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害怕了,更積極地策劃謀反行動。後來,吳王派人進京行秋請的禮節,皇帝又詰問這個使者,使者對皇帝說:“吳王確實沒有病,朝廷拘禁懲治好幾個使者,因此就稱病不來。而且有這樣的話,不知道皇帝有沒有聽過:‘看得清深水中的魚是不吉祥的。’現今吳王開始假稱生病,等到被朝廷察覺,遭嚴厲地詰問,就越想隱瞞自己的行為,害怕皇帝殺他,稱病的計謀出於無可奈何。希望皇帝捐棄前嫌給吳王重新開始的機會。”
這位使者十分會說話,把責任從吳王身上推卸掉了,反而讓漢文帝背上了猜忌大臣的罪名。於是,漢文帝為了證明自己的寬宏大量,就赦免吳國的使者讓他們回去,並賜給吳王幾、杖,認為他老了,可以不入京朝見。吳王得以解除他的罪過,謀反的事情也就放鬆了。然而他所在的封國因為有銅鹽的收益,百姓沒有賦稅。士兵服役發給代役金,而且給價公平。每年在一定時候去慰問有才能的人,給平民賞賜。其他郡國法吏要追捕的逃犯,吳王就收容他們而不交出。這樣做了四十多年,吳王就能支使利用他的百姓了。
漢文帝和吳王從輩分上來說,都是堂兄弟,之所以吳王會稱病不來朝見,都是因為吳王的太子和漢文帝的太子之間因為下棋而造成的意外。而漢文帝的這位太子,就是日後平定了七國之亂的漢景帝。當時,晁錯在做太子家令,得到太子的寵幸,多次慫恿太子說吳王有罪應削減他的封地。也多次上書勸說文帝。文帝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而且沒有什麼計謀,在賈誼被大臣們排擠之後,文帝對吳王就沒有什麼處理的計劃了,而且念在都是堂兄弟的分上,也不忍處罰他,因此,吳王更加驕橫。
等到景帝即位,晁錯做禦史大夫,又勸皇帝說:“從前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弱小,就大大賜封同姓的人,所以他的庶子悼惠王封為齊王統轄七十多個縣,異母弟劉交做楚元王統轄四十多個縣,哥哥的兒子劉濞做吳王統轄五十多個縣:分封這三個人,就分去天下的一半。現今吳王因以前有兒子被打死的嫌隙,假稱生病不肯入京朝見,依照古法應殺,文帝不忍心,就賞他幾、杖。對他的恩德非常優厚,本當改過自新。但他卻更加驕橫過度,靠近銅礦鑄造錢幣,煮海水製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謀劃叛亂。現在削減他也是造反,不削減他也是造反。削減他,反得快,災禍小;不削減他,反得晚,災禍大。”
這番話,說得確實符合當時的實際,而漢景帝也恰恰對吳王的太子十分不滿,所以連帶著對吳王也有些情緒——這和當年劉邦對自己兄長劉仲的情緒,是何等相似!帶著這種情緒去處理二者之間的關係,必定會十分狹隘。而且,吳王驕橫自大、目中無人的表現,漢景帝在做太子的時候就早有耳聞,在自己做了皇帝之後,更是了解得深刻了。所以,他堅定了除掉吳王的信念,不管吳王是否真的有罪。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天,楚王來朝見,晁錯借這個機會說,楚王劉戊去年為薄太後服喪時,在服喪住的房子裏偷偷淫亂,請求誅殺他。景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隻是削減東海郡作為懲罰。以此作為借口,漢景帝隨之也削減了吳的豫章郡、會稽郡。還有兩年前趙王有罪,削減了他的河間郡。膠西王劉卬因為售賣爵位時舞弊,削減了他的六個縣。
漢朝的大臣正在討論削減吳王的土地。吳王劉濞擔心削地沒有止境,想借機把個人圖謀公開,要起兵發難。又想到諸侯中沒有能共同謀劃的人,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鬥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誘惑膠西王。不帶書信,隻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有著很快降臨的憂慮,不敢把自己當作外人,使您明白他的好意。”
膠西王說:“有何指教?”
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蒙蔽,喜歡眼前的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征求越來越多,誅殺懲罰善良的人,這些情形日益嚴重。俗話說:‘吃完米糠就會吃到米。’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注意盯上,恐怕不能安寧自由了。吳王身患內疾,不能朝見皇帝二十多年了,曾經擔心被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在縮斂肩膀小步走路,猶且害怕不被諒解。我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而被罰罪,我聽說諸侯被削減封地,所犯罪過不該這樣處罰,這種懲罰恐怕不隻削地就能罷休的。”
膠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你說怎麼辦呢?”
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互相幫助,愛好相同的互相留連,情感相同的互相成全,願望相同的共同追求,利益相同的死在一起。現在吳王自認為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願借著時機順應事理,犧牲個人身軀為天下除害,想一想可以嗎?”
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裏敢這樣做呢?現在皇帝雖然威逼急迫,我本來就有死罪啊,怎能不擁戴他呢?”
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貞賢良的人,朝廷之臣都有憎恨怨恨之心,諸侯都有背叛之意,人臣之事他已做到極點了。現在彗星出現,蝗災不斷發生,這是萬世難逢的唯一機會,而且憂愁勞苦的時候就是聖人所以產生的時代。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借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後,馳騁天下,使麵對著的地方投降,使手指著的地方攻克,天下沒有敢不順從的。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攻下函穀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修築軍隊駐紮的房舍,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真的能夠幸臨,那麼天下就可以並吞,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可以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