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現代社會最佳理財組合(1)(2 / 2)

第二年,小文租了房子。第三年,他已經在市場上有了一間熱帶魚鋪麵,帶了徒弟,成了遠近聞名的“魚”老板。

76.理財專家自己如何理財

小劉是某銀行財富中心的財富經理,主要工作就是幫別人理財。很多人不禁好奇:從事理財工作的他自己是如何理財的呢?

小劉學會理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來的。5年前,剛參加工作時,他每月掙的工資都交給媽媽“看管”,自己花錢再向媽媽要,基本上處於“無財可理”的狀態。沒過多久,小劉覺得自己不夠自立,同媽媽商量自己來“管錢”,媽媽欣然同意。從那後,小劉的理財生涯正式開始。起初,他還沒有理財的概念,每月工資花剩下的就存在銀行裏,可以拿到一點點利息。

後來,他覺得自己花錢太沒有計劃性,一年下來並沒有太多節餘,於是製定消費計劃,每月強製自己儲蓄一定的比例。這樣一年下來,小劉發現效果頗佳。

由於在銀行工作的緣故,小劉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比別人更多的理財知識和產品。他發現單靠儲蓄理財收益較低,不能有效達到“錢生錢”的目的。於是他把自己的資產進行了重新配置。

他把 50% 的錢用來做定期儲蓄,這樣可以保證一半資產處於安全狀態;剩下的錢分散在保險、股票、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彙理財產品上。高風險投資和低風險理財相搭配,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麵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另一方麵也可以增強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比如,一旦股票行情不好,小劉還可以從其他的理財方式中獲利,而不會毫無退路。

小劉也很看中房產投資的價值。去年,他把自己手中的股票全部拋出,首付 10 萬元買了一棟 120 平方米的房子。小劉在銀行做的是公積金貸款,這樣貸款利率就比普通商貸低了一個百分點,他每月的月供是 1500 元。同時他把市區自己的一套 3 居室出租了兩間,每月可以收到 2000 元的租金,這樣“以租養貸”之後他還能有盈餘。

消費刷信用卡是小劉的一大習慣,他的錢包裏裝著兩張設定了不同還款日期的信用卡。他說,用信用卡消費,利用銀行的免息期還款,一方麵大大緩解了現金消費壓力,另一方麵還可以增加自己在銀行的信用。何樂而不為呢?

談到未來兩年的理財計劃,小劉表示,兩年後想買輛車,但買車一定要現付,不貸款。因為車貸的利率很高,而且車的價格在不斷下降,當然,小劉也完全相信自己有這個實力。

77.一個打工仔投資基金的故事

現代人要學會投資理財。不要讓你的錢在家裏閑著,要學會讓你的錢生錢。

李強是一個在北京打工多年的農村青年,以前並沒有那種滾瓜滾雪球式的理財觀念,隻知道用儲蓄的方式把錢存入銀行。

那是2003年的一天,在下班的路上,無意間一位推銷保險的年輕人塞給李強一遝厚厚的資料,還說星期天在保險公司二樓組織保險推介會。李強抱著好奇的心態,按時到會。在會上有一個經理說:“現代人要學會投資理財。不要讓你的錢在家裏閑著,要學會讓你的錢生錢。比如買保險,投資股票、債券、基金等。”這一次保險推介會使李強很受啟發,決心學習投資理財。然而,究竟怎麼個理法,李強還不清楚,但他明白:一切要從頭開始。

從此以後,李強隻要一有時間就到書店買一些投資理財的書看。現在的政策放開了,有不少賺錢之道,但對於李強而言,有些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他隻是初中畢業。經過自己反複思考,最後李強決定投資基金。他為什麼決定投資基金呢?

在李強看來:

首先,他們有一支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其中不乏碩士、博士,這些人都是理財方麵的行家裏手。他們不會冒風險使投資者賺不到錢,而砸了自己的牌子。他們會運用自己的專業頭腦設計出合理的投資組合,以求得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匹配。

其次,他們把大家的錢集中到一起,有著雄厚的資金,從而可以進行多渠道投資。即使有的投資虧了,但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還是會有盈利的投資。這樣做,總的風險就小多了,最後總能使投資者受益。

李強認識到以上這兩點就足以使他望塵莫及,更何況基金公司在投資時還有不少其他優勢。他要做的是要選擇好基金公司,把錢交給他們去經營,到時等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