工作上;願意在工作上投入50%以上能力的人,是值得全世界人脫帽致敬的;至於100%投入工作的人,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出幾個。”從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認真工作的人是相當可貴的。

在這個世界上,德國人向來都以認真聞名。你在德國問路,他們不會隨意指給你,而是會精確地告訴你“走50米後向左轉”,也正是因為如此,德國人才能製造出享譽世界的奔馳、寶馬。意大利的皮鞋有名是因為它的設計好,但這個世界上最耐穿的皮鞋還是德國的皮鞋。

認真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態度,一個懂得事事都認真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斯蒂芬?茨威格曾說過:“一切藝術與偉業的奧妙就在於專注,那是一種精力的高度集中,把易於彌散的意誌貫注於一件事情的本領。”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除了追求完整意誌之外把一切都忘掉,把自己完全沉浸於對自我的提升之中,那他就是一個天才,他就能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遠。

人生不隻需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更多的時候需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