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凡事不可太癡迷
老祖宗說話
迷則樂境為苦海,如水凝為冰。
譯文:對一個東西如果太過癡迷,快樂就會變成悲傷,就好像水凝結成冰。
過來人的故事
衛懿公是衛國的第十八代國君,他治理國家的能力一般,但非常喜歡優美高雅的仙鶴。
衛懿公對仙鶴的喜愛,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將園林中所有的鶴,按照品種、毛色、身材、走路的姿態等,進行等級評估。評估完成後,從高到低,分別給予不同的爵位和待遇,仙鶴吃的食物也是專門精心配製而成。
一隻鶴也許花不了幾個錢,但這麼一園子鶴,花去了國家大量的賦稅,搞得財政有點入不敷出,於是,衛懿公就加重稅收。這下衛國的老百姓憤怒了,抱怨道:這是什麼世道啊?一隻破鳥比人還金貴!但衛懿公就是充耳不聞。
衛懿公與他的鶴可以說形影不離,每次他要出去視察的時候,馬車兩邊站的不是衛士,而是亭亭玉立的仙鶴,衛懿公還自詡“鶴將軍”。怕顛壞了自己的寶貝,衛懿公特意教人在車底下安了個減震裝置:一個弓形的器械。
當時衛國北邊的一個少數民族打了過來,當緊急軍情送到衛國都城的時候,衛懿公正準備帶鶴們出去遊玩。一聽到這個消息,衛懿公也是大吃一驚,因為“打仗”兩字對他來說就像古老的傳說。
但事情來了,想躲是躲不了的,於是,衛懿公把手一揮,哭喪著臉說:回!回!回!但當他召集兵員時,卻發現根本就沒幾個人。於是,他就跟大臣們商量增加兵員。但這消息剛一傳出,青壯年就紛紛躲了起來。
好不容易抓住幾個,衛懿公就問:“保家衛國是每個老百姓的責任,你們為什麼要跑?”大家回答說:“國君,您還用得著我們嗎,您自己不是有一件秘密武器嗎?”
“什麼武器?”衛懿公焦急地問道。
“仙鶴將軍啊!”大家齊聲回答說。
聽見這話,衛懿公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老百姓是怪我對仙鶴太好了,為了國家,那就放吧!於是,衛懿公忍痛把所有的仙鶴都給放了,老百姓這才勉強同意跟他去打仗。
但到了戰場的頭一個晚上,親自巡夜的衛懿公就聽見士兵們唱:“仙鶴吃官俸,百姓苦耕耘;仙鶴坐官車,小民操兵革;敵軍凶頑不可擋,士卒作戰多死傷;仙鶴仙鶴今何在,心懷恐懼赴疆場!”聽到這些,衛懿公心都涼了半截:老百姓還是念念不忘我以前的過錯呀,可見自己以前實在是太荒唐了!
第二天打仗的時候,敵人個個如狼似虎,而衛國的士兵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一交手,沒過兩招,就紛紛丟掉武器,腳底抹油,一溜煙跑了。衛懿公最後被敵人圍住,剁成了肉泥。
點|睛|智|慧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這很正常,但就是別太癡迷。一癡迷,就容易失去理性,就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從而忽略人生中更重要的東西和事情。最後的結果就是,本來是讓人快樂開心的愛好,卻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乃至災難。
第十一節 說句話就可做好事
老祖宗說話
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矣。
譯文:遇到別人犯糊塗的地方,說一句話提醒他;遇到別人有難處的時候,說一句話幫助他。這都是做了很大的好事。
過來人的故事
荀子曾說,作為一個真正的讀書人,最好是要會說:因為有時候一句話可以頂得上九鼎,可以說退敵軍,還可以救人性命。
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國君叫齊景公。這位齊景公什麼都好,就是業餘愛好太多,其中用老鷹捉兔子就是他最鍾愛的項目之一。
人家養鷹可不像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什麼事都得自己動手,齊景公專門委派了一名官員去伺候他的老鷹。
有一天,也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原因,養鷹的官員不小心讓老鷹飛走了。這下可把齊景公氣壞了,立即就要把這名官員處死。
當時齊國最有名的能人、宰相晏子一聽說,馬上趕了過來,指著養鷹的官員對齊景公說:“大王,別急,就這樣殺了他太便宜他了,不妨等我數出他的三大罪狀後再殺。”
齊景公見晏子跟自己“同仇敵愾”,就連忙說:“好啊!”
於是晏子把那名養鷹的官員叫到齊景公麵前,大聲地對他說:“你知道你錯在哪裏嗎?第一,你給大王養鷹卻讓老鷹飛走了,這是玩忽職守。第二,使我們大王為了區區一隻老鷹而殺人,那不是讓齊地的人民說我們大王不愛護老百姓嗎?第三,天下的諸侯見我們的大王為了一隻鷹而殺了自己的臣子,那他們肯定認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才還重要。因為你做了錯事,讓我們的大王背上這麼多惡名,你說說你到底是何居心?”說完後,便請齊景公趕快把養鷹的官員拖出去殺掉。
齊景公現在算是品出了晏子的意思,心想:好你個晏子,教訓個人,還曲裏拐彎的。行,我服了你!很不好意思地說了一句:“別殺了,你的意思我明白,多謝老相國的教誨。”
因為晏子的一句話,齊景公免了濫殺之名,養鷹的官員也保住了一條性命,兩全其美。
點|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