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輯一 做事先做人(4)(1 / 3)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紛爭不斷。有一次,李世民率軍攻打盤踞洛陽的王世充。經過一番戰鬥,唐軍占領了回洛城及虎牢關,河南50餘州相繼歸降唐朝,李世民帶兵包圍洛陽城。此時的王世充,困守孤城,糧草匱乏,為了獲取一線生機,隻好派使者求救於大夏的竇建德。

竇建德得知洛陽危急的消息,擔心王世充被滅後,自己也要步其後塵,就決定率領十幾萬大軍救援王世充。剛開始,竇建德的軍隊打得很順利,接連攻下好幾座唐朝的城池,並一直進軍至虎牢關,與虎牢關的唐軍形成對峙。

虎牢關的唐軍人少,如果僵持下去,肯定會被竇建德的軍隊攻破。虎牢關一旦攻破,竇建德就可抄李世民的後路,或者直接進攻長安。那樣,形勢將非常危險,這一點,李世民很清楚。

於是,李世民將圍困洛陽的兵馬分出3500人,由自己帶領,增援虎牢關,以遏製竇建德的軍隊前進。大部分將領表示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竇建德十幾萬大軍,隻增援3500人於事無補。當務之急,要麼趕快攻下洛陽,再回頭對付竇建德;要麼從洛陽撤兵,擊垮竇建德後,再攻打洛陽。但李世民最後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

由於虎牢關形勢險要,過了一個多月,竇建德也沒攻破,並且打了多次的敗仗。這時,竇建德的士兵情緒非常低落。李世民得知這個情況,立馬出兵挑釁竇軍,竇軍全部出動。最後,士氣不佳的竇軍被打得大敗,竇建德本人被俘。李世民又立即回軍洛陽,徹底沒了希望的王世充隻能投降。

如果說,馬背上的李世民體現的是堅持己見、勇敢果決;那當皇帝後的李世民,就仿佛海納百川,胸懷寬廣。

有次休息,李世民跟大臣王閑聊。這時,恰好有一個李世民喜歡的美女站在李世民的身旁。於是,他指著美女對王說:“這是廬江王的妃子,為了得到她,廬江王殺了她的丈夫。也難怪他要下毒手,實在是太美啦!”一聽這話,王連忙離開座位說:“陛下!您認為廬江王做得對還是錯?”

李世民回答說:“愛卿,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為了一個女人而殺了她的丈夫,這肯定是人鬼所不容的嘛!”

王接著說:“現在,皇上您一邊認為搶人家的妃子是無恥的,一邊卻寵幸著人家搶來的妃子。您這樣做,跟廬江王有什麼區別?”

聽完王的這句話,李世民先是沉默,因為他在內心裏還是舍不得這個美貌的女子。但過了一會兒,他還是向王表達了感謝之情,然後讓那個美人回了老家。

點|睛|智|慧

在聽取意見方麵,一般人都有個誤區:認為凡是能夠聽取大家意見的行為,就值得表揚。其實這不完全正確,一般來說,集思廣益更能得到正確的意見,但當大家的意見不一致,你的看法又十分堅定時,就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見辦。

第十七節 不要拿別人當你的情緒垃圾桶

老祖宗說話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譯文:春天不會管花的開放和凋謝,人也不會總管別人的煩心事。所以,別什麼事都跟人家說,那樣隻會招人煩。

過來人的故事

安祿山扯起反政府大旗後,中原地區狼煙四起,民不聊生。為了生存,杜甫就帶著一家人去四川投靠好友嚴武。嚴武當時是四川的軍政一把手。

到了四川後,嚴武對杜甫非常客氣,三天一小會餐,五天一大會餐,但杜甫閑散自由慣了,時間一久,就有點受不了高幹家庭的那些規矩。於是,他就跟嚴武商量說:“兄弟,哥的脾氣,你也知道,懶散慣了,所以我怕日子長了,你受不了。我看我還是另外找個地方住吧!”

“既然你這麼說,我也就不勉強你了。但你出去後,有什麼困難一定要跟我說!”嚴武爽快地說。

杜甫一家人出來後,就在城郊找了個地方準備建座房子,可是一摸口袋,一個子兒沒有,怎麼建房子?沒辦法,杜甫隻好再回城裏去找嚴武。一見嚴武,杜甫還有點不好意思開口。但嚴武熱情地說:“阿哥,你有什麼事就說,咱們誰跟誰啊!”

“兄弟,我想在郊外建個簡易的房子,但我的經濟狀況你也知道!”老杜有點尷尬地說。“沒事,沒事,你等著,我去給你拿錢!”不一會兒,嚴武拿來一百兩銀子交給老杜,老杜有點喜出望外。

靠著朋友的救濟,老杜終於有了個落腳的地方。但沒過多久,不幸的事又來了,他的小女兒生了病。隻會寫詩的杜甫,還是一分錢沒有,想再去嚴武家,又實在是邁不開腿。但看著小女兒可憐兮兮的樣子,他咬咬牙,又去了嚴武家。

這次見著嚴武,老杜沒那麼含蓄,他眼淚汪汪地對嚴武說:“兄弟,你還得幫我一下,小侄女現在正躺在床上呢!”看著可憐的杜甫,嚴武的眼睛也濕潤了,趕緊拿出二十兩銀子,交給杜甫。

杜甫後來心想:老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要不叫嚴武兄弟給我謀個職位?他把這話向嚴武一說,嚴武也非常認同,就立即打了報告,向中央推薦老杜當自己的參謀。沒過多久,中央也批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