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科學家(三)(2 / 3)

詹天佑非常注意鍛煉身體。他對同學說:要學好功課,掌術科學技術,學到救國本領,非鍛煉身體不可,不洗去“東亞病夫”的恥辱,什麼都談不上。同學們經常能在運動場上見到他的身影,漸漸地他從體弱變得身強力壯了。每逢假期,詹天佑和他的同學還到美國中部和西部去旅行參觀。強健的體魄,不僅使詹天佑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還為今後的了良好的基礎。

1878年,詹天佑以全優的成績,從紐海文中學畢業,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全班之首和全校第二。同年,在大學入學考試中,詹天佑是最早通過大學考試及格的中國學生之一,他被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錄取,進人土木工程係學習。當時土木工程係有房屋、道路、鐵路、隧道、橋梁、河港及市政等專科,詹天佑專攻鐵路。他發憤學習,刻苦鑽研,各門課程成績優異,特別是在數學方麵更為突出。他認為“數學是科學技術的基礎,隻有打好這個基礎,才能為我中華學得技術”。

詹天佑非常關心祖國的命運。美國殖民主義者,為了開發礦業,修築鐵路,從中國拐運大批華工,讓他們從事奴隸般的苦役,並進行殘酷虐待,詹天佑對此極其憤慨。1874年,日本侵犯中國台灣,遭到台灣軍民堅決抵抗,日軍傷亡重大,無法前進。由於英、美、法等國出麵“調停”,日本向中國勒索50萬兩白銀後,從台灣撤出,隨之日本又吞並了中國藩屬琉球。消息披露後,詹天佑的思想受到很大刺激。他感覺到祖國因為貧弱而遭受種種不幸,立誌學成後回國,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報效祖國。在科學知識不斷豐富的同時,詹天佑的愛國熱情也逐漸增長起來。

1881年5月,詹天佑大學畢業。他的畢業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得到很高的評價,使許多著名的教授、學者感到震驚。他在畢業考試中,數學考試取得第一名,獲得了學校頒發的獎狀。在畢業答辯中,詹天佑對答如流,有理有據,得到學士學位。當時耶魯大學校長樸魯稱讚詹天佑等這批留學生“人人都能珍惜時間,重視研究學術,所以各門學科都有進步,成績極佳。”

當初,按容閎的計劃,幼童出洋留學分4批,共120人,期限l5年。但是,就在詹天佑從耶魯大學畢業的這一年,清政府借故中止了這一計劃的實施,決定撤回官費留美學生。同年秋,詹天佑等人返回祖國。

詹天佑等人坐船先到達上海,然後去天津報到。清政府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接見了他們。這批在美國留學l0年的青年,早已剪掉了辮子,穿慣了西裝。可是,李鴻章接見他們時,卻強令他們穿起長袍馬掛,戴上長長地拖在腦後的假發辮。

詹天佑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攻鐵路專業。他懷著為祖國鋪設鐵路的期望,希望早日參加鐵路建設工作。可是清政府對於詹天佑這樣一位鐵路工程的優秀人才毫不愛惜,把他分配到福州船政局水師學堂,學習海船駕駛,這猶如一桶冷水澆到詹天佑頭上。當時,天津水師學堂教官嚴複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他親自找到詹天佑,耐心地勸導他說:“朝廷腐敗,權貴法講理,還是忍耐著一點,借此機會,可以多讀一些書籍,將來會有出頭之日的。”詹天佑聽從了嚴複的勸告。

詹天佑進入福建水師學堂以後,“由陸到海”,進一步豐富了詹天佑的科學知識,擴大了知識範圍。無論在聽課、讀方麵,作業方麵,都很努力刻苦,經過一年的學習,詹天佑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結束了學業,從福建水師學堂畢業。

1882年11月,詹天佑以“宣力(就是效力的意思)有年,技藝優秀”,得到朝廷的嘉獎,受賞五品頂戴的官職,並被分配到福建水師(海軍)的旗艦(指揮艦)揚武艦上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他經常對水手們說:“為了保衛海疆,我們一定要練好本領。”在操練時,他總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全艦水手技術提高很快。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1884年4月,法國艦隊共13艘在海軍司令孤拔率領下,進犯中國東南沿海。不久,法艦又進入福建閩江口,停在福建水師基地馬尾(又叫馬江)軍港,監視福建水師。對法國的侵略,北洋大臣李鴻章主張妥協退讓,下達命令:“不許先動手開炮,不然,就是打了勝仗,也要殺頭。”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按照李鴻章的命令,不作戒備,還禁止軍艦移動。同年8月23日,法艦向馬尾港內的中國軍艦發動襲擊,福建水師倉促應戰。福星艦衝人敵陣,同法艦激戰,忽然火藥艙中彈爆炸,全體官兵壯烈犧牲。振威艦中炮,艦身逐漸下沉,但是士兵們繼續發炮射擊,最後一炮重創敵艦。詹天佑也參加了這場激戰,敵。法軍5艘軍艦對揚武艦圍攻,在侵略者麵前,詹天佑毫無懼色。當揚武艦被法軍水雷擊傷,船身逐漸傾斜,船體逐漸下沉,在情況十分危急的時刻,詹天佑同艦上官兵仍用尾炮擊中法軍旗艦。他的愛國精神和英勇行為,傳遍廣東家鄉,連英商在上海所辦的報紙也吐露出驚歎的詞語。他的名字開始為人們所注目。

馬尾海戰後,詹天佑接受兩廣總督張之洞的邀請,回到廣東擔任博學館教官。在執教期間,他奉命測繪廣東沿海險要圖,這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複雜的任務。詹天佑把鐵路勘測的科學方法,創造性地運用於海岸線的測量,並繪成地圖。可惜這份珍貴的科技文獻已經散失,沒有保存下來。

1887年,詹天佑與譚伯村的第四個女兒譚菊結婚。婚後生活美滿,共有3個兒子、5個女兒,是個幸福的家庭。

1888年,詹天佑在“學非所用”8年後,由留學時的同學鄺孫謀推薦,受聘為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這是詹天佑致力中國鐵路事業的開端。他途經上海的時候,懷著不平靜的心情,觀看了1876年修建的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的遺址。這條鐵路是由英國“怡和洋行”在中國修建的,全長14公裏。後來,清政府借口它是“祖宗沒有過的怪物”,花了28萬兩銀子把這條鐵路購買回來,然後將這條修建不久的鐵路拆除、毀掉,將機車和車輛沉入台灣打狗湖湖底。

詹天佑生活的時代,正是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時代。中國鐵路建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製,因為修建鐵路的錢款是向外國借來的,所以負責鐵路工程的總工程師和工程師,都由外藉人員擔任。中國工程技術人員雖有不少人才,但是都擔任不重要的職務,無法施展才能。詹天佑也不例外,但是他想到的是使中國早日走上近代化的道路,為祖國修建鐵路貢獻自己的技術技術。

中國鐵路公司是一個官督商辦的企業,被英國所控製。總工程師是一個英國人,叫金達。金達對詹天佑非常冷淡。詹天佑到任後,沒有受到重用。他的職務隻是幫工程師,作為分段工程師的助手。他被分配擔任指揮(天)津、(塘)沽鐵路的鋪軌工程。詹天佑一到工地,換上工作服,拿起工具和工人們一起幹起來。工人們看到詹天佑沒有一點工程師的架子,和他們一起流汗,還主動與他們打招呼,都很受鼓舞,個個幹得勁頭十足。由於詹天佑的身體力行,工程進度非常迅速,隻用了80天時問,完成了50多公裏的鋪軌任務。鐵路平穩堅實,初步顯示了詹天佑的專業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