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不僅能廣開言路,有時也愛護賢才。長壽元年(692年),狄仁傑、任知古、裴行儉、魏元忠等人陸續被酷吏所陷,投之牢獄。當審問狄仁傑時,他滿口承認,事後偷偷地從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塊布,寫明冤狀,放在棉襖中,借天氣轉熱,請獄官交給家人拆洗成單衣,狄的兒子拿到這個布狀上告至武則天處。武則天責問來俊臣,來說:“假如沒有事實,狄仁傑怎麼會肯承認謀反。”武則天有些懷疑,又派通事舍人周去查詢。來俊臣假造了一張狄仁傑的“請死表”,便叫周轉交武則天。武則天還是不相信,便親自召見狄仁傑,問:“你為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回答:“如果不承認,早已被打死了!”武則天問:“那又為什麼要作請死表?”狄仁傑說沒有這回事。武則天拿請死表讓狄仁傑看,原來是來俊臣偽造的。後來狄仁傑升為宰相,武則天非常信任他,每次稱呼不叫名字,而稱為“國老”。狄進見時,武則天也不讓他下拜,還說:“每見你下拜,我就感到全身疼痛。”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哭泣說:“朝堂空了。”從此,朝廷遇大事而群臣又解決不了時,武則天便歎息說:“天老爺怎叫我的國老死這麼早啊!”
三任徐有功,是武則天護賢的範例。徐有功是不濫用法,不枉殺無辜的官吏,為了案件,與武則天爭論也持理不讓,所以武則天對他也敬畏三分。徐有功被人誣告,武則天責問他:“你審訊的案子,辦錯的為什麼這麼多?”徐不慌不忙地回答說:“錯案對做臣的來說,不過是人臣之小過;不亂殺人,才是聖人的大德。”徐有功是說自己不冤枉罪犯,又含有批評武則天濫殺的意思。徐有功的回答使武則天閉口無言,武則天知徐有功為人正直,便提升他為殿中侍禦史。
事實上,武則天無論是重用賢臣,還是虛心納諫,都是在履行她“去唐朝化”的計劃,讓江山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確保不會受到唐朝舊臣的顛覆。其實,她對臣子們的鼓勵也好,寬容也好,重用也好,隻是讓國家這匹暴烈的“獅子驄”能夠在自己身邊服服帖帖,不再輕易逃走。
保險政策:酷吏政治
武則天統治時期曾出現過一些著名的酷吏,因而人們在評價武則天時往往把武則天與酷吏聯係起來:有人說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有人則把酷吏作為武則天“殘暴”的根據。
事實上,武則天與酷吏的關係是複雜的。雖然武則天統治時期的酷吏較多,但並不能說明武則天實行了“酷吏政治”。至於把酷吏作為武則天“殘暴”的根據,也缺乏應有的說服力。
眾所周知,武則天在政治舞台上活動的時間是很長的。若從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參與朝政算起,到神龍元年(705年)正月退位,前後將近半個世紀。若從嗣聖元年(684年)臨朝稱製算起,獨自控製最高權力的時間長達二十一年。即使從天授元年(690年)改唐為周算起,當皇帝的時間也有十五年。如果我們把武則天的統治時期劃分為輔政、臨朝、稱帝三個階段,具體考察一下各個階段的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則天隻是在改朝換代前後的特殊情況下才重用酷吏的,酷吏存在的時間是相對較短的。
武則天輔政階段曆時二十三年。這一階段,唐高宗是天下的最高統治者,武則天隻是以皇後的身份參與朝政。但是由於唐高宗“頭重目眩”的病經常複發,又患上了可怕的虐疾,所以軍國大事常由武則天處理。這種情況在宰相上官儀被殺後表現更為突出。史載“上每視事,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這說明,武則天在很大程度上控製著國家的實際權力。在輔佐高宗的日子裏,武則天“內輔時政”,“憂勞天下”,是很有作為的。她不僅克盡婦職,親祀先蠶,從駕封禪,重用學士,著書立說,而且上書言事,出謀劃策,協助高宗在政治、經濟等方麵進行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