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科學家(三)(1 / 3)

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都盼望到八達嶺長城一遊。遊客們可以從北京火車站,乘坐到八達嶺(京張鐵路的一段)的旅遊列車直接到達。長長的列車開出車站,飛快地行進。火車到達南口以後,慢慢地減緩速度,因為它正在開上平緩的山坡。隨著山勢坡度越來越大,火車越開越慢,到達青龍橋車站的時候,列車停了下來,因為在這裏要再加一個火車機車頭,拉著火車向相反的方向前進。

青龍橋車站很小,但它舉世聞名,人們紛紛走下車來,在月台上,旅遊者們聚集在一座青銅雕像周圍,他就是受世界人民尊敬的近代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這座全身銅像,聳立在高高的白色大理石底座上,底座前麵鐫刻著“詹公天佑之像”幾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下,銅像金光閃閃。詹天佑挺胸昂頭,顯示出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人們仿佛看到了他智慧的大腦,靈巧的雙手,能承受重壓的肩膀。他的麵貌嚴肅、沉靜,表現他剛毅和自信的個性。他的目光,遠遠望著這條由他設計並修建的京張鐵路。

詹天佑,字眷成。l861的4月26日出生於廣東南海(一說出生於廣州)。他家原是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省)的一個大商戶,祖父詹世鸞繼承祖宗家業,繼續經商,常來往於安徽、廣東之間,進貨、運貨,買賣茶葉。後來全家搬到南方,居住在廣州城內,這裏經濟繁榮,祖父經營茶葉出口,生意興隆。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外國侵略者的入侵,買賣越來越不好做,最後茶行被迫倒閉。到父親詹興洪一輩時,家境開始破落,全家不得不搬到南海縣農村,靠種田謀生,生活很困難。每逢春節到來,家家都要貼春聯,詹興洪替人家寫春聯,賺些錢來補貼家用。母親陳氏,吃苦耐勞,勤於持家,慈祥和藹,善於教養孩子,對詹天佑影響很大。詹天佑是長子,另有同胞弟弟一人,妹妹二人,兄弟姐妹和睦相處。由於家境清苦,他小時候身體十分虛弱。

詹天佑6歲時,家中送他進私塾讀書。他聰穎、活潑、性格開朗、氣量大,小朋友們都喜歡和他一起玩耍。他愛好學習,並愛思考問題,私塾老師很喜歡他。他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當時還很少見的機器尤其感興趣,是一個機器迷。他常常獨自跑到城裏去,想看個究竟,腦海中裝了很多問題:機器到底是什麼東西?怎麼做成的?為什麼會運轉?他總想問個明白。在他的衣袋裏,常常裝著一些小的齒輪或是發條等等。還喜歡用泥土仿照著擺成一些機器模型。他還常常對家中的自鳴鍾尋思:自鳴鍾為什麼不知疲倦地告訴人們鍾點呢?他偷偷地把這座自鳴鍾零件拆下來,然後按原樣裝上。詹興洪很喜歡兒子的好學精神,把重振家業的希望寄托在詹天佑身上。

詹興洪有個安徽同鄉,名叫譚伯村。譚伯村非常喜歡詹天佑,認為他聰明、伶俐,將來一定有出息。譚伯村家庭比詹興洪家中富裕,因此常常接濟詹家。

1871年,詹天佑10歲時,正值洋務運動期間。為了同外國打交道和興辦各種近代工廠企業,需要一批了解資本主義國家情況和掌握西方科學技術的人才。清朝兩江總督曾國藩、直隸總督李鴻章奏準朝廷,選派聰穎幼童,赴西方各國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等等。清政府任命刑部候補主事陳蘭彬為駐洋正委員,江蘇候補同知容為副委員,並在上海和美國分別設立幼童出洋肆業局。清政府在香港派人挑選幼童準備送往美國留學。當時譚伯村正在香港,聽到這個消息,特地從香港趕回來,勸詹興洪夫婦送詹天佑去美國留學,他對詹興洪說,這是洋翰林的道路,一輩子的金飯碗。並願意把第四個女兒許配給詹天佑成親。

