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相處(1 / 3)

接下來的日子對招弟來乏善可陳卻又過得飛快。

唐珩安一如既往的查探自己的領地,起來,他這個王爺的事情一直都挺多的,幾乎沒個歇息的時候。

招弟是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當王爺的,但是從以前看的電視上,那王爺都隻是負責享受,事情全都交給底下人去做的,特別是像他這樣分封了自己領地的王爺,那就相當於是一個土皇帝了,在自己封底內,所有的物資都要先供著他花用。不隨便加稅,就已經算是一個心善的好領主了,最多最多有些抱負的,也隻是微服遊玩順便看看治下百姓過得好不好。哪有像唐珩安這樣,不把自己名下的土地全都用自己的雙腳丈量一遍就不罷休的呢?

兩個人新婚燕爾,加上時不時的就別一下,那感情真是好的蜜裏調油,相比較而言,招弟的時間好調整事情也沒有什麼急的,自然而然的,就她配合唐珩安多些。唐珩安不在的時候,她就處理自己的事務,唐珩安回來的時候,她就成的陪著了,除了唐珩安處理公務的時候,兩個人就都膩在了一起,而招弟,也才對如今的下局勢,有了些大致的了解。

別看招弟也算得上走南闖北的人,結合自家開在各個地方的鋪子發回來的反饋再映照一下自己前世的見聞,自認也是見多識廣了,可是直到被唐珩安帶到書房裏,看到了這個時代的輿圖,唐珩安再仔細給她講解了各個邊境都跟哪個國家相鄰,才算是對自己所處的時空有了個真正的了解。

除了北方的遊牧部落,這下被分成了十幾個國家,但是就招弟知道的,他們沒有探索到的,還有比這更廣袤的土地,而已知的這十幾個國家,按現代的地圖來劃分的話,大的國家就是幾個省的麵積,而的呢,則就相當於一個省,甚至還不足一個省的麵積,每個國家的君主,都是以國為姓,或者也可以,成功建立一個國家的皇帝,都是以自己的姓來命名國家的。

而在這些國家之間,還有不少未明確劃分的地帶,就比如唐國與李國相鄰,而位於兩國中間的這十萬大山卻不好是屬於唐國還是屬於李國,一般來,都是靠近哪國的就屬於哪國,但是,這隻是指被開發出來有人居住的地方,至於最中間的,人跡罕至的地方,那就看誰的國力強盛,先於那些地方建立了行政區,那便是屬於誰的了,畢竟,這時候沒有航拍不是。

而唐國雖比其他國家多安定了些年,但是國內一直都在發展生產力,聽唐珩安透露,他父皇這些年的精力全都用於探索海外了,那些土豆玉米什麼的,就是出海的成果了,這也堵住了朝中指責質疑的聲音,畢竟,這東西高產哪,當初的唐國,即使比周圍國家先安定下來,隨著人口的漸漸增多,勞力畢竟有損傷,養活那許多人,還是極為吃力的。

而唐皇一心發展自己國家,即便周邊有幾個國國力極弱,國內也動亂不休,卻從沒出兵侵占這些地方,倒也博得了不少國家的敬重,感念其仁義。

招弟聽唐珩安這麼一,倒是對她這個公公增加了一些好感。畢竟在後世,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一家了,哪怕這時候還分屬於不同的國家,這時空也不是那時空,這她心中,總還是根深蒂固的覺得這就是一個國家的幾個省。有實力,開拓新地圖不好麼,何必自己內耗呢,特別是她現在這個身份,感受最深,像這樣的兩個國家的邊境,其實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並沒有太大的感覺,除了北邊,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的差別導致兩邊成了世仇。

像招弟想象中皇族都是混吃等死,除了吃喝玩樂就是看後宮爭奇鬥豔那是不可能的,當然,其他國家可能是這樣,反正在唐珩安的印象中,他父皇是絕對不會的,他考慮的都是大事,都是怎樣才能讓唐國更加富強,哪怕人人都覺得他是被忽略的呢,他自己知道不是這樣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