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父親這麼說,太子連忙跪下說:“父皇!這真的是冤枉了兒臣!一聽說您病了,我這幾天一直非常擔心。本來早就想來看您,但他們就是不讓進!”說完,又流下了眼淚。漢武帝再一看兒子眼睛有血絲,這才稍微舒服了點。
但經過這件事後,加上小人們繼續煽風點火,漢武帝對太子的防範心更重了。有一次,漢武帝去了郊外避暑,宮裏隻有太子和皇後。已經神經質非常嚴重的漢武帝,老是懷疑長安城內有人要咒他死。這時,他身邊的一個大臣說:“我看見宮裏有一股妖氣升騰而起!”這可擊中了漢武帝的要害,他立即吩咐這位大臣帶人去宮裏搜查。
這名大臣之所以那麼說,就因為他平時說了不少太子的壞話,現在漢武帝漸漸不行了,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他一門心思想把太子拉下馬。到了宮裏後,他到處搜,搜來搜去,搜到了太子的寢宮。
太子爺往門前一站,大聲說:“你們想幹什麼,誰給你們的權力?”那名大臣陰冷地說:“太子殿下,請諒解,我們也是奉皇上的旨意辦事!給我搜!”士兵們一擁而進,把太子宮搞得雞犬不寧。
但搜了好一會兒,什麼也沒搜著。到最後,大臣卻手裏拿著個桐木人對太子說:“這是什麼?”“你……你……你這個小人!竟敢陷害我!”太子氣憤地說。這時,太子心想:與其這樣等著挨宰,不如先殺了這個卑鄙小人。於是,他把那名大臣逮起來給殺了。然後準備去向父皇解釋。但已經有人先一步去漢武帝那告太子謀反。漢武帝一聽,馬上派人帶兵去攻打太子。最後,出逃中的太子與兩個兒子被逼自殺。
過後,漢武帝也感覺到非常後悔,把以前說過太子壞話的宦官全部處死。他也知道都是自己的偏心害了太子,懊悔不已。
點|睛|智|慧
普通人有點私心貪念是難免的,但一定不能任由這私心貪念出來壞事。一個人一旦有了私心貪念,智慧和理性就會急劇降低,從而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曆史上,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少,漢武帝本來是很英明的一個人,因為一時的私心,他做出了追悔莫及的事。
第九節 心可細密,不可瑣碎
老祖宗說話
心思要縝細,而不可瑣屑。
譯文:做事時,心思縝密周到沒錯,但就是別太計較一些小的細節。
過來人的故事
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既能搞政治經濟,也能搞軍事,而且有遠大的理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
諸葛亮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謹慎和縝密。
有一次,他在陝西漢中地區與曹魏軍相持。運糧隊從四川運來了糧草,要做登記入庫的工作。本來這事應該由後勤部門的有關人員來做,但諸葛亮不放心,堅持要親自過問。但還沒工作一會兒,他就咳嗽了起來,而且非常厲害。這時,一位管軍糧的軍官就對他說:“大人,我看您臉色不太好,又咳嗽得這麼厲害,您還是回去休息吧,這裏有我們就行了。”
但諸葛亮堅決地說:“我沒事,你們都忙你們自己的!”但剛說完這句話,他又猛烈地咳嗽起來。那名軍官就哭著說:“大人,您回去吧!我們蜀國還得仰仗您呢!這點小事就交給我們來做吧。”
但諸葛亮反駁說:“小事?糧草是小事嗎?沒糧草,我們就會前功盡棄!我之所以親自來做,就是因為它太重要了,隻有親自動手,我才放心!”於是,諸葛亮一邊咳嗽一邊工作。
別說,諸葛亮親自打理還真有作用。這次,他查出,運來的糧與賬麵的實際數目有很大的出路。
謹慎和縝密雖然是個優秀的品質,但過了分,就不好了。
有一天,一位下層軍官因為犯了軍法,被罰打二十軍棍。本來這事跟諸葛亮沒關係,但當執行人員要執行時,諸葛亮恰好路過這裏。於是,他大喝一聲說:“慢!我來親自執行!”就要拿執行人員手中的木棍。執行人員往後一退,緊握著木棍說:“大人!這種事讓您幹不合適!再說您身體也不好,還是讓我們來吧!”諸葛亮嚴肅地說:“趕快給我!不然治你們倆的罪!”執行人員沒辦法隻好給了諸葛亮。
但一棍剛下去,諸葛亮就差點摔倒,更讓人揪心的是,一口鮮血吐了出來。大家非常難過,紛紛跪下勸:“大人,您不能這樣啊!還是趕快回去休息吧!”特別是那位犯錯的軍官,他淚流滿麵地說:“大人!您回吧!您回了,就算把我殺了,我也無怨無悔!”
“當今天下,兵爭不斷,不嚴明軍紀,蜀國何以自存,統一大業何時完成?我之所以親自執行,就是為了告訴大家,犯軍法者,必不寬恕!”大家拗不過他,隻好讓他執行。但這事過後,諸葛亮臥床一個月。
諸葛丞相這麼辛苦,五十出頭就因積勞成疾而亡,給後人留下了遺憾。
點|睛|智|慧
“廚師高不高,放鹽要恰好。”不管什麼東西,都得服從“中庸”這個原則。性格也一樣,謹慎周密和婆婆媽媽,中間就隔著一層薄薄的紙。如果自覺是婆媽瑣碎型的,那遇事就多督促自己“大而化之”,盡量避免去摳一些細枝末節;如果自覺是粗枝大葉型的,那遇事就多督促自己“抓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