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運動後要補水
做完運動後要稱量體重,每磅損失體重補充2~3杯水。下次開展活動前,使你體重恢複正常。
3.注意你尿液的顏色和氣味
如果你的尿液量少色深標誌著你已經處於脫水狀態,需要立刻補水。切記不要用咖啡、茶、蘇打水或酒精飲料代替水。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會增加排尿,損失水分。
4.進補不如清毒
談到健康,有人就想到如何進補,認為身體肯定越補越強,然而進補不如清毒。人體內的多個係統猶如我們的居住環境,時間一長,灰塵汙垢等有害物質就會堆積,需要隨時打掃清毒。其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喝水。水既是清潔劑、潤滑劑,又是增溶劑和緩衝劑,人體因水才使飲食消化、營養輸送、體溫調節、體液循環和廢物排泄等生命過程得以順利進行。所以說,進補不如清毒。
錨躺在船上休息,水手從不認為它多餘。
——西方民諺
美國一位鐵路局長賈維羅先生的辦公室裏,總有60隻以銅和瓷製作的小象,散亂地擺放在桌子上,他每天工作到疲乏的時候,就起身將這些小象排列成這樣或那樣的“象兵大陣”,自得其樂。還有一位大公司的總裁,經常在緊張工作的間隙把房門緊鎖,在辦公室內跳椅子,且美其名曰“室內跨欄”,用於自我調節。愛迪生在枯燥的重複試驗中,常常用兩三句詼諧的話語將大家逗得開懷大笑,而笑過之後,試驗進展得會更順利。
事實上,許多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忙裏偷閑的高手,都是懂得休息的人。他們每天至少抽出幾分鍾的時間沉思冥想,或者親近一下大自然,或者幹脆躲進茶館坐上一會,以使緊張的大腦放鬆一下來積聚更多的精力,產生更多的靈感。
一個英國詩人曾說過,“當我脫下外套的時候,我的全部重擔也就一起卸下來了”。在緊張的工作之餘,在急促的人生旅程的間隙,何妨暫時忘掉工作、忘掉使命,將自己的心放慢。忙裏偷閑,哪怕幾分鍾,什麼事都不做,或隻做些想做的事,你會發現你的心情會奇跡般地變好,你的精力也會恢複到最好。
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
現代上班族被人形象地稱作“奔奔族”,顧名思義,就是奔跑著上班、下班,連上廁所也是一溜兒小跑。奔波勞碌、患得患失,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家也成為一個有床的辦公場所,一家人在一起輕鬆地度個周末都成了奢望。而且,一個工作狂就像一架機器,他自己能有樂趣嗎?更別提享受工作了。
當然,這種情形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例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就業難度的日益增大,無論是老板還是打工族,危機感時時相伴。眼下不止是大學生就業困難,就連碩士生也會爭先應聘開電梯的職位。不過,我們不妨問一聲,這就是你生活的全部嗎?如果你是個聰明人,就應該學會在忙裏偷閑中有個良好的休息。
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好幾次實驗,證明經過多年軍事訓練、體格健壯的士兵,如果不帶背包,每一小時休息10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就會明顯加快,堅持的時間也更長,所以陸軍一般都強迫士兵堅持這樣做。
曆史上許多的成功人士也都是講究勞逸結合,休養生息之道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古稀之年的丘吉爾能夠每天工作16小時,指揮大英帝國作戰,確實是一件令人佩服的事情。他的秘訣在哪裏?據說他每天在床上工作,看報告、口述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舉行重要的會議。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通過事先休息的方法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可以精神飽滿地工作。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創造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並且他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呢?又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以養精蓄銳。在這期間,即使是美國總統打來電話,他也不接。
丹尼爾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在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修補功能,即使隻打5分鍾的瞌睡,也能做到防“疲”於未然。
作為普通的上班族,我們還普遍缺乏自身的定力,還不習慣鬆弛大腦,總是在考慮著“下一步該怎麼辦”:吃午飯時想著下午的工作,快下班時又想著晚上要做什麼,晚上躺在床上又要思索未來的路怎麼走。總之,一個人的神經總是繃得緊緊的。這樣的日子久了,就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並且容易產生心理、生理方麵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