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從能夠自己騎在馬上,就跟著他父皇征戰,等他父皇坐穩了那個皇位,即使他又多了幾個弟弟,他卻知道,他不是被放逐,而是因為他最大,成年能夠委以重任的,隻他一人而已。
當然,這點招弟心裏持保留意見,哪怕這鬥得沒有電視劇中的那麼厲害,隻人心易變,哪怕他父皇這時候真就隻是這麼想的,哪怕他真是想把自己的各個兒子都鍛煉成才,等他兒子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了,他這一碗水真能端的平麼?他敢保證別人都是像他那樣想的嗎?
反正,她是不信的,看唐珩安這個王府就知道了,後宮中的那些女人起碼就不會如他那樣想。再是把前朝後宮分的清楚又怎樣呢?人心人情從來就不可控的,是人就會算計,就會有自己的私心。
當然,這些想法她也會深深的壓在自己的心底,不會流露出一絲半毫,畢竟唐珩安對他父皇的崇拜那是一眼可見的狂熱,絕不會允許別人有一絲的質疑的,如果前世的經曆除了帶給她無數的狗血與獨立生活的能力外,最大的收獲就是讓她早早的看清了人心,不管嘴上喊著,行動表現再多情,人都是自私的,那些崇高的隻為別人不為自己的人有嗎,有的,隻是不是誰都能夠見的到的,普通人能夠見到的,都是有條件的好,有選擇的善,這世上,沒有完人的,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別人做到,自己的心是偏的,也不要怨恨別人了,大不了,不過是你們沒有緣分而已。
人心總是要用人心來換的,珍惜當下,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人,有怨恨的時間,不如遠離讓你不快的人與事,遠離不了就忽略,畢竟,人生那麼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走到終點了,何必要浪費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呢?
所以,這時候的唐珩安與她情投意合,這是真的,就別去擔心以後他會不會再有別人,這時候的他崇拜著誰,她就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去理解,別,至少這時候的父子,還真就像唐珩安所的一樣,就都是這樣想的。
唐珩安稚齡封王,就是因為唐國這時候看著還是挺繁榮的,但是國庫中還真沒有多少餘額。哪怕唐皇不是一個喜歡享受奢侈的人呢,他想做的事情實在太多,這時候的賦稅還真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這邊收上來,那邊就用於建設了,而招弟也才知道了,原來這麼偏遠的地方,還真是金窩銀窩,而唐珩安的任務,就是都把它們找出來,緩解一下朝廷的壓力。
他領地內幾乎都是山,看似貧乏其實不然,崇山峻嶺中,地下不知道埋藏了多少寶藏。當初沒有在平坦的地方建城,而是選在這裏多費不少功夫平整一些丘陵就是因為這裏發現的礦藏。
招弟現在跟他成了一家人,也接觸到不少機密,除了早前發現的鐵礦金礦,又陸陸續續的發現了不少煤礦,這個要多虧招弟,也因為她以前根本沒見過但是卻知道這東西可以燃燒,才讓唐珩安派出去的人有新的發現後他樂於找她分享,不然還沒那麼容易接觸政務。可惜的是,這些煤礦儲量不大,因為交通的原因,不具有開采的價值。
不過還是有大收獲的,有一個銀礦,還有大量的瑪瑙。這直接導致,雖然這邊的田地稀少,但是唐珩安是王爺中最富的一個。
所有礦產收入大頭是要上交給皇帝的,但是光憑剩下的零頭,也足夠他按自己的意願生活了,在他領地內的居民也受益,交的稅少,發展個副業啥的,也不會被征收別的稅,人民生活有奔頭,自然會充滿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
招弟覺得挺有意思的,唐珩安現在的行為,就像再玩一個遊戲一樣,這邊賺錢,那邊養民,看似手上沒有剩什麼錢,但是房子多了,地多了,人也多了。而隻有人多了,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也許國家也是這樣,國家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而那些驚才絕豔的人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讓這個創造的過程走的更快更好避開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