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3節保持“空杯”心態,心自會豐盈
越衰弱的人,都勇於表示他的強壯。越是如柏楊先生之流半瓶醋,越是要展示自己的學問奇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成其大的最根本原因,恐怕是它在最低處,所以陸地上的江河才流向海洋,大海的品性是最謙卑的。人亦是如此,越是修為高的人,表現得越謙恭,這是知識與修養帶來的改變。曾經,有人問大哲學家柏拉圖:“像您這樣的大哲學家為什麼還要那麼謙虛呢?”柏拉圖說:“據我所知,人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圓圈,圓圈裏麵的是你已經知道的知識,圓圈外麵代表的是你的未知。圓圈越大的人就越會發現自己的知識不足。”
柏楊先生也曾說:“越衰弱的人,都勇於表示他的強壯。越是如柏楊先生之流半瓶醋,越是要展示自己的學問奇大。”單從這句話,便可得知柏楊先生是一個謙虛的人。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往下彎腰,一個人的學問越高也就越發顯得謙虛,而那些趾高氣揚者,無疑就是柏楊先生所說的那些“半瓶醋”,他們也注定要為自己的驕傲付出代價。
一個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在那裏,他學曆最高。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兩旁,也在釣魚。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漁竿,伸伸懶腰,“噌、噌、噌”從水麵上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眼珠瞪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噌、噌、噌”從水上漂回來了。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啊!
過了一會兒,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噌、噌、噌”漂過水麵上廁所去了。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雲集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上廁所得繞10分鍾的路,而回單位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起身往水裏伸: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隻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博士把學曆看得高過一切,他甚至以為學曆高的自己是無所不能的,所以才在兩位學曆比自己低的人麵前鬧了笑話。其實,他哪裏知道,學曆並不代表一切,隻有學習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這種能力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謙虛。唯有那些虛懷若穀、謙虛謹慎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且不至於跌入無知的“池塘”之中。
我們需要時刻謹記花太盛易衰,水過滿易溢,要像欹器裝水一樣,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觀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傾斜地放在祠廟裏,那時候這種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廟的人問道:“請告訴我,這是什麼器皿呢?”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如‘座右銘’,就是一種用來伴坐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用來裝水伴坐的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是端正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會翻倒。”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這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裏。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了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
這時候,孔子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道:“唉!世上哪裏會有太滿而不傾覆翻倒的事物啊?”
確實,沒有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即使他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唯有始終保持“空杯”心態,才能使自己的心逐漸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