這時詹天佑正好讀完私塾,麵臨著學習、做工、或是務農前途的選擇。那時,中國人對西學還很陌生,出洋留學更被人瞧不起。但是詹興洪對出洋留學很有興趣。盡管出洋要在《出洋誌願書》上畫押簽字,保證在外疾病生死,概由自家負責,他還是托譚伯村為詹天佑報了名,並注明是學“技藝”。

被清政府任命為駐洋副委員的容閎,自幼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教育,是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他是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第一個中國學生。1878年4月,美國友人特韋契耳曾給予容閎高度評價:“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信賴中國,確信中國會有燦爛的前程,配得上它的壯麗的山河和偉大的曆史。”容閎回國後,畢生致力於僅改革中國教育,他堅持教育救國的思想,竭力主張派遣留學生到西方學習。

1872年,容閎在香港主持選拔幼童工作,詹天佑趕到香港參加考試。容閏見詹天佑聰明、敏捷,回答問題對答如流,當時拍板予以錄取。同年4月,詹天佑跟隨容閎離開香港,、先到上海幼童出洋肄業局所辦的預備學校學習。他在上海經過近4個月的學習,為出國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於同年8月11日,在駐洋正委員陳蘭彬的率領下,啟程前往大洋彼岸。這次和詹天佑同去的共有30名幼童,是中國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年僅12歲的詹天佑,麵對水天交接的茫茫大海,懷著對科學技術的憧憬和對父母弟妹的思念,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經過幾十天枯燥而又艱險的海上生活,終於到達了美國西部舊金山。上岸後,接著又坐上了火車,到達美國東部沿海康涅狄格州的紐海文城。詹天佑頭一次見到火車,當他坐上火車以後,覺得非常新奇,像著了迷一樣,瞅瞅車廂,瞧瞧車輪,聽著汽笛聲,看到一個火車頭拉著這麼多車廂,跑得又穩又快,想著自己將來要是能開著火車飛快前進有多好。

詹天佑在美國留學達10年之久,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這不平凡的10年,對詹天佑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在紐海文城,為了盡快地掌握英語和適應當地生活,在美國朋友的建議下,詹天佑等30名留學生三三兩兩分散居住在美國家庭裏。他們受到了美國當地人民的熱情接待,同美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真摯的友好情誼。

詹天佑在美國留學,有機會接觸美國社會,逐步了解美國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美國的繁華,使詹天佑十分羨慕,相比之下,深深感到自己祖國的落後。年齡幼小、思想早熟的詹天佑,像一個肩負重擔的人,時時想到祖國的富強。

1873年,當詹天佑的英語水平能達到直接聽課的時候,他就考進了紐海文小學。入學以後,詹天佑在學習上就更加用功了。在課堂上,詹天佑總是聚精會神地聽把老師講課,仿佛要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凡是遇到聽不明白的地方,課後都要向老師請教,認真思考,一直到搞得一清二楚。經過不到3年的刻苦學習,詹天佑以優異成績在小學畢了業,並考進了紐海文中學。

1876年,詹天佑開始了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他課堂上全神貫注地聽課,課後仔細認真的演算習題,整日在知識海洋中拚搏。他對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特別愛好,尤其是酷愛數學。有一位女教師諾索布夫人特別喜歡他,多次鼓勵他努力學習,將來做個科學家。在老師諾索布夫人嚴格要求和關懷下,他像一塊海綿一樣,飽吸著自然科學知識。所以,他的學習進步特別快。在這期問,他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數學、物理、化學定理、公式,都是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的,為什麼就沒有用中國人名命名的?這些問題常常引起他的深思,他深深體會到,這是由於中國科學技術落後,國際地位日益低落。因此,他迫切希望將來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落後的經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