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知識創業(2)(1 / 3)

要研究新型鞣劑,絕大部分工作要在試驗基地和工廠車間完成。為了不影響學業,這幾年,林煒利用寒暑假時間,參觀考察或實習了20多個製革廠和化工廠,連續幾個假期都泡在工廠,和工人吃住在一起。皮革廠一般都建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很差。特別是在製革車間,濕度大,地上到處是汙水。一到夏天,又潮又悶又熏人,那種滋味,簡直難受死人。可林煒不在乎,抓起那些血糊糊的生皮,心裏雖直翻騰,實驗卻依然進行。泡過的豬皮,牛皮都很重,實驗時要消耗較大的體力,男人都喊吃不消、不願幹。林煒一個弱女子,還照樣子幹下去。不認識她的工人還以為她是廠裏新來的學工。林煒的吃苦實幹精神感動了許多人,他們嘖嘖稱讚:“這個小女孩真能吃苦,不簡單。”

曆經上千次艱苦的實驗,1996年3月,林煒的新型鉻鞣劑KMRC終於問世了。這項科研成果解決了困擾皮革業多年的治汙問題,而且較國內同類名牌產品,性能優越,甚至與德國拜耳公司的高吸收性鉻鞣劑相比也高出一籌。所以就在同年6月,被紅礬母液和鉻酐下腳料汙染物困惑多年的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聽說林煒的成果,找到林煒馬上將其成果運用到生產之中,至1997年6月,該廠試銷了800噸,新增效益240萬元,降耗治汙增效,一舉多得。

在1997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學舉行的第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學技術作品競賽中,林煒獲得了一等獎。當時南京和濟南的兩家化工廠也相中了林煒的成果,意欲高價洽購時,原本隻想出400萬元買斷此項成果的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一舉用700萬元的高價獨家買斷,可謂誌在必得。需要說明的是,“700萬元”並不是憑空想的,它是以廠方年產1萬噸該產品新增效益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提取的。而據重慶農藥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楊世倫介紹:“全國每年KMRC鉻鞣粉劑的市場需要量至少4萬噸,每賣一噸起碼有2000元利潤,隨著環保要求的日益嚴格,KMRC鉻鞣粉劑市場需求量會更大。”

24.“瘋狂英語”李陽

1998年6月20日晚7點,在北京圖書館報告廳,一個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年輕人手執話筒,振臂大聲喊著英語,台下近千名學生、幹部、警察,還有下崗工人臉上留著大汗手裏拿著卡片扯著喉嚨跟著大吼。“瘋了!這幫人全瘋了!”北圖一個管理自行車的老大爺說,“北圖像這樣熱鬧的場麵少見。”這個瘋狂的場麵正是李陽瘋狂英語講座。那個領頭的“瘋子”便是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

李陽祖籍山西,1969年出生於祖國大西北的新疆烏魯木齊。其父母20世紀60年代大學畢業後響應黨的號召誌願支援邊疆建設。李陽中學時的學習狀況不是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間因對學習失去信心曾幾欲退學,1986年自新疆實驗中學勉強考入蘭州大學工程力學係。大學一二年級李陽多次補考英語。為了徹底改變英語學習失敗的窘況,李陽決定奮起一搏,他摒棄了偏重語法訓練和閱讀訓練的傳統,另辟蹊徑,從口語突破,並獨創性地將考試題變成了朗朗上口的句子,然後脫口而出。經過4個月的艱苦努力,李陽在1988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一舉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李陽還和同學合作,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同聲翻譯訓練,達到了在別人講話的同時,可以在隻落後一、兩句的情況下立刻翻譯成英語的程度。李陽更是提出了全新的、簡單的翻譯標準,他稱之為“中國人說中國話”,隻要你是一個受過基礎教育的中國人,你就可以成為一個出色的翻譯。李陽從大學4年級開始便廣泛地參與了大量的國內和國際場合的口譯。

在此基礎上,李陽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的以一個非英語專業的英語學習失敗者為基點的英語學習法,集“聽說讀寫譯”於一體,人稱“瘋狂英語”,在發音、口語、聽力和口譯上卓有成效。瘋狂英語將英語的素質教育和傳統的考試完美地結合。1989年李陽首次成功地戰勝了自我,公開發表演講介紹這套方法,並開始應邀到各大、中學傳授瘋狂英語。多年來,運用這套方法的大、中學生更是創造了托福、四六級和高考成績大幅提高的驚人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