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輯三 富貴如浮雲(2)(3 / 3)

譯文:對待仁義善良的人要寬厚,對待惡狠的人要嚴厲,對待一般人則該寬厚時寬厚,該嚴厲時嚴厲,這樣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過來人的故事

有些人,就是喂不飽的白眼狼,你對他越好,他越要吃你。春秋時期的晉惠公就是這麼一位。

晉惠公本來在鄰近的秦國政治避難,後來,好心的秦穆公又派兵保護他回國當了國君。但回國後,晉惠公不但沒謝謝人家,連句問候的話也沒有。這讓秦國上下都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但更讓他們不是滋味的事情又來了。有一年,晉國大旱,顆粒無收,但秦國獲得了大豐收。這時,晉國的幹部就向領導彙報說:主公,您看現在糧荒這麼厲害,得趕快想點轍啊,不然就怕國家會動蕩。

晉惠公輕描淡寫地說:那還不好辦?秦國今年不是大豐收嗎,向他們借!

那位官員隱晦地說:由於某些原因,我就怕秦國不會借!

晉惠公哈哈一笑說:你就放心吧,秦國的領導,我了解!

晉惠公還真的很了解秦穆公。一接到晉國的告急文書,秦國的幹部們紛紛反對,但秦穆公說:你們的心情,我能理解,我自己對那個白眼狼也非常的痛恨,但晉國的老百姓無辜啊!秦國最終還是借給了晉國很多糧食,讓他們度過了災荒年。

等到第二年,秦國鬧起了饑荒,晉國獲得了大豐收。於是,秦穆公就趕快派人向晉國請求援助。並且他心裏還想:上次我幫了他那麼大的忙,這次肯定沒問題!但秦穆公想錯了,晉惠公根本就不是厚道人。

一接到秦國的求援文書,晉國的幹部們倒挺積極,都說要大力支援。但晉惠公說:你們傻啊,秦國越鬧災,對我們就越有利,為什麼要幫!

這時,一名幹部就說:上次他們不是幫過我們嗎,不幫,說不過去啊!

但晉惠公厲聲說:有什麼說不過去的!我跟你說,國家之間,隻有利害,哪有什麼仁義!你真是書呆子氣太濃了!最後,晉國一粒糧也沒給秦國送去。

晉國不但不救濟秦國,晉惠公還乘機派兵掠奪秦國的土地。這讓秦穆公非常氣憤,他心想:這個超級白眼狼,有恩不報,還要趁火打劫,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

憋著一肚子氣,秦國的士兵們作戰都很勇猛,秦穆公本人也身先士卒,到處尋找晉惠公。也許是老天開眼,晉惠公的戰車陷到了泥潭裏。秦穆公連忙趕了過來,二話沒說,提起長戈就要往晉惠公身上刺。但這時,他的一個手下對他說:主公,這種人殺他一百回,也不解恨,但是,你殺了他也就殺了,不如留下他作為跟晉國交往的一個籌碼!秦穆公這才饒了他一條命。

但從此以後,秦穆公跟晉國打交道,再也不講什麼仁義道德了,就跟它玩陰的。

點|睛|智|慧

惡人自須惡人磨,但對待善良的人,你要比他更善良。因為善良的人,就像汙濁世界的一股清風,如果你欺騙他們,就等於往蔚藍的天空釋放毒氣,最終大家都得受到傷害。但如果你更善良地對待他們,那社會的空氣會更清新,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和諧。

第十節 真正清廉的人不說

老祖宗說話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譯文:真正清廉的人,隻會默默做事,那些名聲在外的,就怕虛偽的居多。真正大聰明的人,從不投機取巧,踏踏實實才是本色。

過來人的故事

公孫弘是漢武帝時期的宰相。眾所周知,在漢武帝手下幹二把手的人,沒幾個是善終的,但公孫老頭是個例外。世界上的事,有什麼樣的果,就有什麼樣的因,公孫老頭就是靠裝模作樣、兩麵三刀,才得以善終的。

公孫弘雖然一直在中央做高官,但生活非常儉樸。作為一名中央高官,那麼多的工資他都幹啥了,接濟七大姑八大姨和待業知識分子了。

有一次,他又跟一幫待業知識分子在一起吃大鍋飯。作為主人,吃飯的時候,這位老人家也不好好待著,而是拿個飯碗到處溜達。每到一個桌子前,他就大發感慨地說:都說高粱米裏麵摻糠吃不下去,但我覺得吃起來挺香的!不瞞你們說,我現在吃的就是這種飯。

聽見公孫老頭這話,賓客們都很驚訝,心想,不至於吧,堂堂一個宰相能到這種地步!他給我們吃的可是大米白飯和紅燒肉。於是,大家紛紛伸長脖子去看公孫弘的飯碗。

見大家興趣來了,公孫老頭連忙把碗來回地給大家展覽。並說,大家別大驚小怪!說實在的,我之所以這麼做,一是我雖然工資不少,但都拿來做慈善了,再說,咱們又不像其他人有“灰色收入”,所以餘下的錢也不多。但苦隻能苦自己,絕對不能苦了你們;二就是我從小就過慣了苦日子,就這種夥食,那時我還吃不上!所以,對我來說,這已經非常滿足了!

聽了公孫老頭的這番話,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滾燙的淚水。心想,這麼好的人,這麼好的官,打著燈籠都難找啊!後來,有的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特意向國家領導人漢武帝寫了封表揚公孫老頭的信。

平時,因為公孫老頭表現得比較溫順,漢武帝對他就看得順眼,一直想找個機會提拔一下這個老頭。現在既然有人起了這個頭,領導就順水推舟,想把公孫老頭封“侯”。