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輯二 無事咬菜根(3)(1 / 3)

“錢有多少之分,善無大小之別。”做好事,並非都得像富翁那樣拿成堆的錢往外捐。善在人心,而不在外物,當老弱病殘跌倒在地時,你伸手攙扶一把;當別人傷心落淚時,你說句暖人心的話……這都是善,一點一滴都可以是善。

第十二節 隻要有善心,人人都是菩薩

老祖宗說話

人人有個大慈悲,維摩屠劊無二心也。

譯文: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顆慈悲為懷的心,那菩薩和屠夫、劊子手也沒什麼區別。

過來人的故事

大明萬曆年間,在江西饒州府(現在的鄱陽)官驛前街,住著一位先生,名叫童斯文,人如其名,斯文儒雅,人們都很看得起他;街上還住著一個殺豬的,名叫朱一刀,性格粗魯,不太受大家歡迎。

童斯文一看朱一刀就來氣,長得跟夜叉似的,滿臉橫肉,還那麼凶狠。朱一刀一見童斯文也惱火,一天到晚,酸文假醋,把自己看得比國家領導還重,其實啥本事沒有!兩人一見麵,就都把臉撇向一邊,誰也不搭理誰。

日子就這麼過著,這兩個本來不對眼的人,因一件突發的事走到了一起。

有一天,北京方麵派了錦衣衛到饒州活動。這幫家夥走到官驛前街的時候,恰好看見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一行人馬上就把姑娘給圍了起來,淫言穢語,動手動腳。

人家黃花大閨女,哪見過這個陣勢,馬上嚇得嘩嘩流眼淚。這時,童斯文恰好從私塾教書回來,而朱一刀恰好賣肉回來。一見這種情況,童斯文拿起書,朱一刀抄起剔骨尖刀,就不約而同地往事發現場奔過來。

其中一個錦衣衛,飛起一腳對著童斯文踢去,童先生馬上趴在了地上,手中的《論語》書也掉進了街邊的河裏。關鍵時刻還得要看殺豬的,朱一刀手拿尖刀大喝一聲:你們這幫畜生,欺負女人和書生算什麼好漢,有本事朝老子來!

特務們威脅說:“我們可是首都來的錦衣衛,你就不怕我們廢了你?”

朱一刀高聲罵:“管你是金衣衛還是鳥衣衛,老子看不慣就得揍他。”說完,拿著尖刀左刺右捅,幾個人都難近他的身。

說句實在話,朱一刀再厲害,一個人還是對付不了特務們的。正在他感到有點吃緊時,童斯文帶著一幫鄉親們趕了過來。這時,一個特務對帶頭大哥說:“大哥,我看算了吧!耽誤了正事,咱們可吃罪不起!”於是,這幫特務邊嚷嚷“你們等著瞧”邊溜了。

見狗腿子們走了,朱一刀趕忙過去把姑娘扶了起來。姑娘連忙向朱屠夫行禮道謝,朱一刀說:“姑娘,你得好好感謝一下童斯文,他瘦胳膊瘦腿的,能這麼拚命,實在是個好人!”而一旁的童斯文,趕忙說自己沒幫多大忙,還是朱一刀功勞大。正當兩人爭執不下時,大夥說,你們倆一文一武,都有功勞,都是好人!於是,童斯文和朱一刀相視一笑,從前的不快煙消雲散。

從童斯文和朱一刀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人隻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就都是菩薩。

點|睛|智|慧

禪宗強調,人隻要有一顆慈悲為懷的心,不管你是得道高僧,還是屠夫、劊子手,都可以成為菩薩。他們認為出不出家,或者你幹哪行,那隻是一個形式而已,信佛成菩薩,最主要的還是一顆心要真誠善良。同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人也不能隻看表麵,而要看內心。

第十三節 真善良不分貧富時

老祖宗說話

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

譯文:自己處在艱難困苦中,卻還能幫別人,這才是真正的善良。

過來人的故事

唐朝時,在現在的四川地區有一位姓李的書生,家境殷實,富甲一方。李生為人慷慨,經常接濟窮苦人。可老百姓卻議論說:“他這是沽名釣譽,並不是真的心善大方。”李生聽後,微微一笑,不以為意。

天有不測風雲,沒過一兩年,李生的父母相繼過世。因李生好讀書,不懂生計,為人又慷慨大方,不久,家裏的財產就所剩無幾。為了求得一條生路,他準備沿長江東下,到江南去。旅途中,有他的一位家鄉好友劉生做伴。

順流而下的水路好走,不久他們就來到了江南的太湖。兩人乘一葉扁舟,漂在煙波浩渺的湖麵之上,好不愜意。可突然,劉生捂住胸口,臉色蒼白,身冒虛汗,連呼難受。李生急忙掉轉船頭上岸。

到客棧後,李生請醫師,熬中藥,衣不解帶日夜守候在劉生的身邊。可一個月過後,劉生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劉生緊握著李生的手,他說:“我今生今世雖然功不成、名不就,隻是在這個世界匆匆走了一遭,但能遇到你這樣的朋友,我死而無憾……希望君能成大事……保重……保重……”說完,眼一閉,就離開了這熙熙攘攘的塵世。李生抱住劉生放聲大哭,傷心欲絕,哭到最後,直吐鮮血。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這時的李生,因給劉生治病,囊中已經是空空如也。但他想,再困難,也要讓劉生魂歸故裏。於是,他東奔西走,最後跟一個將要回蜀地的商人說好,他和劉生的屍骨搭商人的船回蜀,但李生在旅途中必須給他們當船夫,而且回到蜀地後,李生必須將祖宅給商人,以抵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