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輯一 做事先做人(4)(2 / 3)

剛開始,老杜還能準時上班。但過了幾天,他不是遲到就是早退,而且跟同事們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弄到後來,辦公室索性就見不到他的人影了,但工資他還是每個月按時領。這讓一些人非常難受,他們就跟領導嚴武說:“再這麼下去,我們就集體辭職!”

沒辦法,嚴武隻好找老杜來談話:“阿哥,同事們對你的意見很大啊!”

“對我的意見大,我對他們的意見還大呢!一群小人,什麼東西!我一進去,他們就排擠我,而且背後還說我是關係戶,跟這幫垃圾在一起,我一分鍾也待不住!所以,兄弟,我看還是算了吧!”

“阿哥,我知道你心高,但該低頭的時候,還是低一下頭吧!現在工作不好找啊!”嚴武勸道。

“不好找,大不了就是餓死!總比看那些小人的嘴臉強!”老杜大聲說。

見杜甫這麼固執,嚴武也有點惱火,心想:都到這地步了,還那麼死要麵子!於是,他就不客氣地說:“那以後的生活,你自己想辦法,我不管了!”那以後,杜甫一家人的生活,嚴武雖然沒徹底撒手不管,但比以前冷淡多了。

點|睛|智|慧

在這個世界上,能不厭其煩地幫助你、安慰你的,隻有一個人,那就是父母親。至於一般的朋友,能幫你超過三件事就不錯了。人家不樂意,如果你強求的話,隻能招來別人的討厭和疏遠。所以,請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沒人有義務替你解憂,有困難能自己扛就自己扛,別總麻煩別人。

第十八節 尊敬比施恩更重要

老祖宗說話

富貴所難,不難在施恩,而難在好禮。

譯文:有權有勢的人,給弱勢群體好處容易,但給了好處還能平等待人難。

過來人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年,齊國發生了嚴重的幹旱,莊稼顆粒無收。這時,有點良心的地主老爺紛紛在自家門口熬大鍋粥,施舍給那些沒飯吃的老百姓,黔敖就是其中一位。

一天清晨,老黔同誌又起了個大早,架鍋,劈柴,挑水,淘米,生火,忙得大汗淋漓。經過兩三個小時的細火慢煮,粥終於熬好了。這時,天也亮了。於是,黔熬吩咐家丁趕快敲鑼通知鄉親們來吃飯。一聽鑼聲,附近的老百姓端著碗就往老黔家跑。

不一會兒,老黔家的大門前就人山人海,人們爭先恐後地往粥桶前擠。老黔站在台階上對大家說:“鄉親們!今天的粥準備了很多,大家不用擔心!”人群這才稍微安靜了些。

就在這時候,老黔的眼光落在一個“不平凡的人”的身上:當大家都你推我搡往前擠時,有個人卻獨自坐在一個遠離人群的石頭上,正專心致誌地給自己撓癢。黔敖就想:這大清早的,這哥們兒難道說是來看熱鬧的?

當太陽開始顯示它的威力時,搶粥活動基本結束。但坐在石頭上的那哥們兒,還是一副優哉遊哉的神情。但從他麵發黃、皮包骨的外形來看,老黔斷定,這家夥肯定好久沒聞見米香啦!於是,他就大喊一聲:“討飯的,粥還有,要吃就趕快來,別磨磨蹭蹭的!”

沒想到他這句話惹惱了那位“淡定哥”,人家惱火地說:“你才是討飯的呢!別以為自己熬了幾鍋粥,就高人一等!跟你說俺是來吃飯的,但不是討飯的!你跟俺說這樣的話,你這粥俺還不喝了!”說完站起來就要走。

這時候,老黔也有點來火,就跟身邊的家丁嘀咕:“這種人真可笑!要白吃別人的東西,又死要麵子,我看他能硬氣到什麼時候!”

“姓黔的,你別太過分了!跟你說,今天俺就算餓死在你家門口,也絕不會喝你一口粥!”這哥們兒,本來就蠟黃的臉因憤怒變得更加難看。也許是肚裏沒貨,再加上發了火,他慢慢地捂著胸口倒了下去。這時,老黔也覺得再鬥氣就沒意思了,連忙舀了一碗粥,拿上兩個饅頭,趕到那人麵前。他道歉說:“兄弟,是我錯了!我看你應該還是餓得太厲害了!趕快喝口粥吧!”說完,就把碗往那人的嘴邊湊。

但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雖然已經餓得快要斷氣,那人就是不鬆口。“兄弟,是我錯了,你就喝口吧!”老黔帶著哭腔說。但那人就是不張嘴。最後,悲劇發生了,那人在粥和白饅頭麵前被活活餓死。

點|睛|智|慧

很多人,你叫他捐錢或幫助人容易,但你叫他設身處地感受別人的痛苦,或平等地去對待自己曾經幫過的人,難!很多幫過別人的人,都有一種思維模式:你拿了、吃了我的,就得感恩,就得在我麵前表現得恭恭敬敬,不然就是不知好歹。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受恩的人本來就有心理負擔,你再趾高氣揚,隻怕施舍帶來的不是恩,而是恨!

第十九節 清水無魚

老祖宗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